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形的辫子 有一个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活动,先期征求题词。我脑子一热,写下两句话;辛亥革命剪掉了有形的辫子无形的辫子要拖到哪年哪月?右写廖冰兄大师语意廖冰兄先生的原话是:剪掉有形的辫子是中山先生当年的丰功伟绩剪尽无形的辫子是我们当今的艰巨任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敬制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瞬间     
王晨梅 《今日广西》2010,(20):36-36
50年前。一个雨季的黄昏,她拖一根油亮的大辫子穿过小巷去打酱油,空气里弥散着白兰花的香味。住在巷尾的大嫂打趣:“美芹,你越来越漂亮了!你姆妈留你不住了。”于是一朵红云就飞上了脸颊。柜台后站着眉清目秀的他,呆望着那根大辫子飘近又飘远,她羞得从不回头,只是偷偷使劲握住温热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正> 没有比辫子这玩意儿更能让中国的知识人感到惶恐、焦灼和如临大敌的了。一提中国的辫子,我们的民族自尊就会十分地受伤。就像鲁迅说的"最初提醒了满汉界限的是辫子——这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头,才种定了的……"没有比辫子这玩意儿更能让中国的知识人感到惶恐、焦灼和如临大敌的了。说到这个话题,我们不能不提一提孙之獬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史逸 《春秋》2010,(6):48-50
张勋复辟是一场闹剧,同时也是一场笑剧,时人天忏生便在《复辟之黑幕》中将其间的种种笑料丑闻录下。姑撷取数则,以飨读者。康有为涂药生须在复辟的季节里,最宝贵的莫过于是脑后的那条辫子。众所皆知的是,张勋不但自己留辫子,他的军队也全是辫子,"辫子军"一名由此得来。据说,  相似文献   

5.
<正>到过新疆的人都知道,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子多又长,两只眼睛真漂亮。维吾尔族姑娘的美,和她们的辫子有着密切的关系。辫子是她们的发式,独特而又优美的发式为维吾尔族姑娘们增添许多姿色。维吾尔族姑娘自幼喜欢留长辫子,通常从3岁开始留发。上世纪50年代之前,未成年的维吾尔族姑娘,都梳有许多条小辫子,发辫一般为单数,因为单数被认为是吉祥的数字,最少要梳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公众依然对老北大教授辜鸿铭记忆犹新,在当时的人们眼中,辜鸿铭的着装打扮和另类的“大辫子”绝对是一个“最传统的保守派”,但北大包括其他大学的学生依然无比尊敬他,  相似文献   

7.
《上海支部生活》2011,(10):59-59
1911年(清宣统三年)11月上海光复后,剪辫子成为辛亥革命的一部分,也成为人们表示觉醒、革命要求的标志。11月11日,上海军政分府发布《剪辫告示》:“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尾,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辜鸿铭是一位奇特人物。他早年在许多西方国家游历,西方文化滥熟于胸,后来却以全盘否定西方文化、极力维护中国传统纲常著名。民国都十年了,他还留着辫子,穿着中式大褂在北大授课,这就使他的“遗老”身份愈加突出了。  相似文献   

9.
一位拥有世界第一长发的“长发女”,“祸”、“福”皆由长发起,经历了一场别样的人生…… “百无一用”是长发 上世纪60年代末,谢秋萍出生在山清水秀的荔浦县县城,与别的女孩不同的是,小学毕业时,她的长发编成的辫子已拖到脚后跟了,  相似文献   

10.
徐田丽 《中国减灾》2011,(10):14-16
人们见到在北川心理援助工作站忙前忙后的杨建芬,都会立即被她齐腰的大辫子吸引。这位母亲以其特有的方式纪念在汶川地震中遇难的、长发过腰的女儿。三年来,在心理援助工作者的帮助下,杨建芬从茶饭不思的被救助者,蜕变成一名助人志愿者。爱的抚慰,让她将百倍的爱还于生活。  相似文献   

11.
黄语扬 《当代广西》2008,(21):59-59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母亲,您是个成天忙于工作,很少陪我玩的人。只有我生病了,才有机会依偎在您的怀里,听您讲《雷锋小时候的故事》。在模糊的记忆里,曾几次在您要出门时搂着您的腿不放,被您“恶狠狠”地推给了外婆。我好羡慕邻居家的妞妞,她扎着两个小辫子,辫子上还系上红绸带,好漂亮。  相似文献   

12.
想念母亲     
想念母亲专栏主持周兴通原平散文妈妈:在这午夜来临的时候,我想您——想您青春英姿的当年,身穿列宁装,一双油黑以辫子齐腰飘逸。您那朴实无华的美丽、干练果断的o格、多才多艺的魅力,使您成为革命行列中的优秀一员。50年蹉跎岁月,您用自己的忠诚、艰辛、汗水,谱...  相似文献   

13.
谈贵州辛亥革命,不能不提平刚。他是贵州辛亥革命的先驱,是贵州第一个剪去辫子的人,老同盟会员。平刚,字少璜,光绪四年(1878年)生于贵筑县余庆堡(今属花溪区青岩镇)。19岁取为秀才,钦慕明末黄宗羲、王夫之的民族气节和民主意识,读章太炎的《煊书》,申张民族大义,愤激之情油然而生。喜读新书新报,谈论时事,崇尚“西学”。  相似文献   

14.
文化     
近年来,翻拍成为了电视剧产业的主旋律,而最新、最热的是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的翻拍。电视剧题材单一化的倾向曰益严重,而名著扎堆儿使这一问题更加昭然。原因是多方面的。2004年,反腐剧、涉案剧被逐出黄金档。此前,涉案剧连续几年都是收视率最高的类型剧,禁令使这一剧种几近夭折。随后,古装剧和辫子戏的播出比例受到限制,又一类型剧前景黯淡。接着,  相似文献   

15.
李春波小芳及其他王映李春波把黑色的夹克扔在一边,这回他也没带那副墨镜,但黑边的学生眼镜还是在闪光灯下频频闪亮。他依旧不动声色地诠释着《小芳》,歌声中无数的情愫依旧飞扬。这是在中南六省春节晚会的录制现场,为李春波伴舞的那位姑娘辫子长长的。歌词朴素到了极...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俞正声同志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中,鲜明提出要始终坚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这可以称之为新老两个“三不”方针,体现了对统一战线优良传统的继承发展,也体现了对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履行职责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4,(6):25-2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西北海涌现了许多革命女性,苏少婉、苏少芝两姐妹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苏少婉、苏少芝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大家族,自幼家教甚严,熟读《四书》《五经》,早晚念佛经,还要留不合时宜的长辫子。随着反帝反封建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共产党政治思想教育的影响,她们决心摆脱封建家庭的羁绊,冲出“闺阁”的囚笼,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并在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青春年华。  相似文献   

18.
吴永强 《春秋》2011,(5):38-39
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众所得,真的不过是"枉然"失去了一条脑后的辫子而已吗?我们甚至可以继续追问:假如没有辛亥革命,中国会怎样?  相似文献   

19.
每个头脑正常的人都会感知、认识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进而对人、对事作出自己的评判。在社会大变革的年代,迅猛变化的世界令人眼花燎乱,思想跟不上事物发展的情形时有发生,假以时日也就慢慢地适应了;但有的人却抱定老皇历不放,对世道看不惯,横挑鼻子竖挑眼,"渐渐的变了不平家"。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便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写一件普通乡村中的辫子"风波",鲁迅的本意在于揭示,"一不小心,辫子是又可以种起来的";小说中的那个九斤老太,行事处世的眼光与众不同,倘用一句话来概括,便是她常念叨的"一代不如一代!"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不少单位的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感情,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留辫子"。于是"说好不说坏,谁也不见怪","你好我好,互不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