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威 《广东党史》2013,(4):36-38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闯将。他在宣传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同时,也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变革有深刻的思考。陈独秀从反对封建伦理纲常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社会妇女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妇女解放的主张,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后,陈独秀与其他社会主义先驱者一道,提出妇女解放必须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的思想,发起了新民主主义妇女运动,将妇女解放推向更高的层次,对于中国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这时,僻居四川江津的陈独秀也已经是心力交瘁、疾病缠身。"人生自古谁无死",一生历经磨难、出生入死,对待生命的终结,陈独秀早已有坦然面对的心态。但  相似文献   

3.
在陈独秀晚年的艰难岁月里,有一个叫杨鹏升的忘年交对他帮助甚多。从1939年5月至1942年4月5日。陈独秀致杨鹏升的信函达40件之多;其间。杨鹏升3次接济陈独秀共计2300元.转交他人赠款亦3次,计2200元.并赠送信封及用笺。正是由于杨鹏升等人的真挚友情和无私援助,陈独秀才得已在维持生计之外,著书立说。  相似文献   

4.
杨乐平 《理论学刊》2004,(2):103-106
陈独秀对青年问题极为重视,原因在于青年是人类社会“新鲜活泼”之群体,改造社会之动力,救亡图存之希望所在,其思想改造是国民觉醒之关键等。在陈独秀未接受马克思主义观点之前,其思想表现为对青年身心健康,建立独立人格和平等自由的人权,接受民主和科学思想等层面上的重视,接受马克思主义观点之后,则表现为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号召青年要关心和重视政治,学习马克思主义,勇于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重于实践。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在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首先体现在从五四运动到第一次大革命期间,他对传播和实践社会主义所作的贡献;其次体现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分析与反思.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6.
西湖会议是大革命时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陈独秀政治命运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这次会议,使陈独秀等中共领导人放弃了之前反对国共合作的主张,转而同意实行国共合作。大革命最后的结局,是否是成也此,败也此?历史需要我们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7.
大革命时期,上海大学是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素有"文有上大,武有黄埔"之称。陈独秀对这所革命大学,倾注过心血与关心;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上海大学也产生过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廉政瞭望》2012,(12):51-51
我们称誉圣人,常譬之为龙。盖龙乃圣物,乘风云而上天,凡人莫能知。由此衍生“龙性”一说,其第一义,即指性情倔强难驯。古代中国,身上有龙性的人,嵇康是一个,颜延之赞他“鸾翮有时铩,  相似文献   

9.
散论陈独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陈独秀的研究,或一生,或一阶段,或一专题,已经相当不少了,要想在一篇文章中整体论陈独秀是很难的.本文就"道与世更"、二次革命、右倾退让、不解之缘、"桥的生命"五个自感兴趣的问题,说一点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陈独秀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提出了国民革命的思想,以此区别了中国革命和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苏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同。他认为国民革命包含对内的民主革命和对外的民族革命两个意义,实际上就是要完成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任务。在此基础上,他强调了国民革命的不可超越性以及国民革命的社会主义前途。  相似文献   

11.
《党史纵览》2007,(1):56-56
陈子美,陈独秀的幼女,1912年生.乳名"喜子"、"洗子".陈独秀本来有四个女儿,子美是最小的一个,其中有两个女儿早夭.少年时代的子美与比她小一岁的弟弟陈鹤年是亲密无间的伙伴.在她十余岁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之际,父亲忙于公务,很少回家.子美和弟弟鹤年很少见到父亲.当父母感情破裂后,母亲带着她和弟弟离开上海,来到南京,独居在一间破草屋里.从此,子美开始了她艰难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是一位永远的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他58岁那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当局在他坚持抗争和多方压力之下,被迫把他从南京老虎桥监狱释放出来。陈独秀走出监狱后,记者第一次采访他时,问道:“陈先生今后要专做文化运动,不做政治运动了,是不是呢?”陈独秀回答说:“不对!不  相似文献   

13.
张家康 《党史文苑》2009,(11):34-38
1929年,正是陈独秀的“知命之年”。此时.他早已被排斥在中共中央领导层之外,隐居于上海的一条里弄。“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每每想起一生的追求与奋斗。他的心中不免涌起悲凉的心绪。他不是一个知难而退的人,在使命与理想的驱使下,又在漫漫的征途上求索。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是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有着重要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历史人物。关于他的一生,矛盾和误解很多,通过不断解密的相关档案再次探析关于他的三次"右倾机会主义"大让步,我们将重新认识这位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5.
张艳凤 《世纪桥》2011,(3):120-122
陈独秀自幼苦读诗书,学习八股文,先后参加了院试和乡试,在这期间,他对中国旧教育进行了许多思考,对中国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否定,尤其是在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教育思想方面,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在借鉴西洋教育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通过研究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可知,他的教育改革思想体现在其一生的经历中,是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杨军 《世纪桥》2016,(10):4-6
陈独秀作为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主要创始人之一,对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也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他为青年指明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和方向;他推动青年运动的发展;他组建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他加强党组织对团建工作的指导。他为青年团的创建做了思想、干部队伍、实践和组织上的准备,促成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7.
1937年8月23日,陈独秀从国民党监狱里被释放.在战乱中,他和家人于1938年8月3日辗转漂泊到四川省江津县,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4年.陈独秀在江津虽贫病交加,身陷困境,但仍笔耕不辍,关心时政,珍重晚节.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将科学与民主并重,把它视为改造中国社会的一剂良方。为此,陈独秀阐释了科学的内涵,揭示了科学的价值,论证了发展科学事业,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必要性,指出了发展科学事业与弘扬科学精神的途径和方法。这对重塑国民精神、开启民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党史纵览》2013,(10):55-55
中共的早期领袖中.陈独秀的脾气大是出了名的。多少也是因为资历摆在那里:彼时的中共中央,成员大多是他的晚辈,论声望则更是无人能与他相比。与党内同志辩论,他常以势压人,动辄拍桌子、掼茶杯。虽然事后有悔意,却只能是他自己认账.  相似文献   

20.
张家康 《湘潮》2004,(1):26-29
他们结识于20世纪初,那是个风雨如晦、灾难深重的岁月。为探索真理,追求光明,他们走到一起。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后来,他们终因政治信仰的歧异而分道扬镳。陈独秀一生都不顺利,牢狱、困厄、疾病几乎伴随其生命的全过程。章士钊则大不一样,当过国民政府的部长,成为蜚声沪上的大律师。他们的个人境遇可谓南枝北枝、苦东各异。每当陈独秀遇到困难时,章士钊总是不请自到,努力为老友解除困苦,以竭力维护他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