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原则与国家制度相结合,宣告了近代"法治国家"的诞生。而在法治国家中,政府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保障人权。本文将就法治国家的涵义以及其实质的基本价值、基本要素等做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就人权保障机制的重新构建做出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于正义、实现正义的方式、法治理念以及社会正义对于法治保障的促进等四方面的分析,论述了实现社会主义对法治保障的作用,以期对相关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4.
我国的脱贫工作一直存在着立法缺位、权力失范和贫困群体权利匮乏等法治困境,这要求我们将法治理念融入到脱贫工作之中,将脱贫工作纳入到法治轨道上来,由以往的政策任务型扶贫向法治保障型脱贫转变.本文从脱贫工作的法治服务保障的内涵、立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入手,分析得出完善脱贫工作的法治保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报告要求,必须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目前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下,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依法治为核心,也必须在法治的范围下进行。  相似文献   

6.
澳门基本法确定了澳门回归后双语制法律语言模式, 即将中文和葡文同时确定为用以行政、立法和司法的正式语言, 这是一个与澳门基本法、与澳门的前程密切相关的重大政策、法律问题。本文阐述了中葡双语法律语言模式是顺利实施基本法的必备条件与可靠保证, 并从提高澳门原有法律翻译的质量, 抓紧推行和完善以双语行政、立法和司法, 制定语言政策及其实施计划等方面对加速澳门双语法律语言制的建设和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绝不会自发生成、自然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借助于法律制度的推动与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在推动和保障作用的发挥上应具有三个基本的条件:一是法律制度自身的和谐,这是法治发挥推动和保障作用的基础;二是法律机制运行的和谐,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中介;三是积极探索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法律机制,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保障。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及其法治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是基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而开展的综合执法的试验,旨在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实践中各地城管职能的无序扩张、上下层级权限不对等、管理体制不顺畅等问题阻碍城管制度发展,需要科学界定城管职责,避免盲目扩张,厘清城市管理中的央地关系以及不同层级政府间的权责关系,构建与其职责匹配的行政协调机制,并通过统一立法,固化城管体制改革的成果,引导综合执法体制发展。  相似文献   

9.
服务型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建设服务型社会在推动服务型政府建立、化解社会矛盾、降低社会行为运行成本、提高民众幸福指数、强化行业职业操守、打击行业不正之风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服务型社会里法治呈现出新的特点。建设服务型社会,必须建立起与这种法治特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要通过制定行业服务规范、完善法的运行体系等举措,为服务型社会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0.
张旭娜 《法制与社会》2013,(23):249-250
备案在我国的许多法律法规中被使用,目的是对备案标的的审查监督,我国实施一国两制制度,中央有权通过备案方式监督特别行政区权力的行使,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关于"备案"用语不完全等同于我国其他法律、法规的"备案"用语,《澳门基本法》附件二中"备案"与基本法第17条的"备案"用语不同,附件二中"备案"具有批准的涵义。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的战略导向,也是提高扶贫效益的必然选择.这一全新的扶贫理念根植于共同富裕和人权保障理论之上.面对农村贫困状况的新变化,精准扶贫面临着法律供给不足、泛行政化以及工作机制不规范等现实困境,解决新时期扶贫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依法扶贫.我们应在借鉴国外反贫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健全精准扶贫法治化工作机制,完善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制度,强化司法保障,加快构建以权利义务关系和主体责任为核心的扶贫法律体系,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2.
疫情阻击战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民战争,在这特殊时期,更加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疫情防控。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在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要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疫情防控中急需的法治需求,为依法战“疫”提供应急、及时、有效的立法支撑。  相似文献   

13.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治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法学视角而言,民生问题是一个法治问题。民生对法治存在着依赖关系,法治通过保障民权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驾护航。中国目前的国情决定了保障公民的就业权、教育权、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障权、安全权等是法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与核心。加强民生法治建设,夯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治根基,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工程,它要求从树立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体系以及切实施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制度等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4.
法治精神作为法治建设的精神层面,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它不仅是我国当代法治建设的一种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身性质所决定的,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5.
论西部可持续开发战略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认为 ,我国西部大开发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建立强有力法治保障体系并举 ,为此 ,就应完善西部开发法律体系 ,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及投资环境 ,为西部开发五大战略重点的实施提供有效可行的法律手段 ,并应在西部推行经济特区制度 ,健全行政合同法律制度以及充分利用BOT方式来促进西部建设。  相似文献   

16.
政府机构改革的行政法治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建国后的50年中,政府机构的整编、精简和改革虽有多次,但始终没有走出“精简与膨胀”这一往复循环的怪圈。导致这种循环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没有将机构改革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上来。早在1982年,邓小平同志就精辟地指出过:“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要保证这场革命获得成功,我们就必须认真吸取历次机构改革的经验教训,强化制度建设,学会用法律的手段约束政府机构的无序设立。职权的交叉重叠和人员的任意膨胀,使“精简与膨胀”的循环现象不再重复。本文中,笔者拟就政府机构改革的行政法…  相似文献   

17.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基础上,又把"法治保障"纳入社会管理体制。这一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构建现代社会管理体制、促进社会规范有序运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从而社会管理创新,都需要以法治作作为保障。我们要准确把握社会管理创新中蕴涵的几个关系,加强科学立法、促进严格执法、推进公正司法、实现全民守法,切实做到不断以法治保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9.
作为民生问题的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每位公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在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较低。因此,对西部民族地区食品安全通过法治手段进行保障,已经成为保障民生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自治区是资源大区和边境贸易大区,独特的地缘资源优势决定了其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环渤海经济圈建设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为第一个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其中经济自治权将成为这些优越条件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并促进的内蒙经济社会稳健、持续、高效、和谐发展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