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问题 ,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跨世纪难题。因此 ,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 ,如何进一步科学定位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 ,已成为充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所在。从建国前 30年的均衡经济发展战略到改革开放 2 0年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 ,我国区域经济总体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 ,我们有必要站在均衡和非均衡两级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上 ,以确立超均衡经济发展战略为指导原则 ,结合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文化背景 ,确立“金三角复合型经济与文化综合开发模式”。改革开放 2 0年来 ,我国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地区差异较大的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经济环境相差甚大,因而不同地区的投人产出效果也不尽相同。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曾实施过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的两种战略。从这两种战略的实际运行效果看,无论是均衡发展战略还是非均衡发展战略,都没有也不可能很好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即既要保持国民经济的高效运转和快速增长,又要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的。从解决这个有关全局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出发,针对我国…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协调发展的两个转变。相应地从空间特征看,我国的经济发展重心经过了从沿海向内地转移,再从内地转向沿海,然后转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几个阶段。本文将回顾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并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方面关注。但在寻求区域发展道路上,却众说纷纭。突出代表性意见有两种:一种主张均衡发展;另一种主张非均衡发展。我们以为这两种主张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都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而应将适度非均衡发展作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 所谓经济区域,是指一个国家内部不具备完备的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经济管理地域。我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是一级经济区域。目前,我国实行多级宏观调控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中央、省、  相似文献   

5.
沈贯力 《传承》2008,(14):132-133
三线建设改变了中国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增强了西部经济的实力,为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三线建设又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在国家提倡科学发展观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形势下,研究这一问题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线建设改变了中国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增强了西部经济的实力,为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三线建设又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在国家提倡科学发展观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形势下,研究这一问题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利益的分化与协调是我国区域经济关系的首要问题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在寻求区域发展的理想模式。在此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平衡发展到倾斜发展的转变。前30年,国家为了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业布局畸型偏集于沿海地区的不合理状况,实现生产力的均衡配置和消灭区域差别,采取了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战略,将生产力布局和投资的重点置于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后,区域经济理论被引进并得到重视,提出了在一个国家经济起飞的前期,区域不平衡发展是解决有效供应不足,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必要条件。应用这种理  相似文献   

8.
从“非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 ,是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即“两个大局”战略的基本思路。这一思路既是对过去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深刻总结 ,又是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进程所作的战略思考 ;它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又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发展仍然处于非平衡状态,其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非均衡再到新的均衡战略轮回。“中部崛起”战略,力求解决国内经济区域失衡和新一轮经济转型问题。武汉在中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让武汉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构造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极,符合增长极理论所要求的在较为发达的城镇实行重点推进,以带动整体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增长战略。  相似文献   

10.
论邓小平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的总特征是非均衡发展。其基本依据是符合生产力布局规律,其主要内容是部分地区先富带后富,正确把握两个大局,共同富裕是归宿,适时转移发展重点。其基本原则是立足自身又坚持开放。邓小平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重要内容、指导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我国经济落后、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党的三代领导人先后提出了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从毛泽东的平衡发展战略、邓小平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到江泽民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形成了党的三代领导人各有特点而又一脉相承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实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导致各地区之间、地区内部各地之间的经济金融发展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而经济决定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相适应,金融发展也呈现较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金融发展的东西差异尤其显著,主要表现在西部地区的金融创新不足。造成西部金融受抑制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与西部金融相关制度供给的相对不足。如何打破区域金融的非均衡发展和消除西部金融对经济的抑制,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朱传耿 《政策》2005,(6):18-19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先后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的区域非均衡(重点)发展战略,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力度,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由此,我国已开始进入实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我国自从80年代以来,在宏观发展模式上采用的是典型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即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专门的扶持举措,优先发展沿海地区,以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及其成就作为发展示范,带动内地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我们不应当否认这一发展战略确实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意义,“梯度差异”与“层次追逐”的发展效应,刺激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整体加速发展,其历史贡献功不可没。但是,在临近跨世纪的时候,当人们已经对非均衡发展战略所取得的功效比较熟悉的时候,这一发展战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回避地摆到了人们的…  相似文献   

15.
郭丽 《青年论坛》2008,(1):120-123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战略选择。经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代领导集俸的努力与探索,我国区域经济先后经历了平衡发展、不平衡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伟大实践与战略转变。本文通过解读国民经济的十一个五年计划,全面总结了中央四代领导集体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为新时期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自"十一五"规划首次明确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的主体空间形态"以来,伴随全球化、信息技术和经济一体化的共同作用,我国传统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特征,逐步向核心—节点—网络式的一体化均衡格局演进,具备网络化特征的城市群进一步上升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和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区域经济系统构成方式升级、区域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度提升和区域协同治理系统的深度耦合,是中国城市群战略转型的内在深层逻辑。未来,要实现城市群战略的新路径与新模式的持续发展,必须消除区域不平衡、人口逆向流动与人口老龄化、三大基本制度改革滞后和政府职能转变机制缺乏弹性等四大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的中国区域发展,有两个关系全局的战略:一是继续发挥经济优势区域的优势,二是重视支持内地的发展,实施缓解差距扩大的政策,缩小东中西部的差距。 一、加快开放开发武汉是继续发挥经济优势区域优势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8.
区域非平衡协调发展战略的系统分析庞元正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国内外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一是平衡发展战略,一是非平衡发展战略。平衡发展战略追求不同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并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视为一种消极的并应加以消除的因素。非平衡发展战...  相似文献   

19.
实施两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山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必将推动东部、中部和的部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交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由对国家从促进东部大发展到实施两部大件发的政策转移,地处东西结合部的山西省不要抢抓新机遇,实施“未引内进”战略一以求人发展_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两部大开发将使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形成生产要素新的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以适应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SO年代初我国沿海经济地K率力进行经济片放…  相似文献   

20.
陈灏 《求索》2008,(10):18-20
本文利用1986年以来的年度数据,使用单一简化形式方程法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均衡状况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的相对贸易开放度水平成为决定人民币均衡实际有效汇率最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由于中国近年来较快的贸易开放度增长速度和较高的贸易开放度水平是源于中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本文认为目前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均衡与否争论的背后,事实上是对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能否持续的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