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国逐渐走向了开放。但是,当我们把眼光具体地放到中国当代农民身上时,我们会有一些疑惑:农民的物质生活正趋向现代化,但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否做到与他们的物质生活同步发展呢?为此,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农民的闲暇生活方式上。  相似文献   

2.
坚决铲除“法轮功”邪教滋生的土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半年多的揭发批判,人们对“法轮功”的邪教本质和危害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斗争的深入,促使人们作进一步的思考:为什么在90年代的中国社会生活中会出现“法轮功”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需要我们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和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长过程,联系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宏观背景深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荐书     
《红岩春秋》2020,(2):80-80
《伟大的历程:中国农村改革起步实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首先掀起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以家庭承包经营制为起点的农村改革揭开序幕,从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这项影响几亿中国人生活的制度变迁,是怎样由最初的民间要求上升为党和政府的法定政策?人们为争取昔日称之为“包产到户”、今天叫做“联产承包制”的农业经营形式,曾付出怎样的代价,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里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是小康社会?它包括哪些内容和指标?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区发展条件差异甚大且极不平衡的中国如何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它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国际上对小康生活或小康社会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目标。“小康水平”是中国的一个特有概念。在中国的典籍中,小康的含义是指在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比较宽裕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小康  相似文献   

5.
乐活概念:以life 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中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了“LOHAS”这个新词汇,直译过来就是“健康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关注“乐活族”,主要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让生活和快乐一同持续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所有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一定角色的人都活得匆忙,来不及思考。这种忙碌的生活究竟是不是我们想要的?你是否能够找到理由让自己的脸上挂上微笑?如果不能,那么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现实主义的中国人往往对这些想法嗤之以鼻。吃饭仅仅是为了不饿,而且也是为了明天好好干活;干活是为了生活,也是为了自己…  相似文献   

6.
正30年前,宏大的"863"计划开启新中国科技腾飞的历程。这场引爆中国科技革命的宏伟计划是怎样出台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一、全球科技狂飙下的中国怎么办1986年3月5日,82岁高龄的邓小平久久凝视着案头一份"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建议书。建议书由"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执笔,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无线电电子学家陈芳允、航天技术及自动控制专家杨嘉墀  相似文献   

7.
指鹿为马这样的荒唐事为何会发生?这反映的是话语权问题。在当今的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优势,它们不仅把这种优势用于谋取经济利益,而且用于输出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尽管中国的经济实力日益强大,但在国际事务中远未取得与自身经济实力相称的话语权。西方国家正在利用它们的话语权优势遏制中国的发展,它们时而提出中国崩溃论,时而提出中国威胁论;时而指责中国人权问题,时而要求中国承担更大国际责任……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话语权问题?中国如何提升话语权?江涌在《中国要说话,世界在倾听——关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思考》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政治生态"或"党内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成为中国政治生活和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什么是政治生态?判断政治生态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政治生态恶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助于人们系统地分析中国政治生态整治的成效和经验。衡量标准:从政环境、反腐状况、管党治党成效  相似文献   

9.
美国《侨报》日前刊登新闻观察:一个美国家庭在抵制“中国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造,生活一团糟”。看到这样的报道,笔者有抑止不住的兴奋,相信大多数中国人也会如此。可是,细读报道发现,使美国人“生活一团糟”的“中国造”不过是“桌子上的电视机、门边的网球鞋、圣诞树上的彩灯、地板上的洋娃娃”等等。这一下子又把我从兴奋的山顶推到了扫兴的山谷,自豪感也大打折扣。我们知道,生活不外乎衣食住行。那么,是不是没有中国造,美国人的衣食住行就一团糟了呢?事实肯定不是这样,美国人未必都穿中国造的服装,也不是缺少了中餐就“嘴里…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究竟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里?这个国家都在忙些什么,它的大方向是否符合我们的根本利益?包括是否真的在继续改革开放?我认为,认识中国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把握世界就更难了。老胡也是一家之言,利用周末写几笔,尽量用事实说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最突出的政治建构就是加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建设》2021,(9):39-40
1.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郑重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电影<五朵金花>讲述的是一对白族青年男女有趣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新中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幸福、欢乐的生活,是我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具有抒情色彩和民族特色的生活喜剧.它一经问世便受到了观众的喜爱,红遍了全国.这部影片是如何诞生的?笔者就此作一披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湘潮》1990,(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革,至今已走过了12个年头。它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它的成功表明,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强大动力,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可是,在经历1989年的政治风波后,一些人在改革面前迷惘和徬徨起来缁嶂饕迳缁嵛裁椿挂母?我们坚持的改革开放错没错?今后应当如何改革?这些问题都需要做出肯定和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非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多勤劳的中国人远赴非洲大陆掘金创业,中国人在这片神秘大陆上生活,和当地文化会有怎样的碰撞,又会产生怎样有趣的化学反应?就此,记者采访了在非洲各地方工作的几名中国人,试图窥斑见豹,了解非洲各地中国人的异国生活。  相似文献   

15.
得失问题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得失伴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带有规律性的普遍现象。那么,如何正确看待和把握社会生活中的得失伴生现象呢?一中国有句古话:吃亏是福。吃亏是受损失,怎么会是福呢?听起来是一种悖论,但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在洪江古商城青石板巷塘冲1号的古  相似文献   

16.
《党建文汇》2002,(22):6-23
1.党章在党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2.怎样理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的重大意义?;3.党章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是怎样规定的?;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相似文献   

17.
曾被毛泽东由衷地尊称为“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我的老师”的徐特立,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老一生追求真理,献身革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及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德高望重,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景仰.那么徐特立的后代们,又是怎样呢?他们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我们去江阴市西石桥镇采访了徐特立的孙子徐经术、曾孙女徐俊英和徐红梅.1 徐特立在湖南第一师范当教师时.生活是很清  相似文献   

18.
也说农民的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社会蓝皮书》公布了2004年中国居生活质量报告,调查显示:目前有近八成的居民感到生活幸福,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由此“蓝皮书”说:幸福感与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而有钱不等于幸福。幸福的农民们,当你们被权威部门的“蓝皮书”戴上这顶“幸福感强于城市居民”的高帽子,不知心里舒服不舒服?我们虽然已不是农民了,但我们不是农民的儿子,也还是农民的孙子嘛!农民的生活于我们每个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并不陌生,他们幸福不幸福还用调查吗?当然了,若跑到京郊、津郊、华西村里去调查农民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当然要比家里还有下岗职…  相似文献   

19.
信贷消费渐成消费趋势说白了,信贷消费就是老辈儿人一直反对的"借钱过日子"。这种传统观念和发达国家的消费观念对生活质量有什么不同影响呢?一个小故事作了生动的说明:中国、美国的两位老人,都为了自己的住房而省吃俭用,并最终住上了理想的住房,但生活质量却大不相同。中国老人直到临终前才攒足了买房子的钱,搬入自己理想的住房;而美国老人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 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动摇不得。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提高了,他才会相信你,才会拥护你。 资本主义发展好多年了,几百年吧,我们才多长时间?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