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教材结构本课由引言和两节计六个框题的内容构成。引言概述了当今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我国经济正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第一节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主要讲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懂得热爱祖国是公民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应尽的义务,热爱祖国就是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教育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立志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学习。教材分析本课共讲三个框题,三个框题之间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贯穿三个框题的中心思想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第一框题,热爱祖国是公民的道德和义务在本框题的开头,引用了两段名言,点出本框题的中心思想: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和应尽的义务。一、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材以反对荷兰殖民主义侵略,收复台湾  相似文献   

3.
一、说教材(一)本节课内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本节课是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兴中华"的第20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的第二框。本节课内容在本课三框内容中处于中间位置,也是前后两框的桥梁、纽带。(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的感情,树立节约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资源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青少年健康成长靠人民的精心哺育;人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人民伟大。人民可敬可爱。教育学生热爱人民,热忱地为人民办事,从小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材分析本课两个标题,内容是互相联系的。第一框“人民可敬可爱”,中心讲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为讲第二框打下理论基础。第二框“为人民服务”,讲怎样为人民服务,是本课的归宿。第一框人民可敬可爱在这框题引用了邓小平的一句话,以加深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本框题是人教版高一《经济常识》第七课第二节第二框的内容,与上一框家庭消费的内容一脉相承,着重向学生阐明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这是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6.
《法律常识》第七课第一、二节和第八课第二节应根据新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内容进行教学。为此,我们保留了现行教材中这些课节的体系和结构,按新《条例》修改了这些课节的内容。 (一)修改了第七课第一节第二个框题和内容。我们将原框题改为新《条例》的制定和公布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简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思想政治(三:年级必修)》一书中的第四课第一节第一框的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8.
本课既帮助学生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又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学好这一课,能为学习以后各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课在全书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提出几点意见供大家在教学中参考。一、了解教材结构本课有一个简短的引言和两个节题。每个节题各有两个框题。引言中引用了方志敏烈士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写的一段话,它形象地描绘了伟大的祖国,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深情。祖国母亲养育一代又一代的儿女,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热爱着自己的祖国母亲,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自我保护》。首先,我对本课进行分析。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教材地位:《自我保护》是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七单元《法律护我}第三节的第一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前两单元《特殊保护》《处处保护》的学习为本课学习打下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内容,作为本单元的开篇,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起点。本框题包含两目,第一目“生命有时尽”,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命的特点及其自然规律,理解生命的实质,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第二目“生命有接续”从自然生命、社会关系中的生命和精神信念上的生命进行探讨,懂得人类生命在传承中接续。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开始出现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刑法、犯罪和刑罚的含义,了解我国刑罚的目的作用,弄清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教育学生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守法自觉性,勇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教材分析本课设三个框题,第一框题“常见的几类犯罪”是第二框题“犯罪应受刑罚制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具有科学文化的建设者。要求学生要养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热爱科学文化知识,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优良品德;要勤奋学习,刻苦读书,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立志攀登科学的高峰;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实事求是,善于思考,生动、活泼、主动地求知。教材分析本课由四个框题的内容组成。第一框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科学文化知识;第二框题:尊重科学,反对迷信;第三框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造精神;第四框题: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第二课原始社会的生产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极低,这种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特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从而使学生认识剥削制度并不是永恒的。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两个框题,分别说明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第一框题的内容共13个自然段,叙述了原始人是怎样改造自然的。由于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区别历史上各种经济时代的根据。所以教材在描绘原始社会生  相似文献   

14.
依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人教版)也做了相应的较大调整。初一教材第二课在原第三课教材的基础上,在把握新修订的课标相关调整内容的精神实质和领会新的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做了相应的改动。一、删减知识点,本课教学内容由四框削减为三框为进一步体现减负精神的实质和改变“学科化”的倾向,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原第三课的基础上,由原先的四个框题的内容调整为三个框题。删减了其中关于心理学名词、概念和相关理论化的内容,对现有的一些知识性内容也进一步降低了教学要求,以便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更大的空间。经过修…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是人教版高中《生活与哲学》教材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内容。本课共分两目:一、实践及其特点。介绍了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的三个特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论述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懂得纪律是维护集体利益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正确认识纪律和自由的辩证关系。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秩序的好习惯。教材分析本课分三个框题:第一框题讲纪律是事业胜利的保证;第二框题讲正确认识纪律和自由的关系;第三框题讲自觉遵守纪律遵守社会秩序。三个框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这样理解,第一二框题与第三框题是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落脚点,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第一框题纪律是事业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二课第二框题"享受学习"。本框题内容就是从学习方面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适应问题。在学生了解初中学习新特点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奴隶社会的形成过程,懂得在一般条件下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懂得: 1.什么是阶级?什么是划分阶级的标准?阶级是随着生产的一定发展而出现的。2.什么是国家?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国家的建立是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教材分析本课共有两个框题,通过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建立说明奴隶社会是怎样形成的。第一框题是“奴隶和奴隶主的出现”,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一、本课的编写特点第一,编写的方法变了。这也是本教材的一个共同特点。新教材在编写的方法上,首先从具体的生动的故事、事例出发,进行归纳概括,最后引出概念原理。这样,教材论述的概念原理即结论,基本上放在每课、每节或每框的后面。另外,新教材编写的内容,着重内容的科学性和教育性。这样编写的目的在于注重教材的教育性和实际的教学效果。这一学科理  相似文献   

20.
高二下册第八课《树立崇高的理想》共3节,6个框题。教材从《国际歌》谈起,紧紧围绕树立崇高理想的必要性、重要性这一中心内容展开论述。第一节《理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较高层次上,去讲理想的产生及其作用问题;第二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阐述最高理想、共同理想的科学性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第三《理想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