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转型期的弱势群体呈现出经济收入低、贫困程度深、消费水平低、生活方式单调、受教育程度低、就业竞争力弱、社会地位低等主要特征.弱势群体中的犯罪现象比其他群体更为突出,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发挥法律功能,推进法律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预防和控制弱势群体犯罪.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犯罪问题的凸显是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间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我国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社会质量理论的研究维度与弱势群体犯罪的发生机理紧密相关,通过社会质量理论来分析弱势群体犯罪问题,以期能对弱势群体犯罪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社会弱势群体犯罪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社会分工向细密化发展,社会流动性增强,社会分配中的不合理因素增多,人口老龄化、农村城市化等趋势促使社会分化日益加强,使得社会弱势群体的数目呈递增趋势。作为一个特殊类型的社会群体,他们非常容易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当前,弱势群体犯罪已成为中国社会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对创建和谐社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认真研究弱势群体的犯罪原因,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弱势群体犯罪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个体反社会性犯罪是我国近年来频发的一种个体仇视、报复社会或某一社会群体的恶性犯罪,具有犯罪成员的个体性和低层次性、犯罪起因的简单性和多样性、犯罪目的的报复性、犯罪手段的极端性、犯罪侵害对象的不确定性及犯罪后果的恐怖性等特点。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是该类犯罪产生的社会根源,弱势群体为该类犯罪提供了主体条件,人格缺陷是该类犯罪产生的心理原因,社会安全防范体系中的漏洞为该类犯罪提供了有利条件。针对新时期我国个体反社会性犯罪,应建构由社会预防、治安预防和刑罚预防构成的宏观预防与由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区预防和个体预防构成的微观预防相结合的综合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中西部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弱势群体,当弱势群体为生存欲融入主流社会而受到各种各样的歧视时,由弱势者转变为犯罪者就成为可能。弱势群体的人权受到社会的尊重和保障,消除社会的不公正因素,是预防和控制弱势群体犯罪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弱势群体犯罪已经成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不解决弱势群体犯罪问题,和谐社会的目标就将难以实现。而要解决弱势群体犯罪问题,就必须先了解弱势群体犯罪的体制根源、主观因素和法律成因。  相似文献   

7.
一、公安机关的行政手段存在的问题 在单位内部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的预防上,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以单位为主开展全方位的单位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预防工作.在公安机关单位治安保卫中,犯罪的预防工作是通过两方面实现的.一方面通过打击犯罪,加大单位内部犯罪的犯罪成本来进行预防.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是,通过行政管理来实现预防单位内部犯罪的.而在治安灾害事故的预防上则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的.公安机关的行政手段主要有行政指导和行政监督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犯罪情境是一种与犯罪相关联的,可以被犯罪所利用的有利于实施犯罪的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总和.犯罪情境预防就是在解犯罪情境内容基础上,通过研究犯罪主客观情境因素,以社会作为载体和媒介.对犯罪进行预防的理论与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将西方"个体——情境"交互作用的理论与我国犯罪预防的实践相结合,找到适合我国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开展青少年犯罪预防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改进家庭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帮扶弱势群体、加强对小群体的指导和干预及控制负面信息无疑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开展青少年犯罪预防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改进家庭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帮扶弱势群体、加强对小群体的指导和干预及控制负面信息无疑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修正案(六)》规定的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有力地保障了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而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儿童实施乞讨行为则是本罪犯罪构成上的本质特征。这一本质特征也是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组织儿童卖花和组织成年人强行乞讨等与本罪相关的组织性乞讨行为性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立法者设立虐待罪是为了加强对家庭内弱势群体人身的特殊保护,将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不符合其他犯罪而又长期存在的轻微伤害行为用法律加以规制,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等罪是位阶的关系,对董珊珊被殴打致死的恶性故意伤害案件,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和虐待罪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13.
浅析女性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 ,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是法律侧重保护的对象。但处在社会变革环境中 ,各个阶段的女性群体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 ,对各种社会规范有意无意的逾越也日渐增多 ,从而导致女性犯罪呈现急剧增长趋势。本文从女性性别与犯罪的关系 ;女性犯罪性别差异的趋势 ;女性犯罪的主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提出了加强女性知识教育 ,提高女性素质 ,增强自立、自强能力等五条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闲散青少年是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是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的重点对象。然而从本质上讲,闲散青少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有关部门的重点保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闲散青少年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构成要件特征是 :犯罪客体为国家机关同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作斗争的正常活动和正常的社会治安管理秩序这一复杂客体 ;客观方面表现为包庇或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 ;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 ,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主观方面须出于故意。在司法实践中 ,应准确认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及该罪的特殊形态 ,贯彻刑法典增设该罪的立法精神 ,密切防范和严厉惩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二元结构决定了城中村的经济社会特征,也为城中村犯罪提供了社会基础。中西部城中村犯罪的特点不同于东南沿海地区,原住居民犯罪突出的反映了这种差异。以重庆为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中西部城中村原住居民犯罪形成机制模型为:文化冲突是根本形成机制,失范紧张是内在形成机制,差异交往是直接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刑事司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机制,在刑事司法领域,从国家追究犯罪的效果这个角度来看,侦查程序可以看作是整个刑事诉讼的基础。从人权保障的角度来看,刑事被追诉者的各种权利保障在侦查阶段是最薄弱的,所以侦查程序也可以看作是刑事司法人权保障关键。而我国的侦查程序尚未完善,还存在许多不利于人权保障的问题,因此,加强司法监控,完善侦查监督机制,扩大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参与范围和参与权,强化刑事被追诉人的权利保障,明确其真正法律意义上的诉讼地位,切实深入贯彻无罪推定原则,将侦查法制化,从而实现刑事司法领域人权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8.
公司犯罪在我国研究甚少,但是国外已创建不少基本理论。比较有实证基础的理论包括紧张理论、模仿理论、合理性选择理论以及公司结构理论。这些理论对公司犯罪的解释角度不同,可谓各具所长。紧张理论突出公司业绩与犯罪之间的关系;模仿理论则更加关注公司文化和高管人员对犯罪行为的接受;另外,基于一定经济分析基础的合理性选择理论把公司决策时的成本效益分析看成了公司犯罪的最本源,而公司结构理论则恰恰相反地把犯罪源头锁定在了公司治理的结构问题上。就公司本身特征(包括公司业绩、规模、高管人员素质和组成)与公司行为关系而言,这些理论的适用性则强度不一。因此,为求对公司犯罪研究结果的整合,以及提高公司治理的发展,一种综合性解释理论的需求随之而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弱势群体犯罪率不断攀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发现弱势群体犯罪的原因成为国家的当务之急。本文立题于现行法律中存在的缺陷,从弱势群体的法律概念入手,以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施为轴,以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平等对待、扶植的缺乏为线,着重分析法律缺陷对弱势群体犯罪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