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安徽省副省长、全国“重量级”大贪官王怀忠(号称“王三亿”)曾经对手下一个紧跟他的县委书记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只要你能搞出政绩,就算你能,能上。但不是让老百姓看到政绩,而是让我看到政绩。” 这句名言,是王怀忠掏心窝拿出的真经,道出了他作为升官秘诀的“政绩观”——“政绩”是给上司看的,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所以,工作要“围看上司转,干给上司看”。  相似文献   

2.
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分析、考察、把握干部的“德”,选拔、使用干部才能做到全面、准确。这对于干部队伍建设、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系统理念:既要看政绩,更要注重在问题和失误中考察“德”的延伸性。政绩无疑能凸显出一个领导干部“德”所能达到的程度,也是我们考核、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政绩在一个人工作和生活中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全部。道德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它所指导人的行为是方方面面的,我们在考察政绩的同时,更要注重在失误和存在的问题里面审视“德”的渗透力。正像我们常说的,一个链条…  相似文献   

3.
政绩评价的价值取向和确定性对于重塑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政绩成本”意识缺失的表现1、为取得政绩的数量和规模,不计成本地搞大投入一些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看待一个下级领导干部有没有作为,经常只看所谓的“政绩”,而不计其成本;有些地方政府和行政官员为了尽快出“政绩”,以实现政绩数量或规模最大化,不惜付出巨大的政绩成本。特别是如此创造政绩的行政官员被提拔之后,就会有更多的后来者效仿他们。2、以经济指标代替政绩,干部评价指标不全面人们经常看到对领导政绩的考核侧重于各种经济指标,看一个领导的能力高低、政绩大小,往往把生产…  相似文献   

4.
永厚画龙     
我请永厚画龙向读者祝岁。永厚说:“容我想想,总要画得不同一般才好。”过了几天,他将画稿寄我,果然别具一格。前人论龙,或曰,“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或曰,“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或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偬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  相似文献   

5.
考核政绩要有新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干部要看政绩,故大凡为 官者,通常都很关心政绩 考核。然而关心的人越多,政绩考核的标准就越显重要。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级如何考核,下级就如何努力。比如过去科举考八股,大家都在八股文上使劲:现在升学考数理化,学子们又在数理化上下力。政绩考核就如同“指挥棒”,它决定着政府工作的方向。在政绩考核方面,我们有经验,但也有教训。计划经济时期,上级重产值,轻效益。于是下级就不惜代价,追求产值。为了增加产值,拼命上项目、铺摊子。人们今天所批评的那些盲目上马现象,其实与“重产值”的考核方法不无关系。据报载:豫西有个豫灵  相似文献   

6.
一是,“利在一己”政绩。其特点是,把政绩视为自己财富,实现个人利益的途径,通过政绩这个手段,达到牟取私利的目的。政绩一旦与权、利结下不解之缘,政绩就成为一种武器,并且有很强的利己性和排他性,就容易“贪天之功为己功”,损人利己、与民争利的现象就要发生,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弄虚浮夸的行为就会泛滥,还会引发诸多社会矛盾。二是,“利在一时”政绩。其特点是,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思路,只顾当前不管长远,急功近利,没有长期打算。一些干部,不愿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对长远规划和基础性工作不感兴趣,这种人一旦在届内出了政绩,就走上“一…  相似文献   

7.
言及选人用才,人们曾经“一边倒”式地赞成“拿政绩来”!理由是,千优秀,万能耐,归根结底要体现在政绩上;拿不出政绩,“天桥的把式”,服不了人。事实胜于雄辩,人家“为官一任,致富一方”,同那些“年复一年,面貌依旧”的从政者比起来,当然就显得倍儿香。所以,“只认政绩,其余一概不问”,虽然不能这么说,却尽可以这么去做的。究其心理渊源,或许是人们在饱尝了“假大空”之苦后对务实之举的绝对认同,坚信“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政绩成了人才竞争的唯一一张“王牌”。  相似文献   

8.
本文归纳和分析了我国古代在赏功问题上的基本原则和方略 ,并以此为鉴 ,反观我国现阶段“凭政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 ,提出在评价干部政绩时应重视考察政绩的道德属性 ,在凭政绩用干部时应突出发展潜能等观点 ,旨在探讨如何增进干部激励方式的有效性并减少其负面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干部的考察内容不同、方法各异,但用“政绩”衡量干部的“德才”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这个标准为选拔、考核、任免、奖惩、黜徙干部提供了客观依据。这种公平的方法为人民群众对被选干部实行科学的监督提供了机会和条件。所谓“政绩”,其内涵简言之是指领导工作的实绩。对干部的政绩考察,实际上是对干部思想政策水平、领导决策能力和组织工作能力的综合考察,它不仅是检验干部贡献大小的主要标尺,而且是检验干部政治态度、政治立场的“德才”统一的依据。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中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  相似文献   

10.
宋斌 《瞭望》2003,(14)
时下,一些干部在追求政绩上出现了一种“病态”:为急于在任期内快出政绩,热衷于大搞“表面风光”之事。对修大马路,立大高楼,建大广场“情有独钟”,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却漠不关心: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却不愿投入精力:对见效快的政绩“快马加鞭”,对长远的发展却无暇顾及;个别干部甚至靠造假“速成”政绩,骗取荣誉。  相似文献   

11.
“政绩”辨     
选拔干部注重政绩,本无可厚非。但在少数党员干部中却存在着动机不纯的问题。有的创“政绩”,不是为群众办实事,而是给上级领导看,捞取“升官发财”的资本。他们往往置前任领导确定的大政方针于不顾,扔下一批“半拉子”工程,标新立意另搞一批显示自己“能力”的、具有个人色彩的“新项目”;有的为了出“政绩”,不顾客观实际和群众意愿,做表面文章,搭花架子,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有的甚至搞虚假、浮夸,在数字上做手脚,往成绩里掺水份,把想法说成做法,把点上的经验演变成面上的“成绩”……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委、省政府最近列下日程表,决心在三年内基本化解乡村不良债务。为此,省委书记周永康强调:“乡村债务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必须抱碰硬的态度,有碰硬的作风,用碰硬的方法,逐年化解。”他还说:“要把化解不良债务列入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因为减负就是增收,还债就是政绩.”  相似文献   

13.
近来,看到两篇有文数字的报道,一是某地山村失火,主要领导对上瞒报数字,谓“若按实上报,位子将不保”。二是王怀忠在任职阜阳期间,大搞“政绩工程”,数字成为其升官的资本。一个是少报数字,一个是多报数字,这两件表面看来完全相反的事情,却有着共同的本质:即将“数字”和“位子”紧密地联系起来。产生这种情况首先源于某些领导的“政绩观”。政绩本是老百姓关心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但是因为有的上级机关、领导常常从下级上报的数字上了解、评价和考核下级的工作,自然数字的高低也就成了衡量“政绩”大小的标准。这就使数字和一些干部的“官运…  相似文献   

14.
政绩成本也要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一次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说,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仅要看其在位期间出了多少政绩,还要查清这些政绩背后的负债情况。我以为这是非常合时宜的。政绩,是指一个领导干部为地方办了多少实事,为百姓谋了多少福利,也就是做出了多大的成  相似文献   

15.
陈科霖  谷志军 《政治学研究》2022,(1):117-128+159-16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干部选拔标准和地方官员的行为逻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注意力分配的视角,从“创造政绩的约束条件”以及“创造政绩的理性选择”两个维度出发,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地方官员间的晋升竞赛的本质是地方官员在有限注意力前提下针对不同行政任务的注意力分配基础上的多元政绩竞争。对中国地方官员多任务竞逐的经验加以考察并进行类型学建构,可以发现地方官员面临着运动性任务、竞逐性任务、日常性任务以及约束性任务的多目标考核。在此基础上,中国地方官员的政绩竞争呈现出“直通赛”“锦标赛”“资格赛”“淘汰赛”并存的多元政绩竞赛格局。对“多元政绩竞赛”分析框架的“小切口”建构,有助于为进一步认识“地方官员行为与国家治理逻辑”的“大问题”提供新的进路及可能。  相似文献   

16.
《理论视野》2005,(6):62-62
《人民日报》2005年8月11日发表彭联联的文章说,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日前指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仅要看其在位时期出了多少政绩,还要查清这些政绩背后的负债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最近国内的许多报刊,都报道了云南省长斥退“列队欢迎”的消息。徐荣凯省长到一家公司考察,见这家公司组织了身穿工作服的工人,列成两队正等着欢迎,便厉声对迎上前来的公司领导说:“谁让你们这样安排的?你们这样安排想达到什么目的?我们是来考察你们企业,不是来折腾你们企业。你们要这样欢迎,我就不进去看了。”公司  相似文献   

18.
美国总统科技顾问约翰·吉林斯考察深圳后说:“要看21世纪的中国,就去看看深圳吧。”其实何止深圳,其他几个特区和浦东新区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19.
“韩美林哪里去了?”熟人、朋友们互相打听着。有的摇头说:“不知道”;有的开玩笑说:“他失踪了”。 直到一九八一年年底,《韩美林画展》在合肥开幕的那天,他才突然地“冒”了出来。我见面就问:“这一年,你跑哪里去了?”他避而不答,亲热地拉着我的手说:“走,请看画去!”  相似文献   

20.
政绩创造过程中庸俗化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国波 《理论探讨》2007,(1):120-123
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时容易将好的经验庸俗化的五种现象及其危害,提醒考核者在对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时要予以重视。这五种现象是:滥用承诺制;滥用“一票否决”;滥用“一把手工程”;将政绩考核当只“框”;经验当“盆景”创造“软”政绩。并从公共选择理论和“比较利益人假设”两个理论视角对上述行为进行分析。要通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政绩评价的理论研究,建立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有说服力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来减少或避免这类庸俗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