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沿革 1956年创立。原名“国际关系研究所”,1973年更名为“国际问题研究所”,1986年12月改名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性质和作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是直属外交部的学术性研究机构。它自行制订研究计划,主要是就当前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等方面的战略性问题进行研究。同时,研究所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促进与各国学者及研究机构的相互理解与合作。研究成果,除了公开发表外,主要分送各有关  相似文献   

2.
今年 8月 21~ 22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举办了“国际关系与‘人道主义干预’”国际研讨会。来自联合国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康奈尔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哈佛大学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专家学者分别来自外交部、新华社、社科院经政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美国问题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会议分别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杨成绪和外国专家学者主持。  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当前国际形势、人道主义干预与国际法、人道主义与联合国等问题并结合科索沃战争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虽然还存在不少…  相似文献   

3.
1999年11月25日—26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在北京举办了1999年国际形势研讨会。来自外交部、总参谋部、中联部、社科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30多个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熊光楷、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杨成绪作了总结发言。与会专家和学者就科索沃战争后国际形势的新特点、“人权高于主权”论、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估计和预测、发展中国家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种大型研讨会将每年举行一次。1999年国际…  相似文献   

4.
6月10日,由外交部支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赞助和该所青年书会承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年国际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国研所召开。来自外交部、社科院、军科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南京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新华社、《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北京周报等单位和媒体的近60名青年学者就“联合国改革”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深入探讨。研讨会分三个专题,分别是“联合国改革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联合国改革具体问题”和“各国对联合国改革的态度及中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2011年11月12-13日,由南开大学国际关系系主办的“南开国际关系论坛2011”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与会学者就“当前国际关系学科发展前沿”、“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进展与不足”、“中国国关研究创新的突破方向”、“中国外交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以及“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等六大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中国的迅速崛起和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学者需要深入挖掘中国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代表的两大意识形态的全球对抗淡出历史舞台,这为国际社会各种思潮的产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果然,一时间新的国际关系理论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一些学者提出了诸如“地缘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等观点;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大肆宣扬“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第三条道路”、“新干涉主义”、“霸权稳定论”等理论。这些名词各异、貌似无关的思潮理论具有一个共同的功用——为国际政治中的干涉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制造理论根据,建立符合西方价值观的“冷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介一系列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理论思潮,供读者分析、比较,为加强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思潮的追踪研究和提升我国在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992年9月15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了题为“两极格局消失后国际形势的特点”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国防大学、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东欧中亚研究所、世界知识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会上,许多专家学者就两极格局消失后的国际形势的特点,以及当前国际局势中一些引人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换了意见,发言热烈,气氛活跃。许多同志反映,这次座谈会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当前的国际形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于今年4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俄罗斯总统选举后形势”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外办、外交部、中联部、总参二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社科院东欧中亚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合作研究院、欧亚发展研究所、外交学院近30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世界知识出版社也派人与会。会议分别由朱启祯、李风林、杨成绪、刘立德、徐葵和詹世亮主持,副会长朱启祯发表了讲话。与会专家、学者就俄总统选举后形势以及发展趋势、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杨成绪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新挑战——国际关系中的“人道主义干预”》一书已在2000年底与广大读者见面。这本书的出版,恰逢我国外交在新世纪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而“人道主义干预”正是挑战之一,因此如何从理论层面剖析这一课题,更多地了解东西方学者对此的学术思索,系统地深化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从而提出在学理、法理及实践上强有力且合乎逻辑的理念和主张,实在是一件急迫而重要的大事。此书的问世,旨在满足这一要求,相信会引起广大国际问题研究者的兴趣。  此书是我所于2000年8月下旬主办…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关系理论的英国学派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取向,即多元主义与社会连带主义.本文主要探讨两者的异同及其本质.它们的共同点在于,以马丁·怀特的三大思想传统作为自己的理论立场,坚持理性主义的国际社会观、关怀人权等道德价值.然而,它们之间也有很大分歧,主要是两者对国际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国际法有不同认知,即国际社会是以自然法还是实在法为基础;在人权以及与其有着密切关联的人道主义干涉和西方对第三世界的责任问题上,看法也大相径庭.多元--连带之争实质上探讨的是国际社会的本质、潜能和规模,以及国际社会成员对于规则、规范、价值、制度的分享程度.双方的论争不仅是国际关系理论一个新的理论增长点,而且加深了人们对于国际社会与世界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