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李致忠 《各界》2008,(10):15
1911年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在南京开会,依照<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1月1日正式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月28日,组成南京临时参议院,执行议会职权.临时政府下设九个部,蔡元培被任命为教育部总长.鲁迅因许寿裳的介绍,于1912年3月应聘到教育部担任社会教育方面的工作.2月12日,宣统皇帝逊位,依照南北议和的条款,孙中山于13日向临时参议院提请辞职.15日又召开临时参议院会议,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却背约执意不到南京就职,迫使南京临时参议院于4月5日议决迁都北京.4月中旬,趁部迁北京间隙,鲁迅回了一趟绍兴.5月初,赶赴北京教育部报到,开始了他十四年的政府公务员生涯.……  相似文献   

2.
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之际,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携带由他与叶丹合作编剧、由他执导和主演的新片《非常大总统》,专程来到辛亥革命首举义旗的武汉举行首映式,笔者特地采访了他。 “《非常大总统》是国内第一部描写孙中山先生的故事片,您何时萌生了这个想法?” ——我上小学、中学时常读总理遗嘱,听到很多有关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故事,对这位伟人十分景仰。一九八一年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时,上海青年话剧团找我演《孙中山与宋庆龄》。后来虽未演成,但我接触了许多资料,觉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经历十分感人,他的性格也很吸引我这搞表演工作的人。我于是萌生了在银幕上再现孙中山的愿望。一九八四  相似文献   

3.
二十年代,大革命的潮流风起云涌。叶剑英风华正茂,他胸怀救国救民的抱负,跟随革命先驱孙中山,经受了血雨腥风的考验。 那是一九二二年六月十六日凌晨,静谧的广州观音山刹时枪声大作。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革命,率四千多人攻打总统府,炮击孙中山下榻的越秀楼住所,情况万分危急。 此刻,叶剑英正在江防司令部待命,焦急地等待大总统的到来。六年前,二十三岁的叶  相似文献   

4.
1925年10月,经蒋介石批准,16岁的蒋经国和其他90个年轻人一起赴苏. 蒋经国到达苏联后,进入莫斯科孙中山大学.他被孙中山大学的联共支部书记视为"有训练的马克思主义者". 转眼就是1927年.这年2月1日,蒋介石还曾致函经国,鼓励他毕业后"仍在苏联继续学习",看不出会有大的政治动作.但是进入4月,蒋介石却通过白崇禧在上海收缴工人纠察队武装,发动反共政变.这对于蒋经国宛如晴天霹雳,但他转变得很快,马上带头鼓动学生到莫斯科共产国际大厦前游行,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文章谴责.  相似文献   

5.
薛岳,广东乐昌人,1896年生,黄埔陆军小学第六期及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他原名薛仰岳,后改名薛岳,以示对岳飞精忠事迹的崇仰.薛岳个性耿直不喜钻营,能在派系林立、恶性倾轧的国民党军中拔尖而起,完全凭借历次战役立下的赫赫战功,因而有国军"战神"之称.将军一生传奇,他虽已走远,人们仍记得他的脚步声…… 血战元帅府护卫孙中山 近代史上,大凡叙及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广州蒙难,必着重描述蒋介石如何冒险犯难,登上永丰舰营救中山先生而终获信赖,许为国士.  相似文献   

6.
孙权年少时,他的哥哥吴侯孙策已拥有江东六郡,由吕范担任"财政部长",周谷担任"组织部长". 孙权作为吴侯的弟弟,自然是个重量级人物,特别又当了阳羡县的县长,谁不高看一眼?孙权很清楚自己的软实力,所以他就很注意开发自身"资源",为自己,有时其实也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搞点特殊.于是他多次找到吕范,恳求他开个后门,多给自己几个"子"儿.  相似文献   

7.
张苗 《侨园》2011,(10)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1 91 1年至191 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 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辛亥革命广义上亦可指自1 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8.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谢职,由日理万机的大总统,变为一个自由人,心欲轻松一下,便与卫队长郭汉章、秘书长胡汉民等去紫金山打猎.一行人经明孝陵至半山寺,忽见一只喜鹊飞过来,孙中山急忙举枪射击,因喜鹊飞远而未中。枪声响处,几只野鸡受惊飞起,他调转枪口,“呼”的一声,其中一只中弹,歪歪斜斜向下栽落,大家追赶过去,在土地庙旁寻到野鸡。这时孙中山提议休息片刻,他信步向山上走去,至现在的中山陵墓穴处,停下来眺望四方,显得极为兴致。过了一会,对跟随在后面的胡汉民、郭汉章说:“你们看,这里有山有水,气象雄伟,较明孝…  相似文献   

9.
李家泉 《团结》2001,(5):30-32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1912年元月,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他就将中国“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列为对内五大“指导方针”。至今已近90周年了。令我们引为欣慰的是,孙先生的遗言,在祖国大陆已完全实现,不仅新疆和西藏都已实现统一,连长期被外国殖民者统治的香港和澳门亦已先后恢复行使主权,重归祖国版图。  相似文献   

10.
<正>蒋介石在给戴季陶的一封信中,曾这样评价孙中山的交友之道:"吾谓孙先生待友,其善处在简直痛快,使人畏威感德。"蒋介石追随孙中山多年,对孙中山的为人处世十分了解,故他的这种说法,庶几符合历史的真相。孙中山与张静江:雪中送炭的心腹之交从本质上说,不论政治账还是军事账,最终都是经济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这个基础,其它都是空中楼阁。是故,孙  相似文献   

11.
何鲁丽 《团结》2006,(6):4-6
今天,民革中央在这里隆重举行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这是民革对这位世纪伟人140周年诞辰最好的纪念,也是多年来民革继承、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的一次集中展示。参加今天学术研讨会的,有北京学术界孙中山研究的专家,有民革各省级组织的负责同志和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的常务理事、理事,还有民革北京市委会的部分干部和党员同志。我代表民革中央,对参加今天会议的各位专家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把孙中山先生与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并列为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孙…  相似文献   

12.
袁策 《团结》2009,(3):55-56
南京.是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见证之地.又是他百年之后的长眠之地。民革南京市委会作为最早成立的民革地方组织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今年是南京解放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我们回顾继承发扬中山精神的历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党治国"是孙中山训政思想中最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了在中国这样的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来担负起训导民众的重任.这一思想来源于孙中山对中国国情的现实把握,不仅对国民党政权而且对中国的未来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先生的博爱观,不但表现在他的宽容广大的胸怀,也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道德观。他曾这样说过:“民生主义,是图四万万人幸福的,为四万万人谋幸福就是博爱。”民国建立伊始,大总统孙中山就庄严宣布:“自法兰西人权宣言出后,自由、平等、博爱之义,昭若日星”,中国人民应当“咸属平等”,“务使博爱平等之义,实办推行。”随之发布了一连串的革除封建专制、泯灭人性的制度的法令文告,把平等、  相似文献   

15.
龙建军 《团结》2006,(3):62-64
李章达(1890—1953),字南溟,广东东莞人,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早年加入同盟会,当过孙中山的警卫团团长。他不但保卫孙中山的安全,而且是孙中山三大政策及政治主张的坚决维护者和坚定追随者。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他被选为中央常委兼秘书长。1953年12月9日病逝于广州。陶铸称赞他是一个“优秀的党外布尔什维克”。踏上革命征途1906年8月,时年16岁的李章达考进了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当时,朱执信受孙中山的指派回到广东进行革命宣传活动。李章达受朱执信影响,并由其介绍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09年,李章达…  相似文献   

16.
李国平  晓梅 《侨园》2008,(1):22-23
这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怪人".他是个平民百姓,却和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有着不错的交情.他应邀访问过美、日、韩、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央电视台、《华盛顿邮报》、BBC等众多国际知名媒体对他进行过专题报道.年纪轻轻,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他就是被西方艺术界称为中国"内画毕加索"的高东开.  相似文献   

17.
华兰 《侨园》2013,(9):71-71
<正>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总理之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黄兴任执行部庶务,负责协助总理主持工作。当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纷纷加入同盟会,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研读军事的留学生尤其踊跃。入会者都要签署一份由孙中山拟订、黄兴与陈天华审定的盟书。盟书签毕,由总理孙中山领着各人举起右手,向天宣誓。在干事部未成立之前,各人的盟书暂由总理保管,而孙中山本人的盟书则由黄兴保管。然后由孙、黄在另一个隔开的室内向  相似文献   

18.
梧桐雨 《侨园》2021,(1):47-49
早年曾想开飞机救国 张丽珠1921年出生于上海.父亲张耀曾做过孙中山的助手.1937年,张丽珠中学毕业,那时正号召"航空救国".她报考并被南京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录取.当时她想造飞机又想开飞机.后来南京失守学校迁到内地,因兵荒马乱,她只好留在上海暨南大学借读了半年物理. 1938年张丽珠父亲因病去世.她倍感医学的重要,于...  相似文献   

19.
张昌华 《各界》2008,(10):16-17
品评民国名流,一言难尽者当数吴稚晖.他是孙中山的朋友,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却为无政府主义张目.他雄辩滔滔,又信口雌黄,发表过令人作呕的奇谈怪论.他一生骂人无数,也被人骂作"老狗"、"洋奴";胡适称其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四大反理学思想家之一,他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学术名人"称号的中国人.最耐人寻味的是,他的无政府主义者同志称他是"一个坏透了的好人".……  相似文献   

20.
宋石男 《各界》2008,(7):32-35
1912年1月26日晚,同盟会会员彭家珍完成了民国鼎革之际的重要一击--刺杀清末"宗社党"之胆良弼.数日后,清帝退位.孙中山称赞彭家珍:"我老彭收功弹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