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麦戈 《人民公安》2010,(4):46-49
浑身是血的中年男子被从驾驶室里拽出来。在救护车到来之前,突击的讯问和搜查,使警方确认了他就是震惊京城的银行运钞车劫案的主犯。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有个清廉的州官,他接到一封京城来函。  相似文献   

3.
西门小刀 《乡音》2014,(4):45-45
唐时,四川人陈子昂学有所成,从家乡来到首都,想亲眼见识见识当时的国际大都会长安是个什么样子来到长安后,陈子昂才发现这真真是个好地方,他要不待在京城,那这辈子就算枉活了反正他老家有的是钱,房子、伙食是不用愁的就这样,陈子昂在长安“乐不思蜀”地一待就是10年。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经过20多年的不懈奋斗,从河南带出一支近十万人的绿化大军,开启了一段首都绿化创业的宏伟篇章,成长为北京园林绿化行业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被老乡们亲切地称为"首都绿化第一人"。他就是河南省人大代表、北京周口企业商会会长訾付业,是享誉京城的"绿化大王"。数年来,訾付业带领周口市近十万名园林绿化大军,在京津冀地区打造出一块享誉京城的金  相似文献   

5.
夏夜酷热,灯下苦读,偶然从报纸上读到《一条铁锁链的启迪》(载《报刊文摘》第963期)一文,有如春风拂面,顿感舒心、欢畅,耳目一新。 文章讲述这样一件事:有个农民的儿子在京城里做了大官。一天,他衣锦还乡探望阔别多年的乡亲父  相似文献   

6.
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差人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们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里有一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 烛。 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这在许多人眼里看来好像有几分“迂腐”,别说是用官烛看半封信,就是一封信、十封信、百封信,也不会有人去“斤斤计较…  相似文献   

7.
1923年,一个来自遥远边城的外省青年怀揣着青春梦想以及对文学的满腔热忱奔京城而来.当他夹着铺盖从前门车站走下火车时,立刻被眼前豁然开朗的城市所吸引,于是他站在月台上说了一句:“我是来征服你的.” 这个青年名叫沈从文,这年他21岁.  相似文献   

8.
处于京城,京剧打一开始就染上庙堂的色彩。从乾隆到慈禧,无一没有"染指",方使得徽班进京,进而让京剧压倒了昆曲,在京城风生水起,造就了"同光十三绝"那样的京剧各派名角,让舞台热闹了那么长时间.  相似文献   

9.
徐乃玉,京城媒体广告圈中的一杆老枪。现任《购物导报》广告部主任,行业报广告协会理事。《人民日报》记者曾为他撰文,称他为“出色的公关先生”。然而,事业的辉煌难以弥补他情感的苦痛,他与儿子的故事,至今谈来仍让人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10.
见到张强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阿强正在强尼美发沙龙给一名顾客修剪头发。在他身后明亮的大落地窗外,是北京CBD标志性的来来往往的人群。阿强是这里的老板和高级美发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从事的是一门与艺术相关的行业,他用剪刀、吹风机和一些美发用品创造着“美”,演绎着一个外地青年独闯京城的创业故事。  相似文献   

11.
走近李晓林     
提起李晓林京城百姓也许并不陌生。京城里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巍峨大厦,嵩祝寺里那神圣的大殿和庄严的铜钟,都留有他奋斗与奉献的记录。报章上这位东方之子从布衣到亿万富豪成功之道的揭密,更使我对这个未曾谋面的投资业巨星产生极大兴趣。世上的事儿说来就是这么巧,也许这就是人们说的缘分吧。半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李晓林同坐在一个会议室,参加了同一个会议。初次接触,他给我留下了机敏、健谈而文雅的印象。在这之后,我有幸很快再次见到他,并与他就广泛的话题聊了许多。走近李晓林,这使我不仅领略到他作为一个成功男人所特有的聪慧和豁达,还体味到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挚诚和友善,更强烈地感受了他高尚和健全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2.
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由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差人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们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里有一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这在许多人眼里看来好像太“迂腐”,别说是用官烛看半封信,就是一封信、十封信、百封信,也不会有人去计较。可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13.
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差人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们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 ?后来才知道,那封信里有一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   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这在许多人眼里看来好像有几分“迂腐”,别说是用官烛看半封,就是一封信、十封信、百封信,也不会有人去“斤斤计…  相似文献   

14.
简宁 《民主与法制》2011,(14):21-23
“双面”区长闫永喜在官场里打拼了近三十年,也曾辉煌过。但他最终还是无法摆脱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罪名给他带来的法律制裁。蕾经被社会各界视为“奇人”的他。是怎样一步步地走向了“京城第一贪”?  相似文献   

15.
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杨波从京郊怀柔农村来到京城闯荡,他在汽车公司干过合同工,又先后供职于几个广告公司,拉活儿、走单、搞策划,他利用在这个行当中的一些不规范做法和人们的疏忽与善良,作下了诈骗两台影视用摄像机,涉案价值达30万元的特大案件。而他自己的落网,也缘于他策划的骗局。  相似文献   

16.
《金盾》杂志曾载文披露了十几年前震惊京城的一起保姆泄密案。案犯詹玉红个人生活经历十分曲折,经人介绍在京城认识了一家姜姓高级干部家庭,并在他家当保姆。此家户主曾任省级主要领导职务,儿子是团职现役军人。在这样的家庭里,如果家庭成员的保密观念不强,他人就有可能了解到他不应该、也难以知道的涉密内容。詹玉红就是不仅了解到,而且还向外国  相似文献   

17.
一度,他是心灰意冷的待业青年,竟发誓不再摸足球。 如今,他名扬足坛火透京城,成了驰骋绿茵的快马杀手。  相似文献   

18.
风雨四十载 携手相伴行──一位警嫂的故事本刊记者丁晓璐1956年,21岁的农村少女刘素琴从河北老家嫁到京城,开始了她人生道路的崭新一页──当一名警察的妻子。新郎官马鸿年,如今已是京城警界赫赫有名的预审权威,可当年还只是北京市公安局警卫处一个老实巴交的...  相似文献   

19.
近日读书,读到了“阅私信不用官家烛”的故事,深有感触。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为官清正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信函,他猜想一定是朝廷的公文,马上命令公差点燃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公差把公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后来得知,原来那封信  相似文献   

20.
杨铭曾是一名优秀的武警战士,获得过武警部队特警队"散打冠军"的殊荣.但凭借一身高强武艺,他却走上了一条杀人抢劫的不归路,堕落成震惊京城持刀抢劫杀人50余起的劫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