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1942年6月9日,冀中八路军22团两个连及地方武装一部在深泽县宋庄打了一场村落防御战,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顽强固守15个小时,歼灭了大量日伪军,最后成功突围,创造了冀中根据地反"五一大扫荡"中最典范的战例。日军对冀中发动大"扫荡"1942年,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最艰难困苦的一年。日军华北方面军制定1942年肃正作战计划",抽调大批兵力进一步加强了对根据地的"扫荡"。当年4月开始,陆续展开冀东"1号作战"、冀南"12号作战"、冀西肃正  相似文献   

2.
<正>三、"百团大战"与五一大"扫荡""百团大战"沉重打击华北日军八路军走出太行山,在华北平原、山东建立根据地,扩充队伍,力量日趋壮大,成为敌后抗日战场的主力军。这是日本侵略者不能容忍的。1939年秋,多田骏任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他意识到日军"如不及早采取措施,华北将成为中共的天下"。他制定了"囚笼政策",企图彻底摧毁华北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工农红军只有一、二、四方面军,而无三方面军,是由于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的过程中,情况发生变化造成的。1930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将活动于闽西和赣南以及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还准备在这四个军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军,然后再把它们编成四个方面军。根据这个计划,红一、二、三军团相继成立。  相似文献   

4.
路福贵 《党史纵览》2017,(12):12-14
<正>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中央苏区有一支无线电侦察部队,曾被毛泽东誉为"红军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没有二局,长征是难以想象的"。据中央军委二局红星奖章获得者、红军译电员邹毕兆后来回忆:"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到达陕甘宁,3个方面军胜利会师,3个破译单位也很快合到一起。二方面军的破译工作最先是任弼时同志搞起来的。他从中央根据地去六军团后,借鉴中央红军的破译工  相似文献   

5.
王宜田 《新长征》2011,(9):62-63
一、贯彻"七七决议",发动土地改革运动1946年5月下旬,中共党政军机关和东北民主联军撤出长春、吉林,到松花江以北、以东地区休整,建立农村根据地。6月6日,国民党军又派兵抢占蛟河拉法、新站两个交通枢纽,威胁东满根据地。6月7日下午4时至10日凌晨,我军奉命向国民党军反击,展开"拉新作战",夺回拉法、新站。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同志直接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和编写中央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的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对于研究我国的土地革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  相似文献   

7.
1943年11月,毛泽东在延安和薄一波谈话时说:中国革命有两个方面军,苏区是一个方面军,白区是一个方面军。少奇同志就是党在白区工作的正确路线的代表。毛泽东对刘少奇的评价,后来成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冲一个重要的观点。决议指出:刘少奇是党的"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代表"。他的策略思想"是一个模范"。他敢于坚持真理.抵制错误倾向。实践证明他的主张是正确的1927年,是中国革命浪潮大起大落的一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武汉的汪精卫等也撕去"左派"的伪装,和蒋介石搞到一起,公开与共产党决裂。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8.
正1932年12月15日,贺龙率红三军越过川陕鄂交汇处"一脚踏三省"的鸡心岭,浩浩荡荡进入四川巫溪(今重庆市巫溪县)。红军在巫溪留下的故事,至今流传。战略转移8000里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红军主力及根据地武装发展到3万人。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大批军队向湘鄂西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红三军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9.
正一、发起海打战役的历史背景193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发布了《十月份作战纲领》(即宁夏战役计划),指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三个方面军经过短期休整和准备之后,从11月中旬起,集中力量向北发展。宁夏战役计划是红军西征期间制定的以消灭马鸿逵势力,占领整个宁夏,巩固、扩大根据地,打通国际通道,促进西北抗日局面首先实现为目标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0.
正皮定均(1914—1976),安徽金寨人,开国中将,曾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是我军著名的英雄虎将。张力雄,1913年出生,福建上杭人,开国少将,曾任云南省军区政委、江西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顾问,是我军屈指可数的百岁老红军。1943年,侵华日军在先后"扫荡"豫北和豫西的同时,采用"以华制华"的伎俩,将国民党孙殿英、庞炳勋两个军收编为伪第五方面军和第六方面军,向我抗日根据地发  相似文献   

11.
正1931年初,刚刚成立的苏区中央局为了贯彻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掌握湘赣、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并与之加强联系,特派滕代远作为中央局的巡视员,巡视湘东南和平江、浏阳一带,了解情况;并向各根据地党组织,以及留在湘鄂赣边区的红16军传达中央局的指示,指导那里的工作。同时,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也要滕代远将从长沙退出时留在平江、浏阳养伤治病的人员领回,并且招募一批新兵,扩充红军。  相似文献   

12.
博览之窗     
《七律·长征》中的“三军”指什么毛泽东于1958年12月21日自注曰:“三军”: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那么,诗中“三军”到底是不是红军的三个方面军呢?  相似文献   

13.
<正>党报党刊是党的"喉舌"。刘少奇十分重视党报党刊的舆论宣传作用,1939年至1942年,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工作期间,他高度重视根据地的报刊工作,积极关心并支持《拂晓报》就是其中一例。《拂晓报》由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主办,于1938年9月29日创刊,主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反映和报道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份报纸一面世,就  相似文献   

14.
正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对湘鄂西苏区发起军事围剿,红三军(1931年由红二军团改称)在贺龙、关向应领导下,多次击退敌人围剿,壮大了根据地。1932年7月,国民党对湘鄂西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由于湘鄂西中央分局执行"左"倾冒险主义和单纯防御战略,红三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遭受重大损失,被迫于10月上旬退出洪湖苏区,于12月15日进入重庆巫溪、巫山两县。在重庆境内,红三军深入农户,发动群众,宣传革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1933年12月,红三军向渝东南方向前进,攻  相似文献   

15.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08,(12):14-18
2008年10月24日以102岁高龄谢世的萧克上将,是最后一位辞世的红军方面军首长级领导人。萧克是黄埔四期毕业生,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参与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和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萧克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25岁当军长,27岁作为军团长率领红六军团先遣西征,拉开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序幕。1936年,29岁的萧克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成为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在萧克将军的戎马一生中,红军时期无疑是最为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林木 《党史博览》2012,(2):2+59-F0002
<正>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中国的土地,开始了后来被史学家称为"破冰之旅"的访问。此前,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专门通过一项联合决议,支持尼克松总统的中国之行。2月21日上午11时30分,尼克松到达北京。走下飞机时,  相似文献   

17.
姜明广 《奋斗》2021,(3):41-41
1946年7月3日至1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扩大会议。会议作出《东北的形势和任务》这一决议(史称七七决议)。七七决议产生于创建巩固东北根据地的关键时期。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极大地调动了分得土地的农民发展生产、支援前线的积极性。6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军撤出四平、长春一线,退过松花江,一些重要机关不得不撤离城市,进入山沟里。  相似文献   

18.
正1942年11月14日到12月16日,日军调集精锐部队平林第十七师团、第十三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及伪军等总兵力万余人,在骑兵、坦克、飞机配合下,分5路对淮北根据地进行"扫荡",妄图通过不断蚕食、清乡,逐步扩大伪化区,缩小我抗日根据地,消灭新四军第四师主力及淮北党政机关。朱家岗保卫战是淮北抗日根据地33天反"扫荡"中的一次关键性战斗。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六团英勇顽强,在敌我数量、装备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击退了敌军疯狂进攻,狠狠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宣告了敌人大"扫荡"的失败,巩固了淮北根据地。这次战斗也因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成为抗战史上的一场经典战例。  相似文献   

19.
1985年以来,不少有关红军长征的论文和专著,每当谈到黎平会议时,都说周恩来主持了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但又几乎都未注释这一说法的依据和来源;这就不免使人产生疑窦.一,迄今为止,关于黎平会议文献资料仅有两份,一份会议决议,即《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一份是周恩来1943年11月27日在延安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其中谈到:  相似文献   

20.
草地风云     
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二方面军),离开相鄂川黔之交的根据地,转战到滇西北地区,听说四方面军在川康一带活动,于是计划北进与四方面军会合,朱德从四方面军电台得知这一消息,即向张国焘建议,四方面军暂时在现地休整补充,接应二、六军团北上。朱德自有他的考虑,待四打面军与二、六军团会合以后,让贺龙、任弼时等说服张国焘,放弃原来主张,一同北上。张国焘正处在左右为难之际,前进不能,后退无着,只得同意朱德的意见,别无长策。 且说此时中央红军已经结束东征,回到陕北,开始西征。1936年5月下旬,党中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当即给四方面军去电,提出二、四方面军迅速北进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