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古今中外谈如何读书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就我所见,以西汉刘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一语最概括、最到位。说读书的方法也好,讲读书的艺术也罢,千言万语,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6,(6):74-75
倒20定律,是说无论是行业也好,部门也好,所获取的全部成果的80%是靠20%的人来完成的。因此,善待你身边20%的人,是留住人才的绝好要点。这既包含了犹太人经久不衰的“宇宙法则”,又涵盖了现代科学的统计分析结果,是一条金科玉律。  相似文献   

3.
感悟读书     
正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当你枯燥烦闷时,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  相似文献   

4.
读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当一个人强迫自己作出某种读书姿态的时候,他其实是在折磨自己了。读书是一种心灵义务。一个人,如果没有把将一段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那么,他就是自己的敌人,因为他放弃了对自我心灵的塑造,错过了在读书时光中体会“物我两忘”的机缘。这一机缘,错过了,就永远无法弥补。当你回过头来,重新拾起书本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何等陌生。  相似文献   

5.
妙语连珠     
吉长远 《求贤》2009,(6):27-27
上大学的人多了,不等于读书的人多了。——网络热论:上学是谋生,读书是谋心 如果生活给你石头,你要自己决定,将它建成一座桥。还是一堵墙。——印度一所学校的校训  相似文献   

6.
瓜田读了大半辈子的书,从未考虑过“读书的姿势”同“读书的效果”之间的关系,也未琢磨过“无谓的读书不如打麻将”的道理。日前看了韩石山先生的《读书的戒忌》,才豁然开朗,大受启发。在中国,读书从来都是一件雅事。老婆本来要命令你去打酱油、买醋。可一见你手不释...  相似文献   

7.
每年一次的父亲节,一定会给父亲打个电话,或是请他饮餐茶,或是吃顿饭。有时想带点父亲喜欢的小礼品,但时时懒得动手,塞三五百元给老父:“爸,饮餐茶也好,做麻将本也好,输了是我的,赢了归你!”老父定然开心,笑声震耳。  相似文献   

8.
前几天约一个久未见面的朋友吃饭,见她一直忧心忡忡心不在焉。.我挺想问一问,却怕是人家的私事于是不敢多嘴。吃到一半她突然叹了口气说:“哎,你是学法的,我还是告诉你吧,也好替我出个主意。”  相似文献   

9.
学贵有恒     
三国名将吕蒙在军中长大,书读得很少。一次孙权劝其要多读书,“宜学问以自开益”。吕蒙觉得自己整日忙于军务,哪里有时间读书?于是回答说:“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孙权听后却说,你再忙难道比我忙吗?我劝你读书,不是让你成为博学之士,只希望你增加历史知识,开阔视野,并以“光武(汉武帝)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曹操)自谓老而好学”进行勉励。吕蒙听从了孙权的劝告,从此发奋读书,终成吴国三军统帅。  相似文献   

10.
心性与读书     
《廉政瞭望》2012,(6):51-51
某兄:就读书的方法而论,自当各有所本,并无惟一标尺。我不敢担保我的读法一定适合你。在你这个年纪,我是受问题意识的驱策而读书,常常数书并览,有时一本书读到一半,便柬之高阁。如你所忧心的虎头蛇尾、有头无尾的阅读,在我身上亦不鲜见。然而我并不以此为憾,  相似文献   

11.
袁浩 《奋斗》2010,(8):63-63
读书是最不挑剔时间场合的,只要你手头有书。古人可于厕上、马上、枕上读书,还可负薪读书,挂角攻书,甚或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如此说来。还有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不可读书呢?  相似文献   

12.
悦读书讯     
<正>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书这个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但若你在这个习惯里找不到所谓的志趣,就会特别容易放弃。即便你强撑也没有多大意义。但对读书上瘾后,就很难戒掉了。那些喜欢读书,真正对读书这件事如此专注的人,大多都因为对读书上了瘾。  相似文献   

13.
那是1953年秋,我当时在少奇同志家乡安福塘乡(现在是花明楼)当农会主席。一天,他的在大学读书的侄孙刘正山从北京回来,带来少奇同志的口信说:成立了新中国,进了北京城,不象战争年月那样,和劳动群众隔远了。这几年,下面来信也好,汇报也好,一讲起农村形势,就是“好”“好”“好”,过去那么穷困的日子,好象一  相似文献   

14.
世声     
《党课》2010,(11):124-124
中国经济就像一个一身肌肉和力气的青少年,给人扛大包来钱最快;读书不仅挣不到钱,还会倒贴钱进去。如果你是位负责任的父母,有个16岁的壮实儿子,你是让他扛大包呢,还是让他读书呢?  相似文献   

15.
蒋子龙 《学习导报》2012,(14):25-25
我经常接触中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为了准备这篇短文,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  相似文献   

16.
蒋子龙 《新湘评论》2012,(14):25-25
我经常接触中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为了准备这篇短文,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  相似文献   

17.
上帝降雨     
佛教说,人间是非是有层次的:有绝对的是非,党同伐异,誓不两立;有相对的是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还有一个层次,没有是非,超越是非。老祖父看两小孙子争糖果,心中只有怜爱,只有关心,谁是谁非并不重要。文学大师一直教我"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把自己的心分裂成多块,分给你笔下的每一个人。我听见了,不相信。佛法教人观照世界,居高临下,冤亲平等,原告也好,被告也好,赢家也好,输家也好,都是因果循环生死流转的众生,  相似文献   

18.
晏建怀 《前线》2014,(2):123-123
真正的读书,应该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更非功利的。宋朝读书人中间,不乏汲汲于科举之途者,但也有很多毫无功利意识的神会者。穿越宋代历史,你会发现有许多名臣、名儒,随便拉出一位就是一大堆励志故事,足以让人感佩。  相似文献   

19.
快乐大叔 《党课》2010,(19):105-107
曾几何时,有关上海男人的说法不少,但总的来说似乎多倾向于负面的说法。其实,说上海男人“精明”也好,“小气”也好,“怕老婆”也罢,基本上都是以讹传讹,真正的例子并不多。而且,也难说不是因为其他地方的人因为嫉妒上海男人,所以才会拐着弯儿“编排”出上海男人的这些“故事”。其实,上海男人还是很不简单的,不信,快乐大叔就给你找几个上海男人来说说。  相似文献   

20.
《新湘评论》2013,(21):64-64
我经常接触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我也曾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