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话语     
一些地方存在着非法业主发财、劳动者遭殃、政府埋单的现象,这是最大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2.
快乐大叔 《党课》2012,(9):93-95
到底应该是人躲车,还是应该车躲人呢?这显然不是一个问题。在全世界绝大多数的文明国家和地区,都是车躲人,而且越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这种“规则”越被遵循得彻底。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行人普遍是需要躲车的。  相似文献   

3.
《党建文汇》2013,(10):35-35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如果开车驶过一处悬挂着多双电子眼还显示着价格的关卡.那么,到了下月末,你会收到一张瑞典运输局寄来的账单——请为增加这座城市的拥堵埋单。这就是斯德哥尔摩自2007年8月1日以来征收的拥堵税。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党员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这是时代的要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是执政党,群众看着我们党员干部,世界看着我们共产党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和现实的党性问题。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是一面旗帜,一种宣言;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蕴藏着魅力,必“如夏日之荫、冬日之炉,不求亲人而人自亲之。”江总书记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跟过来。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确实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一点也不能小视,一…  相似文献   

5.
李因才 《廉政瞭望》2011,(11):64-65
随着“恐怖大亨”本·拉登的毙命,这个缠绕美国人心头多年的梦魇最终消散。美军也渐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因为无论奥巴马政府还是美国民众,都越来越不愿意再以“反恐”为业,为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无底”战争埋单。  相似文献   

6.
时下一些公众人物说话行事,都不敢触及社会敏感问题。一些同志,面对敏感问题,总是如蛇行一般七绕八弯,能躲则躲。也难怪,有道是“祸从口出”,在敏感问题面前,稍不留神,就可能惹来麻烦,避而远之就成了一些人的万全之策。  相似文献   

7.
王涛 《党课》2011,(20):70-71
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者,皆是修养较高之人。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之高,令人仰慕。一个人立身于世、成就大业,需要在加强修养中把牢方向、提升境界、涵养人生、树立威信、保持自律。  相似文献   

8.
王皋子 《党课》2011,(4):64-64
时下一些公众人物说话行事,都不敢触及社会敏感问题,遇到敏感问题,总是如蛇行一般七绕八转,能躲则躲。也难怪,有道是“祸从口出”,在敏感问题面前,稍不留神,就可能惹来麻烦,避而远之就成了一些人的万全之策。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舟山市中级法院最近以贪污罪、受贿罪,两罪并罚一审判处岱山县高亭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傅平洪有期徒刑11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5万元。今年38岁的傅平洪先后担任岱山县岱东镇、高亭镇等4个乡镇卫生院的院长。2003年开始,他便把手中权力当作满足私欲的工具。与伸手拿钱的人不同,傅平洪贪污的公款主要用于吃喝玩乐,因为他一直认为“吃喝不犯罪”。他也不单独享用,总喜欢叫上朋友一起流连于饭店、歌厅等娱乐场所,抢着埋单。一般人难以相信,将近两年时间,傅平洪几乎没在自己家中吃过一顿饭。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的素质,关系着领导工作的成败和我们整个事业的兴衰。素质,是一个人品德、学识、能力、情操等诸要素的总和。人非生而知之,其素质的获得和提高,主要依靠后天的实践和学习,来自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根据党的十例届六中全会《决议》的精神,笔者以为,当前各级领导干部思想道德修养尤需把握好下面几个方面。既要重视人品,更要重视官品人品是指一个人的人格品行,是人的理想、道德、思想风貌、精神气质的综合反映。任何个人只有人品的高尚与低俗之分,并没有人品有无之别。如果一个人连人品都丧失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然而不同…  相似文献   

11.
《党建文汇》2008,(2):6-7
人们往往只喜欢当千里马,而不愿做老黄牛.因为千里马冲锋在前,出头露面的机会多,被世人所注目,常常听到表扬和赞扬,名和利双收,而老黄牛则默默无闻地躲在暗地里辛勤工作,常常被人遗忘,自然得不到光荣和表扬,只有一种思想鼓舞着他的勤劳,那就是他的工作对大众有益。  相似文献   

12.
朱开宝 《党课》2011,(10):66-68
思考力是万力之源。从一定程度上说,思考力决定着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乎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思考力的修炼和养成,对领导干部从事领导工作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各级领导干部,通过不断修炼思考力,自觉做到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精于思考,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才能思路更清晰、视野更开阔、胸襟更博大。  相似文献   

13.
“希腊闻名世界的将不再是历史古迹,而是财政废墟。”这是英国《每日电讯报》对希腊作出的点评。在这场把整个欧洲卷入麻烦的希腊债务危机中,希腊人被抨击为“世界上最挥霍的人”,却要整个欧元区为其错误埋单——经济学家认为,危机的罪魁祸首是希腊政府持续借贷超出自身收入能力的资金,  相似文献   

14.
正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对于拥有一定权力的干部来说,加强修养尤为重要。何为修养?修养是指人的综合素质,就是经过自我认识、自我提升后所达到的一种修身养性的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都注重个人修为与境界提升。中国儒家素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并将修身视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可见,不注重修养,没有好的修养,也不可能成功立业。  相似文献   

15.
文化素养同事业有成田澍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主要指文学、艺术、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平日修养。如果从广义上讲,还可以包括思想、道德、技艺的修养。这种平日修养,是一个人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土壤",它同"事业有成"关系甚密。英国诗人柯勒律治说过,"心灵里没有...  相似文献   

16.
打造修养     
修养是指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人的修养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炼就。  相似文献   

17.
辛宇 《廉政瞭望》2008,(9):20-21
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大体应当同步。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迫不得已的埋单,大多与不同步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修养成人     
儒家讲成圣,道家讲成仙,佛家讲成佛,庄周先生,归于自我,讲“顺乎自然”,“完身养生”。各有各的修养方法,各有各的修养过程,各有各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或曰理想。然而,我们是人,我们中国从古至今有一句最厉害的骂人话:“你不是人!”人而非人,不知其可,我想,...  相似文献   

19.
崔惠琴 《共产党人》2005,(10):48-49
中华传统文化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历史的遗产和结晶。中华民族深厚的“大一统”历史文化传统中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千百年来,儒家的道德传统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这种道德传统把“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把“仁爱”、“修己安人”的人伦修养、把自觉维系家国秩序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修养这个字眼,在受到“文革”十年的糟蹋之后,随着少奇同志的平反昭雪而重见天日。如今,在我们的党政干部队伍中,这个字眼频频出现,然而,某种迹象表明,修养是什么,似乎并不是谁都弄明白了的。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敢于坚持原则的同志,一些敢于与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进行斗争的同志,一些仗义执言、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的同志,往往会被人劝告“要加强修养”,或者干脆就直接了当地被指责为“缺乏修养”。由此透露出一个信息:在一些人的眼里,修养简直可以归结为一个“忍”字,什么都能“忍”,就算是有修养;面对是非线口不语,面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