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溪子 《小康》2012,(1):134-135
心平气和确实与一个人生活、人生的"适当"定位有关。每一个人,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的生活、人生有一个定位。那么,孰为适当、孰为不适当,又如何才能适当呢?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始终着眼于求真、务实、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其说服力和战斗力,但是在具体运用中,我们一些同志常常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步入形式主义误区,究其原因除了认为上面的大政方针已定,内容上没有什么好突破,唯有在形式上“标新立异”之外,主要的一点还在于明知搞形式主义不对,但分不清什么是形式什么是形式主义。要  相似文献   

3.
姜霞  刘向前 《前沿》2004,(2):160-163
母亲对儿童德育有着显著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我国历史上有久远的母亲对儿童的德育传统 ;但在当代 ,鉴于母亲自觉意识的匮乏、自身素质的不完善等主观因素 ,生存压力加剧、社会支持系统匮乏、对教育社会化的过分依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母亲对儿童德育面临很大的挑战 ,由此对母亲的儿童德育在观念、时间、方法上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母亲对儿童的德育 :转变教育观念、以身示教、提倡现代母爱、创造儿童生长环境、母子相互德育等 ,最终构建适宜的社会支持网络 ,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卢艳兰 《理论月刊》2008,(2):179-181
一个事物或系统的功能,是指该事物或系统自身所具有的功效和能量.德育功能是德育活动自身所具有的功效和能量.德育功能与德育目的、德育作用、德育价值等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准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揭示德育功能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知就是认识,行就是实践。德育的知行统一,指教育者通过德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达到在内心世界对德育有一定程度的自觉认知和接受,并在实践中能达到不断身体力行之目的。实现知行统一是德育工作的内在要求,努力使学生做到道德知行统一,是德育的根本目标。在德育实践活动中,作为德育工作者经常遇到学生的德育实践与德育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不能为却偏偏为之,我们称这种情况为学生的"知行不一"。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这是对社会主义科学认识的新飞跃,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教育提供了发展与改革的新机遇。为此,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动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切实做好教育与经济结合这篇大文章。教育要自觉地主动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要的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消除市场经济的思想障碍。这是自觉服务的基础,也是真正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鸣锣开道的保证。很显然,当着人们还不认识、不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它与传统的汁划经济有什么区别,中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当着人们还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的时候;当着人们还被一些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束缚着自己的思想和手脚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自觉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长期以来,我们的意识形态体系是同排斥市场经济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相适应的。这个意识形态体系已溶化在人们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审美活动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正确的审美观点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美育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和德育、智育、体育密切地联系着,尤与德育的联系更为密切,从一定的意义上说,美育是德育的深化和丰富化。德育主要是晓之以理,美育是动之以情。我国最早提出美育的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可见,美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它具有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独特功能。因此,  相似文献   

8.
法律与自由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施实的行为规则。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维护统治秩序服务的。它明确地、具体地规定着人们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它只允许人们做法律所允许做的事情,而不允许人们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谁要是触犯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在这种意义上,法律是对自由的限制。“自由”一词来自拉丁文[Liberias],原意是从被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有两种范畴:哲学意义上的自由和政治意义上的自由。在哲学上,自由是与必然相对应的,反映的是人与客观的关系。客观的一…  相似文献   

9.
传统高校德育目标的政治性和工具性制约了其育人功能的发挥,德育内容的理想化和空洞化影响了其育人作用的体现,空洞说教或灌输式教育方式致使德育效果不佳。高校德育与人文教育的教育目标一致、教育内容相容、教育功能贯通,因此,可以从教师、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德育评估制度等多方面强化人文教育,突破高校德育困境。  相似文献   

10.
试论德育的经济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变娥 《前进》2001,(5):41-42
新世纪将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世纪之初, 重新审视德育的价值功能,培育德育新观念, 开拓德育新领域,对于培养适应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实施以德治国的方针,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所谓德育,是指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被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谓德育功能,是指教育者在培养被教育者品德活动中产生的现实或后续作用。长期以来,人们把德育功能主要定位于政治倾向性方面,甚至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用简单的说教代替德育,…  相似文献   

11.
审美意识是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客体产生的满足、愉悦的体验。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而且能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我们加强和改革政治课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做到教学美。什么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美?政治课的教学美,首先是来自政治课教学内容本身。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要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懂得树立崇高理想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决心从现在起就要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努力学习和艰苦奋斗。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略) 第二节树立崇高的理想(板书) 一、什么是理想?(板书) 理想,有人把它比作指引航船的灯塔,有人把它比作照耀人生道路的火炬,也有人说理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动力。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我们所说的理想是什么? 1.理想就是奋斗目标。(板书) 它是一个人所信仰、所向往、所追求的对美好未来的设想。人生在世,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有所向往、  相似文献   

13.
一人民警察的素质是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体现公安机关作风的最基本的因素。我们江西省上饶市公安局立足于公安队伍素质建设,从教育培训入手,狠抓了各项教育机制的运行。一是以德育警制。教育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做到以德治身、以德树威。二是分类培训制。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民警专业技能训练,不搞千篇一律,进一步提高了培训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使民警能学以致用。三是逢进、逢晋必训制。本着“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凡初次上岗的民警都必须参加…  相似文献   

14.
微言博语     
@pavage:如果我们真的很有钱,建议先搞三件事:1、把教育搞上去,包括农村、边缘地区的义务教育、培训师资、改革教育方法等;2、提高全民医保的覆盖度和有惠度;3、搞好社会养老事业云锋镜水:导致教育区域不均衡的根源除历史遗留原因外,其主要还是人为因素。这个问题不解决,择校问题就很难解决。学生划学区就近入学,实现教育公平就是很难实现。另外学区的严格审控权在政府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谁来监督他们,他们一个电话,一张条子,哪个校长敢违背?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老百姓(上接第8页)千部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学习总书记这次的讲话精神,真正学进去,学明白,全面了解总书记讲了什么,新讲了什么,重申了什么,强调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在这方面,我们党员干部要下真功夫、实工夫去学。只有踏踏实实地去学,我们才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做得更好。第二句话是"真懂"。我们党员干部在学习的过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的道理,说起来也很简单,是一些常识,但是,我们现在教育的问题,恰恰是严重地违背常识。人有生物性和精神性两个层面,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针对人的精神禀赋,让它们发展得更好。"人的精神禀赋"又分为三个方面,简单来说,就是德育、智育和美育,只有这三种能力都发展得非常好了,才会是一个优秀的人。智力教育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肯定不应该只是让学生掌握一点知识,为"应试"做准备,  相似文献   

16.
信念教育和规范教育是政治理论教育特有的两大基本功能。教育方式的选择,应与政治理论教育特有的功能目标相适应。功能上的错位以及由此直接引出的教育方式上的误择,是政治理论教育成效不尽如人意的主要症结。政治理论教育的“滑坡”或“疲软”,表面上看,出于教育方式的落后或误择;实质上,源于教育者对政治理论教育功能不恰当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一直都是我国教育界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热点话题。家庭教育中的权势意识自觉或不自觉地渗入未成年人意识中,这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负面影响极大。鉴于此,我们应该审视家庭教育中的权势意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辞典上说,信仰是对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在我们的生活中,信仰就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你有过坚定不拔的时刻吗?你有过执着不放的事件吗?如果有过,你一定能体会这种感觉。信仰不一定是神,不一定是佛,它可以是任何无形的力量,或近或远,但只有我们的心灵能够感应到。信仰,让我们在别人迷茫时清醒,在别人犹疑时坚信。据说,神在造人后,发现泥做的人总是软软的,一经风雨就会倒下,于是神在人的背上插了根脊梁,这根脊梁在人遇到无论多大的风雨、多深的坎坷时,终可以让人类屹立不倒。这根脊梁,就是信仰。  相似文献   

19.
涂清松 《理论月刊》2005,(10):159-161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它与一般的教学过程和德育过程在本质上存在着区别。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有助于我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效率,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卓 《传承》2010,(9):72-73
高校是德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它承载着对大学生深刻进行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通过对当前高校大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高校历史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及对该课程教学实践创新途径的思考等方面的探析,从而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更好地实现大学教育的德育目标及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