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昌方 《前线》2012,(5):58-58
近日有幸参加一个座谈会,议题为“如何转变工作作风”。会上某位领导一席话,令本人叫好不迭。他说:“当领导的既要‘会讲’,又当‘能干’,还须‘善听’;‘听功’、‘说功’、‘做功’缺一不可;欲展‘说功’、‘做功’,必先练‘听功’,即善于倾听人们的意见、呼声、批评。”  相似文献   

2.
“笔杆子,枪杆子,革命要靠两杆子。”邓小平重视枪杆子,长期在军队担负领导重任;邓小平也重视笔杆子,这却是别人较少知道的,尤其是,他还有关于笔杆子重要性的论述呢。他说,“拿笔杆子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子。开会是一种领导方法,是必需的,但到会的人总是少数,即使作个大报告,也只有几万人听。个别谈话也是一种领  相似文献   

3.
梁衡 《新湘评论》2013,(5):56-56
往年开两会有这样的现象,一些来自基层的代表发言时总要借机表扬一下领导,且这种表扬,已成定式。如果是最基层的人发言,就不忘把上面的各级领导都一一表扬到。说他们如何辛苦,为基层办了多少好事等等。如有中央领导在场,就会说,自从您去视察后形势如何大好,您走后我们坚决贯彻您的指示云云。还有的,不忘在更高一级领导面前表扬自己的顶头上司。如省委领导在场,一定会说我们县委、市委领导如何好,给人的感觉是在替领导拉票、说情、捧场。更尴尬的是,被表扬的领导往往在场,有的坦然受之,不觉脸红,有的虽觉不妥,面对表扬,也未能当场制止。  相似文献   

4.
佚名 《廉政瞭望》2008,(11):64-64
母鸡原则:闷头工作当然是件好事,但在领导失察的情况下,不妨学习一下母鸡,在领导的眼皮底下大声喊上几嗓:咯咯嗒,咯咯嗒,领导啊,快看看吧,我下蛋啦!没准,领导听后会回头对秘书说:“没想到这家伙居然能下这么大的蛋。”从而给领导留下好印象。  相似文献   

5.
问:我所在的工作部门,党小组、团小组、工会小组一应俱全。在开展一些活动时。团小组长和工会小组长往往说听党小组长的安排。好像党小组与团小组、工会小组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6.
问:我所在的科室是一个大科室,党小组、团小组、工会小组俱全..在开展一些活动时,团小组长和工会小组长往往说听党小组长的、好像党小组与团小组、工会小组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7.
郭震海 《党课》2011,(12):66-67
到农村去,和百姓聊天,他们提到自己乡里的领导时说,架子大,有官腔,往往是讲半天话,听不明白一句;和乡里领导谈心,他们似乎也很委屈,说自己很想干出点成绩,但往往事不如愿。百姓不给“面子”。  相似文献   

8.
讲话,是领导干部的一种工作方式。领导讲话,要有新的知识,使人们听了之后有所提高;要有新的信息,使人们听了之后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有所了解;要有新的见解,使人们听了之后能够从中受到启迪。如果没有这些新东西,炒别人的冷饭,吃别人嚼过的馍,那就是一篇“淡如白水”的讲话。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嘴虽然长在自己的身上,但大脑似乎长在别人的身上。他们开口说的话,不是秘书捉刀代劳,就是从上级机关领导同志的讲话稿里照抄照搬,成为上级领导的“传声筒”,要么就是说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千篇一律的大话、套话、空…  相似文献   

9.
阚侃 《前线》2014,(3):113-113
罗曼·罗兰说过:“我们要征服的不是高山,而是我们自己。”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自律不仅是一种领导素质,还是一种领导能力。人的一生是为欲望而生的一生,也是与欲望抗争的一生。所以人这一生,既要坚持理想忠贞不渝,又要甘于放弃非分之想。  相似文献   

10.
古保祥 《当代党员》2012,(10):80-80
松下幸之助说:“当你领导10个人的时候,你要站在前面干;当你领导100个人的时候,你要站在中间协调;当你领导1000个人的时候,你就要站在后面观察。”  相似文献   

11.
虚幻假面     
有时候得佩服那些编段子的人—— 领导照例说了个不可乐的笑话,大家照例哈哈大笑,唯有王工一人不笑。领导奇怪:你干嘛不笑?王工冷冷道:我明天就退休了,干嘛还要笑。  相似文献   

12.
秦德君 《廉政瞭望》2010,(13):70-70
领导场上是两种人,一种是“大领导”,一种是“小领导”。这里说的“大”和“小”,并不以职位高低论——有的人职位高,却是小领导,有的人职位低,则是大领导。这主要指人不同的格局气象。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13,(10):58-59
邱炜煌在8月12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当前干部队伍突出存在"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机心态。其具体表现有:一是琢磨领导,博取信任。有的信奉"做得好不如说得好,说得好不如拍得好",领导爱听什么就说什么,努力成为上司的"知音";有的鞍前马后、殷勤服务,揣摩领导意图,掌握领导爱好,让领导觉得自己"贴心";有的信誓旦旦,谁有权就听谁的话,谁得势就成为谁的人,  相似文献   

14.
宛诗平 《党课》2013,(20):54-55
前不久,笔者随某县领导下乡调研,正好遇到某乡镇大门被上访群众堵住,该乡镇领导建议我们从后门进入乡镇大院。县领导听了一愣,说:“从后门?后门要是也堵了呢?我们是党的干部,  相似文献   

15.
文学素养是一个人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它有助于领导干部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增强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领导者的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是领导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领导干部必须认真研读导师著作,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品味诗词书画,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任众 《党建与人才》2000,(10):59-59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些领导在发现下属存在一些思想问题时,总喜欢说一句“不要有什么想法”。这句话猛一听,让人感到关心、宽慰.但细细想来又觉得不完全是这样。一些同志因进步不快、工作不顺、境遇不佳、生活困难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难免产生一些想法,这是正常的。在这种时候,最需要的是  相似文献   

17.
周旋 《共产党人》2008,(7):52-52
前不久,区内各主流媒体都在显著位置报道:国务院发文"要求领导讲话不搞‘穿靴戴帽’"。文发得可谓及时。今天且不说"穿靴戴帽"的危害(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毛泽东曾称这种满口官话、套话、空话的八股文为"祸国殃民"),也不说它如今在有些领导那里已发展到不"穿靴戴帽"没法讲话的程度,今天只想刨刨它的根子,看看有些人为啥偏偏放着百姓喜欢听的话不讲,非得说那些让人烦的劳什子("穿靴戴帽"之作用无非两条:一曰御寒,二曰装饰。  相似文献   

18.
曾晖 《廉政瞭望》2013,(5):20-21
曾经有这样一个段子:几个朋友一起喝茶。甲感叹:“今天又挨领导骂了.心理不是滋味。”乙附和:“我也经常被领导骂,感受都是一样的。”丙补充:“只要受人领导,谁没领教过挨骂?不足为奇。”兄弟仨都说自己习以为常,但终究有一事不解——领导为什么爱骂人呢?  相似文献   

19.
周平 《党史纵览》2013,(12):7-12
毛泽东一生注重调查研究,常把北京比喻为“加工厂”。他不甘于深居红墙内。光靠听汇报发文件左右中国大局。他曾说过:“我在北京,差不多听不到什么,以后还要出来走走。中央领导机关是一个制造思想产品的工厂,如果不了解下情,没有原料,也没有半成品。怎么能够制造出产品?”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8,(5):36-37
上级来访,接待要周到。对领导交代的工作要认真听、记;领导了解情况,要如实回答;如领导是来慰问,要表示诚挚的谢意。领导告辞时,要起身相送,互道“再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