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以信奉"社会市场经济"著称的德国在长期的经济和社会运行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合自身发展的特征和模式,为其经济、社会的相对平稳健康运行构筑了良好的框架条件,这在2009-2013年的欧债危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德国因之在欧盟成员国中呈现出经济"一枝独秀"、社会相对平稳的良好局面。本文将探讨其背后支撑德国发展模式的原因,以及德国模式在经过此次危机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中期选举前后,美国政府和国会集中向中国政府施压,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自9月份以来升值幅度达2%以上。10月15日,美国政府再次推迟公布主要贸易国经济和汇率政策情况报告,暂时缓解了中国被列为"汇率操纵国"之忧,但人民币升值压力并未得到缓解。当前人民币无大幅升值基础,且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危害巨大,因而应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还十分复杂的情况下,继续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并采取具体措施缓解当前日益增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及中国与沿线国家实现"合作共赢"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角度考察了中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提供者的地位,且与美国进行了比较,从中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产品市场依赖度及发展前景。文章认为,东南亚国家及蒙古国对中国具有较高的市场依赖度,其他国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相对较低,特别是中东欧国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最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市场还会保持相对较高的市场依赖度,而对中国最终资本品和最终消费品市场依赖度不高,但未来对中国最终消费品市场的依赖度会进一步增强。中国应高度重视进口贸易的政策管理与结构优化,充分发挥对外市场提供者的积极作用,以促进经济全球化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庞中英 《美国研究》2007,21(3):134-138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勇博士的呕心之作《中美经贸关系》①终于出版了.作者超越了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特定事件,从长时段的角度考察问题,发现了问题和趋势.这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经济关系已从"贸易政治"逐步演化为包括"货币金融政治"的全方位经济关系,从国家与市场之间的相对简单关系演化为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欧盟经济核心区的地理范围及其扩展趋势在地理上的表现,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和具体分析得出欧盟核心区由原来的"蓝色香蕉带"扩展为"五角区域"外加中东欧和南欧等发展轴线的结论。文中尝试运用聚集理论、增长极理论以及克鲁格曼的"核心-边缘"模型对欧盟经济的空间分布及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欧盟一体化对欧盟经济地理变化的重要作用,此外,还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分析了欧盟经济核心区发展演进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6.
书展念真行     
我的电影能去参加世界影展并不会让我很高兴,但是如果我拍一个电视剧,走进一个巷子发现所有人都打开电视机在看,我就会很高兴。台湾有一档节目叫"台湾念真情",由著名编剧、导演吴念真主持,带领观众到台湾每一个地方去了解那里的人情风俗,这档节目一做三年多,还反复被重播。后来,节目的内容整理成同名图书,这本书也风行一时,成为人们...  相似文献   

7.
越南的腐败与其经济高速增长相伴而生,腐败在其经济高速增长中是扮演了促进经济增长的"润滑剂"作用,还是阻碍经济增长的"沙子"角色,这有待实证的检验。本文基于世界银行2005年和2009年对越南企业的问卷调查,通过OLS和IV方法,研究发现越南腐败阻碍了其企业生产率的提高。相对未卷入腐败活动的企业而言,卷入腐败活动的企业生产率要低11.7%左右。越南腐败主要是通过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扭曲企业家稀缺才能的时间和精力配置来降低企业生产率的。作为投资东盟的重要目的地,我国企业在投资越南之前应充分考虑和认识到腐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生产率的影响,未雨绸缪做好相应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正>在1992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克林顿的助手詹姆斯·卡维勒(James Carville)认为,克林顿取胜的"法宝"有三个,其中之一就是攻击其对手乔治·布什的经济业绩。卡维勒的原话是:"经济决定胜负"。克林顿取胜后,"经济决定胜负"成为世界各国总统候选人的"圭臬"和"座右铭",也是分析各国大选胜负原因的重要视角之一。(一)卡梅伦政府的经济业绩在2015年英国大选期间,各党都发表了竞选纲领。保守党推出的竞选纲领除宣传卡梅伦政府的经济业绩以外,还提出要继续刺激经济复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经济的转折点与“俄罗斯病”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俄罗斯经济一度在油价的暴涨中实现了高增长,但在2008年油价暴跌之后,俄面临着经济增长的转折点。虽说俄罗斯的经济转型伴随着一系列的市场经济结构改革,但还是对于油价变动反应过度。俄受油价变动摆布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可统称为"俄罗斯病"。这其实是一种"石油诅咒"综合症,但它不同于"荷兰病"。虽然俄罗斯历经石油价格高涨→实际汇率升值→进口扩大的发展路径,却没有出现GDP增长递减和制造业增长低迷的现象。因为俄国内市场大于荷兰,而且制造业发展缓慢。我们不能期待出现治愈"俄罗斯病"的特效药和特需,而有效利用资源利益来推动其经济发展是俄罗斯的现实选择。俄罗斯以"推翻世界史"的速度实现了开放的市场经济,但是,在重构文化背景和制造业基础之后再来发展经济恐怕还需时日。  相似文献   

10.
持续增强的"中国因素"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及其"内外形"巨变,极大地改变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格局,即由以往"雁行模式"变为目前的"菱形构架"。本文从"内形"与"外形"两个角度、全球和区域两个层次考察了"中国因素"的这种变化及其未来发展趋向,认为目前中国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程度,已经赋予中国影响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的足够实力,未来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可持续性意味着这种实力还将继续提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哈萨克斯坦的实例出发,考察单个国家利用制度竞争吸引外国投资产生的一系列决策的差异性问题.它主要聚焦于政治偏见和政治生存效果两者之间的矛盾,这恰恰是正规经济制度发展和实施的推动力.哈萨克斯坦的例子展现了这二者相对重要性的转变对国家在争取外国直接投资(FDI)所产生的显著影响.此外,本文还着眼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层面在制度竞争中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实力快速崛起及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中美两国在经济、安全及国际制度等领域展开了具有战略博弈性质的竞争。对此,美国倍感焦虑,担心经济影响在亚洲消退、海权优势在西太平洋地区受到挑战、科技优势丧失及制度威望受到冲击。美国的"地位焦虑",在奥巴马执政时期已经若隐若现,特朗普执政后,显著加剧。特朗普政府不仅对美国对华接触政策提出质疑,还明确将中国界定为战略竞争对手,在经贸、人文、两岸关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政策举措,强化对华制衡与牵制。对于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调整,我们一方面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另一方面要保持战略清醒与战略定力,防止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相似文献   

13.
大为 《新民周刊》2015,(22):72-75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几乎无法相信一位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居然还能拥有如此充沛的精力、胜似年轻人的激情。5月15日晚,中超联赛"领头羊大决战"在上海上港和广州恒大之间激情上演。此时此刻,远在崇明岛的徐根宝,正坐在电视机前,关注着场上诸多爱徒的表现。如今的徐根宝已是古稀之龄的老人了,自去年底告别上海上港后他再次回到崇明岛。  相似文献   

14.
苗炜 《新民周刊》2012,(32):86-86
英国可是著名的"腐国",到处充满了"那什么",所以伦敦奥运会已经相对开放,"出柜"人数大幅上升。雅典奥运会时,承认自己同性恋者身份的运动员是11人,北京奥运会是10人,2012年,"出柜者"增长了100%还冒头。奥运会跳水比赛,央视解说员没意识到,眼前的话筒开着,万千观众都能听到她的声音,她说——这帮外国跳水队员变态...  相似文献   

15.
尹正 《日本问题研究》2007,(4):33-35,43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中日经贸关系通过互惠合作已经发展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中日经济关系对中日两国经济的重要性和中日经济的互补性,认为从长期来看,中日经济关系还会向互惠互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相互依赖不断深入,政治互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自由主义认为经济相互依赖是促进和平的力量,而现实主义认为是增加冲突的根源。文章收集了1981~2007年中国与周边17个国家截面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相对综合实力""制度性参与程度"等其他变量后,经济相互依赖的确显著提升了国家间的政治关系,符合自由主义的理论预期。随着经济因素的日益重要,中国与周边国家都加强了经济往来,相互依赖不断深化,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极力避免冲突,而更倾向于合作,以谋求更多的经济福利。另外,对结果的分析和观察控制变量对双边关系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战略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曹酷评     
曹景行 《新民周刊》2012,(25):11-11
@四川工人日报V:"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任何发展中国家都可以维持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未来中国的后发优势潜力仍然很大,中国经济至少还可以保持20年8%左右的增长。"刚刚卸任世行副行长的林毅夫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表演讲时说。  相似文献   

18.
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动力的分析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展开。从需求面看,尽管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很强,但"出口收入"仍然是决定内需规模的重要因素。从供给面看,劳动力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出生率低下和人口老龄化是形成阻碍的主要原因;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相对稳定、可靠;在全要素生产率中,由于能源价格因素未能从中完全剔除,导致俄罗斯全要素生产率与油价波动高度相关,而真正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和制度改善等因素带来的增长非常有限。未来俄罗斯经济发展中面临着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即"能源之路"和"创新之路"。毫无疑问,俄罗斯要选择能够激发其经济发展潜力的"创新之路"。普京对未来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是:在国家的主导下,以能源等传统行业为突破口,在保持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向创新型经济发展过渡。  相似文献   

19.
吴健 《新民周刊》2020,(17):48-53
美国宾厄姆顿大学社会学学者瓦尔登·贝略表示:"过去十几年中为应对各类经济危机已有相对有效的解决模式,但这次却不同以往,疫情的持续时长,未来的不确定性,均迫使各国认真考虑和制定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每逢危机,人的本性是爱找源头和先知,即便这于事无补。当新冠病毒造成的全球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打击之际,"谁之过"的争吵明显超过"怎么办"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转型是欧洲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分三个阶段梳理与分析了1970年代以来欧洲在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方面最具关键意义的变化,以期为更好地理解欧洲经济转型提供一个重要视角。分析表明,作为欧洲经济结构核心内容的产业结构,始终处于自身积累的"内生动力"与竞争环境变化带来的"外力"共同作用的发展过程中,其整体趋势则由不同时点上内外力的方向与强度对比所共同决定。总体而言,自1970年代以来,欧洲即开启了向"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转型的进程,如今已取得显著成绩;在1970年代即露端倪的新技术浪潮中,欧洲还未摆脱整体上落后于美国的状态,能否克服各种结构性"顽疾"对其未来的产业结构升级至关重要;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欧洲经济社会模式逐步形成,对其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深刻影响,未来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后者的方向与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