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政治教育》1988年第17期刊载题为《苏维埃民主发展的新事物》的文章,介绍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等几个政治概念,现全文翻译,供读者参考。★★★★★苏联人民代表大会——苏联国家政权的新的最高代表机构。它有权自己审理和决定有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所管辖的任何问题。预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将应该决定国家生活的最重要的立宪、政治和社会经济问题,诸如通过苏联宪法和对其进行修改;通过关于苏联组成问题的决定;在加盟共和国内确定建立新的自治共和国和自治州;确定苏联的国界;确立加盟共和国之间边界的变化,决定苏联内外政策的基本方针;确定国家的远景规划和最重要  相似文献   

2.
苏联的地方苏维埃包括州、边疆区、自治州、自治专区、市辖区、镇区居民点人民代表苏维埃。在地方苏维埃中,州、边疆区和市(大中城市)人民代表苏维埃是主要环节,它们是苏联及其各加盟共和国领导国民经济以及解决社会和经济任务的支柱。自五十年代以来,在国家体制方面的改革,在颇大的程度上就是围绕发挥地方苏维埃的作用这个问题进行的。而要发挥地方苏维埃的作用,首先必须提高州、边疆区和市苏维埃的作用。笔者认为,在近三十余年来,苏联地方苏维埃作用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130多个民族。为体现民族自治权利,1922年12月组建苏联,苏联解体前共有15个加盟共和国。根据民族情况,在各加盟共和国内还建立了自治共和国、自治州、民族自治专区。由于沙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和殖民主义残余的影响和苏联时期的中央集权,种族地域的划分并不完全按种族聚居情况来划分,有时却根据经济、政治和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斯坦于1991年12月16日独立,这是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中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哈萨克斯坦独立后9天,存在69年的苏联宣告解体。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面临重新确定与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关系问题。哈萨克斯坦领导人曾表示“寄希望于独联体各国的联合”,但同时更为重视保持和发展同俄罗斯的关系,认为这是“战略性的”和“最重要的问题”。从1992—1993年哈萨克斯坦对外活动来看,这一  相似文献   

5.
苏联国内的经济、政治、民族、社会的全面危机,到1991年初已发展到危急阶段。4月23日,苏联总统和9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共同签署了《关于稳定国内局势和克服危机的刻不容缓的联合声明》。长期处于尖锐对立的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都在声明上签了字,声明在议会(最高苏维埃)获得通过,并得到4月24~25日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的支持。联合声明的贯彻实施能否扭转苏联已动荡一年多的国内局势?能否成为苏联改革过程转折的起点。由于苏联的稳定与否不仅关系到苏联本身,而且与整个世界局势的走向体戚相关,因此,世界各国的政要、国际问题专家对此都极为关注。本文拟根据笔者对苏联问题的长期观察与思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前,尽管在宪法中规定各加盟共和国有权同外国直接发生关系、同外国缔结协定、互派外交代表和领事,但又规定与外国发生关系的手续都由苏联规定。因此,各加盟共和国(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外交活动没有实际意义。1990年6月12日,俄带头发表主权宣言,声称共和国的法律至高无上,在国外有“全权代表”权。1990年10月,俄总统叶利  相似文献   

7.
苏联实行“议行合一”原则。它是由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提出的:“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法兰西内战》)。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制,虽然分设立法和行政机关,但以行政机关从属立法机关来体现“议行合一”原则。因此,苏联地方政府包含立法和行政两个机构。在苏联最高苏维埃、15个加盟共和国和20个自治共和国的最高苏维埃之下的所有苏维埃统称地方苏维埃,即地方政府。根据地区大小、人口多寡和民族聚居情况,地方政府划分为边疆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是由15个加盟共和国平等组成的联盟。但俄罗斯的老大哥地位,俄罗斯与苏联实际上融为一体,那是公认的事实。把苏联称为“苏俄”,甚至称为俄国也常常见诸报端。15个加盟共和国分崩离析对俄罗斯这个老大哥自然关系重大,影响深远。联盟解体对俄罗斯来说孰得孰失?正面影响大还是负面影响大?这颇使人们关注,俄国舆论对这个问题也有不少议论,但说法不一,看法不同。“有失也有得”,这是较为普遍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1990年可以说是苏联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各种事件接踵而至。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说:“至关重要的事件数量之多达到了极点”。要举例子真是俯拾即是:年初开了两次苏共中央全会,接着是第三次非常人代会,实行总统制、多党制、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的条文;然后是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以及两个  相似文献   

10.
苏联末期,在卢布贬值的未来预期下,各加盟共和国展开激烈的银行信贷竞争,同时实行了限制卢布涌入、物资流出的经济封锁。进而,面对俄联邦汹涌而至的卢布潮水,发行主权货币成为小国寡民型共和国防止卢布占领、摆脱自身经济困境的良策。而某个加盟共和国的主权货币行动必然在整个苏联内部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统一的卢布流通域遭遇被15个彼此独立的货币流通域瓜分并取代的命运,作为主权国家的苏联也就在货币层面被摧毁。考察苏联末期的货币战是探寻苏联解体过程的一条重要线索,对于揭开苏联解体之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89年统计,苏联人口为二亿八千六百七十一万七千人。比1959年增加七千八百万,比10年前增加二千四百三十万。各加盟共和国人口分别依次为:(千人)  相似文献   

12.
《鼓动员》82年第22期刊登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姆·亚斯诺夫为纪念苏联成立60周年而写的一篇文章,介绍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的一些情况,摘要如下:苏维埃联盟的主要内容是各主权民族完全平等与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造利益上的充分  相似文献   

13.
三年前,苏联闪电般地分裂为15个独立的共和国;三年后,这些共和国又趋向于联合。大多数前苏联共和国都是经济幼儿,并且还有5个共和国需要俄罗斯军队维持和平。上个月,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选举了新总统。这两位新总统在竞选纲领中主张加强同俄罗斯的联系。在这些共和国中仅有3个既不需要俄国援助又不需要俄国军队。经过几个月的拖延,俄罗斯同爱沙尼亚签署一项协议:俄罗斯最终于8月31日前从波罗的海国家撤走所有军队。  相似文献   

14.
苏共中央自从1984年4月通过《关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基本方针》以来已三年有余,苏联普通教育改革进展如何,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1987年4月在苏联共青团等二十次代表大会上就教育改革问题批评说:“教育改革在原地踏步,苏联教育部及其所有机关的工作都在原地踏步。”他把教改说成是“空转”。同年5月间,全苏一些地区、市、州、边疆区和加盟共和国分别召开了教育工作者会议,6月初,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也召开了教师代表会议。与会者和代表们对教改“空转”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建议和要求。他们的发言反映出三年来普通教育改革的真实情况,现就上述  相似文献   

15.
1990年2月28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在经过激烈的讨论、辩论和争论之后,通过了《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土地立法原则》(以下简称新《土地法》)。该法于当年3月15日起正式施行。苏联舆论界认为新《土地法》是苏联诸经济法律中的基本法律之一,认为它的诞生对当今整个苏联社会、对国家经济尤其对农村面貌的变化,将起重要的作用。新《土地法》又是自1968年苏联通过了《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土地立法原则》(以下简称旧《土地法》)以来的又一部土地法。通过研究新旧土地法的不同,从中或许能发现苏联为扭转农业危机所采取的措施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后,原苏联中来的五个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相继宣布独立,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但是,政治上的独立,并没有给五国的社会经济带来根本好转,相反,五  相似文献   

17.
1991年12月25日,原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总统办公室,通过苏联中央电视台和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台,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他最后一次作为苏联总统的讲话。他说:“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之后的局势,我停止作为苏联总统的活动。”同日19点38分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至此存在了74年的社会主义国家,存在了69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相似文献   

18.
(二)对工业和建筑业的改组。一九五七年二月,赫鲁晓夫在中央全会报告中提出,“必须把工业和建筑业的日常领导工作的重心移到地方”,“改变过去那种通过各专业部和主管部门进行管理的组织形式,采取新的分区管理的形式”。全会和最高苏维埃分别通过相应决议和法令,加以贯彻。其主要内容为:(1)彻销25个令联盟和联盟兼共和国,以及113个加盟共和国部,只保留航空、国防、无线电、造船、化学和电站等六个工业部。(2)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每个区成立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被撤销的和保留的各部所属企业和机构。(3)撤销负责短期计划的国家经委;把国家长期规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计委,使之成为“集中从事苏联国民经济综合计划工作”的“全国经济和计划的科学机关”。关于工业和建筑业的改组,是赫鲁晓夫亲自发动的一次规模较大的经济改革,目的是克服国民经济管理权限过分集中;消除中央经济机关重叠臃肿、官僚主义、文牍主义;纠正部  相似文献   

19.
苏联《国家与法》丛书1982年第3期发表利托夫金的《苏联公民的住房权》,主要解释苏联住房法要则对苏联公民住房权的种种规定。下面是该文的摘要,供参考。苏联宪法第44条第一次宣布了苏联公民的住房权。为了执行宪法第44条,苏联最高苏维埃在1981年6月通过了“苏联与各加盟共和国的住房法要则”。其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20.
苏联于今年3月26日进行了人民代表的选举。按规定选出2250名代表,其中1500名按地区和民族区选出,750名由各社会组织直接选出。据资料表明有13万1000人参加投票。这件事可以说明苏联这次选举的民主化程度。这次选举是在苏联选举法公布后进行的。从候选人提名到投票选举基本上遵循了民主、公开和自由竞争的原则。新选举法规定,代表候选人名额不受限制,选票上可以列入若干个候选人姓名。选举前经过多次筛选,最后登记了3775名候选人,社会组织750个席位有880名候选人。此举得到群众拥护。他们反映:过去苏联人民只有投票权,并没有选举权。这次选举才是真正的选举。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