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犯罪断念是抛却未成年阶段暂时性偏离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模式变化。成功塑造犯罪断念的首要依据是处于转型时期的越轨青少年的内部条件改适,外部因素激励犯罪断念的渐次展开。规律的作息、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正常的就业,能够减少与沾染不良习气同龄人的非正当接触。政策控制是塑成犯罪断念的第三层次的影响因素。聚焦于心理帮助、道德规范指引、技术培养、能力训练等项目的政策控制相对更能引导青少年与反社会行为决裂。  相似文献   

2.
犯罪断念是抛却未成年阶段暂时性偏离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模式变化。成功塑造犯罪断念的首要根据是处于转型时期的越轨青少年的内部条件改适。外部因素激励犯罪断念的渐次展开。规律的作息、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正常的就业能够减少与沾染不良习气同龄人的非正当接触。政策控制是塑成犯罪断念的第三层次的影响因素。聚焦于心理帮助、道德规范指引、技术培养、能力训练等项目的政策控制相对更能引导青少年与反社会行为决裂。  相似文献   

3.
断念是行为主体(特别是青少年越轨者或犯罪人)在一段稳定的时期内对犯罪偏好明显与确定的拒绝。现阶段犯罪预防措施主要通过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来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增长趋势,绩效前景颇为黯淡。从聚焦于犯罪原因分析到致力于犯罪断念研究的战略性转向,将成为当代社会犯罪预防的重要突破。作为人生状态与行为过程的犯罪断念,在静态结构与动态运行的结合中发挥着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4.
断念是行为主体(特别是青少年越轨者或犯罪人)在一段稳定的时期内对犯罪偏好明显与确定的拒绝。青少年在成年前后的关键转型期普遍出现了与犯罪行为断绝往来的人生状态与行为过程。从原因到断念的重心转向是犯罪预防的战略选择,犯罪断念的逻辑进路更适合犯罪预防功能的有效发挥。个人发展、外部社会环境、政策介入是断念塑造与促进的积极元素,以犯罪预防的视角评估断念生成与演进流程中凸现的本质特征与基础构造,有助于指导青少年沿着稳定的人生轨迹前行,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社会由传统的封闭半封闭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 ,不仅青少年犯罪所占比重有了明显变化 ,而且青少年犯罪的犯罪主体、犯罪类型、犯罪手段、犯罪组织、犯罪结构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较改革开放之初显示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规律。而这些新的特点和规律警示我们探讨新的青少年犯罪控制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具体包括行为控制、环境控制、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近年来已成为困扰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青少年犯罪的主体是青少年,青少年主体的这种特性决定了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不同于一般犯罪。同时青少年犯罪是由复杂的社会原因造成的,因而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本文拟从青少年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诸方面构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与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近年来已成为困扰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青少年犯罪的主体是青少年,青少年主体的这种特性决定了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不同于一般犯罪。同时青少年犯罪是由复杂的社会原因造成的,因而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本文拟从青少年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诸方面构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与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网吧成为滋生青少年犯罪的温床。发生在网吧或与网吧有关的青少年犯罪呈不断上升之势,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应对青少年网吧犯罪现象予以重视,从时空因素、被害人因素、社会控制疏漏因素、潜在网吧犯罪人因素中分析青少年网吧犯罪的原因,并从这些原因出发,努力构建青少年网吧犯罪场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9.
人的犯罪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在综合因素中生物性因素与社会性因素对青少年和成年人犯罪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对青少年犯罪所起的作用更大,后者对成年人犯罪所起的作用更大。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的犯罪是成长中的犯罪。青少年正处在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急剧变化时期,这一时期,上述两种因素交替变化是青少年生理发育的一种自然表现。基因遗传和突变特性以及激素旺盛分泌对情绪、情感、行为的影响强烈程度都大于成年人,所以,他们的犯罪往往带有生物性因素作用的本能色彩。对青少年犯罪的防治,不应忽视这些具有不良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等在新时期都有了新的变化,因此必须在反思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综合分析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及心理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尽快谋划、制定预防和控制新时期青少年犯罪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单位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是经侦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难题。单位经济犯罪是个人经济犯罪的对称,讨论单位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要结合个人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进行。我国现有司法规范规定的单位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标准与个人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比例关系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要对单位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进行重新梳理,确定新的比例关系。即单位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应与个人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单位犯罪存在一般自首和特别自首。单位犯罪自首的主体包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其他主管人员以及经单位授权委托投案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单位犯罪后,法定代表人及其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供述单位和本人的犯罪事实的,可以认定单位自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供述单位和本人的犯罪事实的,单位是否成立自首不能一概而论。单位犯罪自首是否成立,应根据犯罪单位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其他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犯罪后的不同表现分别加以认定。  相似文献   

13.
犯罪易感质是社会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特殊状态.在一定意义上,犯罪易感质的形成是决定一个常态的行为人衍变为反社会的犯罪人的关键.与普通未成年人相比,城市闲散未成年人犯罪易感质形成的可能性较大,而其特有的生活情境往往又促成了这种可能性的实现.预防城市闲散未成年人犯罪易感质的形成,不仅在于控制犯罪行为,更根本的是提高未成年人适应社会的健康能力,这是预防犯罪过程中以人为本位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重庆打黑行动结束后,几乎所有涉黑案件的犯罪分子都被检察机关起诉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然而,几个主要案犯都否认自己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究竟什么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尽管立法机关已经做出立法解释,但司法实践中仍然难以把握。因此,必须设立一套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程序规范,使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暴力犯罪活动的趋势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犯罪在我国建国50年中,经历了由多到少和由少到多的过程,其变化主要受社会控制力强弱、青少年人口数量和比重、打击力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这种犯罪的比重将有所下降,但图财性质的暴力犯罪在整个暴力犯罪中的比重会继续增加.对暴力犯罪的控制,尤其要贯彻打击与预防并重的方针.  相似文献   

16.
单位共同犯罪是指包括单位在内的两个以上主体的共同故意犯罪 ,它是客观上存在、理论上成立的共同犯罪形态之一。“共同单位犯罪”称谓有其不科学不规范之处 ,应将单位之间的共同犯罪称为“纯粹的单位共同犯罪”并纳入到单位共同犯罪的基本形态之中。  相似文献   

17.
体育犯罪研究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体育运动经过百年奋斗,步入了鼎盛时代。然而繁荣和发展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腐败和衰落,在竞技体育领域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犯罪尤其证明了这一点。从理论上加强对体育犯罪的研究,认清体育犯罪的规律和本质,有助于我们找到减少和预防体育犯罪的对策,使我们在处理体育犯罪问题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处罚得当。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金融犯罪分类在理论上的争议主要是围绕对金融诈骗罪独立设节的必要性与合理性问题展开的,在明晰金融诈骗犯罪立法沿革背景下,基于对犯罪客体概念的重申和犯罪客体的犯罪化与犯罪分类机能的认知,我国金融诈骗犯罪独立设节虽然能突出国家对该类犯罪的重视,但是违背了我国以同类客体作为《刑法》分则章节设置的标准。从实然的法规范和应然的法体系视角来看,应将其纳入《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一节中;从应然的目的性视角来审视,未来《刑法》进行补正解释或将其纳入《财产犯罪》一章也许更具正当性与合理性,也是对我国国权主义刑法向民权主义刑法转变的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19.
毒品问题极大地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毒品问题引发一系列的刑事犯罪活动,在新形势下,我省毒情也将发生重大变化,能否准确预测毒品犯罪和卓有成效地解决毒品问题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