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民的公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1964年5月14日离开我们,至今已有45年了。45年来,广大人民群众没有忘记这位好公仆,我们的党没有忘记这位优秀的县委书记,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没有忘记这位学习的光辉榜样。焦裕禄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2.
再读焦裕禄     
兰考工作二三事 艰苦奋斗 1963年8月,焦裕禄的小孩找爸爸要钱买新铅笔,焦裕禄看看铅笔头说还能用。过了几天,孩子又要新铅笔。焦裕禄看着笔头说,还能用。最后,铅笔用到像一粒花生米那样长了,孩子又要换新的。焦裕禄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笔帽往铅笔头上一套说:“这不是还可以用吗?”然后,焦裕禄又给孩子讲,生产一支铅笔多么不容易,  相似文献   

3.
想起焦裕禄     
想起焦裕禄就想起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那个一心为民的公仆形象至今光彩夺目、精彩依然深深地刻在几代人的记忆里一颗不朽的心灵闪烁着无穷的时代魅力就像一部撼动人心的好书每一次读罢都泪流满面感动了所有的人们我们应该怎样为官做人啊,焦裕禄你像一股馨香使人陶醉,激人奋进如今你的追求,你的精神像花一样盛开在新的时代牛玉儒、任长霞等一个个英模踏着你的足迹走来他们用感天动地的业迹续写了共产党人的忠诚和志向面对你腐败者无地自容你是先进的旗帜永远在人们心中高高飘扬想起焦裕禄@张宇春  相似文献   

4.
焦裕禄精神     
正习近平同志2014年3月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时指出:"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相似文献   

5.
焦裕禄精神     
融冰 《党史博览》2021,(5):封2-封3
1962年12月,焦裕禄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来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当时的兰考,自然灾害频繁,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人民生活十分贫穷.面对困难,焦裕禄带领全县人民群众战天斗地,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同严重的自然灾害作坚苦卓绝的斗争,奋力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  相似文献   

6.
胡宗庆 《新长征》2015,(3):48-4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一把"尺子",认真对照,见贤思齐,遵照"三严三实"要求,努力做一名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时代在发生变化,但焦裕禄同志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变。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相似文献   

7.
<正>焦裕禄是人民群众的好公仆,是领导干部的好榜样。他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正值当地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之际,他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战天斗地,努力改变贫困面貌。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年仅42岁。1966年2月,《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时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在全国掀起了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相似文献   

8.
正焦裕禄,1922年8月出生,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镇(现源泉镇)北崮山村人。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加革命工作。1962年12月,焦裕禄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兰考位于豫东平原,是黄河故道上有名的老灾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9.
许元 《广东党史》2010,(5):43-43
<正>焦裕禄1922年出生于山东博山,旧社会饱受苦难。1947年7月,为配合解放军挺进中原,华东局在山东解放区抽掉干部随军南下,崮山区武装部选送了焦裕禄。1948年元月,焦裕禄随南下大队到达豫皖苏区,分配到尉氏县,在彭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4,(12):25
正焦裕禄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他同全县干部、群众一起,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虽身患肝癌,但忍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1964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  相似文献   

11.
山东干部南下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决策,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工作步骤。山东南下干部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名词,是指所有从山东解放区(含冀鲁豫解放区山东部分)成长和出征的地方政权干部,代表着一个杰出的英雄群体,诞生于人民解放战争的烽烟战火之中。遗憾的是,作为山东地方史和全国解放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南下干部群体很少为社会所知。为此,我们与山东省档案局合作,挑选生动真实的回忆文章片段,以期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南下!一批真实的南下干部!  相似文献   

12.
高建国 《学习导报》2014,(14):54-56
在山东沿海的一座小县城里,我从父亲订的省委组织部办的《支部生活》杂志上,读到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1966年春上的事,那时我还是个11岁出头的半大孩子。那是共和国历史上令人难以忘怀的年代,三年经济困难的阴影虽渐行渐远,但饥馑仍在中国城乡的一些角落徘徊。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4,(12):25-25
正焦裕禄(1922.8.16——1964.5.14).革命烈士。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的一个贫苦家庭。因家庭贫寒,幼年只读了几年书。曾被抓劳工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1943年,焦裕禄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当地一个地主当长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从宿迁县回到家乡,主动  相似文献   

14.
杨保强 《廉政瞭望》2004,(12):51-52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患肝癌不幸在郑州逝世,年仅42岁。在焦裕禄的葬礼上,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手牵大大小小、高高低低6个孩子悲泣的情景令人心碎。这些孩子当时最大的18岁,最小的才2岁。40年过去了,焦裕禄的孩子们怎样了,他们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是许许多多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新湘评论》2014,(10):34-37
"我要亲手掂掂兰考‘三害’的分量"扎根大地,方知风雨岁寒;扎根群众,方知烟火五味。焦裕禄体察兰考"三害"的分量,凭的是自己亲手掂量。这种掂量,源自对一方水土的深沉的爱,源自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求真务实的作风。亲手掂量,让他与百姓感同身受,也让他把名字刻进人民心里。焦裕禄带领洽“三害”调查队骑自行车出发了。视野中看到的都是一片白茫茫的荒沙地。他们看见路边几个社员在整地。焦裕禄问:“这个村子叫啥?”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4,(9):32-33
焦裕禄(1922—1964),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他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抗日战争期间,焦裕禄家中生活越来越困难、。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力。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1943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相似文献   

17.
我演焦裕禄     
李雪健 《学习导报》2014,(12):40-42
作为一个演员,我最想说的两句话就是:一是珍惜"演员"这两个字;二是用角色和观众交朋友。演员,在旧社会叫"戏子",是三教九流中"下九流"的第八流,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新中国成立以后,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党和人民给了艺人们一个个无上光荣的称号——"艺术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演员这个职业不仅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也更多地受到了社会关注。演员最大的特点是你演了多少个人物,就能像多少个人物那样地去活一把。在活一把的过程中你要去挖掘、体验、体现这些人物身上的真善美、假恶丑,既丰富了你的人生又潜移默化地净化了你的心灵。演戏,让人上瘾!我就是一个受益者。  相似文献   

18.
正现在一提焦裕禄,很多人脑海里浮现出的都是他那"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一心为民的光辉形象,他给人们留下的是"苦干家""工作狂"的印象。但实际上,焦裕禄除了热爱工作外,还有很多业余爱好。他早年在学校参加过雅乐队,可以娴熟地演奏二胡、小号等乐器。参加革命后,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又学会了演歌剧、编快板、跳交谊舞等,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艺青年"。  相似文献   

19.
《学习导报》2014,(10):34-37
  相似文献   

20.
焦裕禄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人民的好公仆,广大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一生。在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精神,廉洁自律、竭诚奉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