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14,(8):19-20
大至一国,小至一县,发展的主体是人民,根基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解决好民生问题,让老百姓得实惠,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然地赢得民心。  相似文献   

2.
古人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古往今来的事实表明,任何政权和政党,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民心向背,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社会有史以来最先进的政党,自觉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自从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到自己旗帜上之时起,就把自身的前途和命运同民心向背紧紧  相似文献   

3.
《天津支部生活》2009,(12):11-11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河西区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精心打造暖民心、聚民心、稳民心、乐民心、得民心“五大民心工程”。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相似文献   

4.
党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2,(15):8
干部之德在为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执政为民”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大政德。对于百姓而言.衡量党性的纯洁度、评价领导干部的好与坏,尺子永远只有一把,就是百姓的生活能否切实改善.人民的幸福指数能否稳定提升.  相似文献   

5.
叶旭 《共产党人》2004,(24):12-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后,原州区开展了千名干部下乡进村“宣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在落实农村重点工作中提高各级党员干部执政能力”的活动。开展这样的活动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沉下去,察民情、暖民心、顺民意、帮民富、树清风,把求真务实之风体现到执政为民的要求上来,落实到造福人民的实践中去,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6.
严婷 《当代党员》2010,(6):23-25
“重庆要大发展,关键在凝聚民心、调动民力……要把3200万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市委书记薄熙来如是说。最大限度地调动好、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设民生重庆方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7.
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一个干部有好的作风,才能有朝气、有锐气、有正气、有底气;一个地方有好的作风,才能兴事业、创佳业、建伟业;一个政党有好的作风,才能凝聚党心、赢得民心。笔者认为,改进作风的核心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切切实实做到“四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一直重视自身执政能力建设,将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爱戴即民心问题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始终以谋求和代表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把执政兴国、执政为民作为核心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妥善处理人民群众利益关系,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从而赢得了民心,保持长期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给今天留下了许多的启示,赢得民心必须从利益代表的视角把握党群关系的本质,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处理好效率和公正的关系,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清正廉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这样党才能不断赢得民心,巩固党执政的民心基础。  相似文献   

9.
《天津支部生活》2006,(9):55-55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认为:“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政策政令和官员政绩的好坏,要用民心的向背这把尺子去衡量。因此,靠刑罚和杀戮并不能使人民心服,只有懂得给予人民好处,才能从人民那里取得支持,这是治理国家的一个法宝。  相似文献   

10.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不提出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观的基本观点。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3,(12):37-37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为了人民是本质,服务人民是天职,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基层党组织要把服务群众作为鲜明主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造福群众中履行好职责、实现好使命。基层组织的服务意识强了、工作主动了,就能保持先进性、增强生命力。服务群众既需要本钱,还需要本领,本钱就是自身过硬,有好的思想境界,带好头、作表率,本领就是加强学习、提高能力,练就服务群众的真本事。归根结底要贴近民心、顺应民意、改善民生,埋头苦干建设小康社会、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的价值与权利在中国的真正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是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过程,是人民民主不断深入且全面落实的过程。民心政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的内在信仰、规范、主线。民心政治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内在驱动力。"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最好呈现。  相似文献   

13.
左跃龙 《新长征》2023,(4):39-4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基层完善治理体系、强化治理保障提供了有力依据和根本遵循。镇赉县秉持“地基固则大厦坚”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月,杨浦区委推出了以“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题的“一线工作法”,局党政班子学习后认识到“一线工作法”的核心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卫生作为一个与群众联系密切的行业,不仅要按照分工,做好所联系居委的工作,更要抓住这一机会,直接听取居民群众对卫生工作的意见,促进我们自身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宣言 《学习导报》2012,(2):30-30
道德建设为人民生活提升幸福指数,为国家强盛提供精神力量。道德兴则民心齐,道德兴则国运昌。在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过程中,人民群众热切呼唤良好道德风尚,人民群众中也蕴藏着道德建设的巨大热情。近年来,一些地方通过开办各类“道德讲堂”,讲身边故事、议现象行为、行爱心善举,吸引群众主动参与、自觉实践,营造了浓厚的道德建设氛围。这是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一个好载体好方式,值得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16.
民心向背关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兴衰成败。作为领导干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勇于用是否服民心、贴民心、安民心和凝民心来衡量自身的思想、政策、行为和行使权力的水平,并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情为民所系的群众观、利为民所谋的利益观和俭为民所守的勤俭观。  相似文献   

17.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建党80年来,我们党一直坚持这个宗旨,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为人民谋利益,赢得了人民衷心的热爱、信赖和拥护。面对新世纪的伟大任务,江泽民总书记又明确指出,因为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所以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任何脱离群众、任何违反群众意愿和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那么,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相似文献   

18.
作风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民心问题,领导干部作风好,党在人民群众中就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党的执政基础就稳固;反之,领导干部作风不好,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与评判,反映出民心取向;党的干部对待群众的态度与作为,体现党建水平。二者具有统一性。铜仁"民心党建"工程,扎根基层贴近民心、建强堡垒凝聚民心、同步小康永固民心,打造基层党建为民、富民、安民品牌,以民心为导向创新党建,以民心  相似文献   

20.
民心资源是任何统治阶级和政党为夺取政权、维护和巩固政权必须凭借的重要资源之一。民心资源作为党的执政资源中的第一资源,对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培育民心资源能力问题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更好地珍视民心资源,培育民心资源,运用民心资源,减少民心资源的消耗,真正赢得民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