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发展为全球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的世界性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虽然这场危机对世界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尚待观察和研究,但是却向我们提供了深入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新发展的一个时机。研究资本主义和研究社会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朱学东 《南风窗》2008,(23):3-3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正在全球蔓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们纷纷表态,世界将遭遇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在应对这场危机的过程中,欧美诸国的救市方案被一些人视作"向左转"、"跨越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红线"、"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盛行全球的自由市场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年夏天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自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其后果严重,影响深远。资本主义各国共产党对这次经济危机迅速作出了反应,他们发表了有关金融危机的声明、制定了反危机的斗争纲领、开展了本国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抗议运动、召开了第十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共商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沉寂了近20年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正在迈向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4.
国外共产党认为当前的经济危机仍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有全球性、全面性的特点。资本主义不能消除自身矛盾,只能通过对内、对外两种方式进行转移。危机使帝国主义侵略性凸显,世界进入新的危机与革命时代。走出资本主义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工人阶级联合其他群众进行反对资本统治的斗争,社会主义才是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世界金融危机对欧洲后共产主义国家的影响可以从它们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来预测.本文第一部分介绍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变化.第二部分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自1989年以来,后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发展路径.欧盟新成员国采取了新自由主义的发展道路,作为欧盟成员国正式融入到世界经济中,但是这也带来了很高的对外经济依赖,使它们处于"卫星国"地位.独联体国家走的是一条混合的发展道路,包含了国家协调、国家资本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等要素.它们具有半边缘国家的特点.所有后共产主义国家通过贸易和金融向世界体系的开放使得它们的经济易受外部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可以从200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起的金融紧缩的影响中看出来.本文分析了各国对这场危机的反应和适应情况.欧盟后社会主义成员国受到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要远大于独联体国家.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合法性已受到质疑,国家管制得到了加强.处于半边缘地位的经济体不是世界经济中的过渡性经济体.这些经济体能够通过发展它们自己的内部市场和网络来确保作为世界经济一部分的更大独立性.从世界体系的视角看,必须把那些有能力独立自主和复兴的潜在半边缘大国如中国和俄罗斯与那些更加依赖资本主义核心国家的半边缘国家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6.
陈和午 《南风窗》2012,(7):55-57
虚拟经济之过度、"一规两制"之尴尬、发展模式之交锋,凸显的是全球经济危机之下资本主义的现实困境。而资本主义何去何从的大辩论,实际上是争议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的未来究竟何在。本轮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和欧美债务危机的跌宕起伏,激化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全球大讨论,2012冬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转型:寻找新模式"的主题下更是发出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的追问。其实资本主义经济自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全面性的危  相似文献   

7.
世界左转?     
出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已不再轻易预言资本主义的终结。当前的经济危机,加大了资本主义变革的迫切性。而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两种理论和政策博弈的阶段性结果,新自由主义模式对世界的吸引力无疑将大大削弱,国家资本主义将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1929年10月21日,以纽约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暴跌为标志,揭开了一场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序幕。危机最先由美国开始,很快蔓延到德国、日本、英国和法国,以至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波及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这次经济危机加剧了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对三十年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它使资本主义遭受了价值2,500亿美元的损失,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总损失1,700  相似文献   

9.
世界历史的主题就是在现代化的前提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然而,世界历史的现实进程表明,这个取代过程要伴随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长期并存与博弈。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根据时代特征和国际国内现实条件而提出的推动世界历史发展并实现中国与世界双赢的目标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历史双重视域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0.
自苏东剧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直处于低谷。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2007年发端于美国并于2008年蔓延到全世界的资本主义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爆发,给全球左翼的发展转型和力量整合带来了机遇,也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欧美罢工运动的此起彼伏、共产主义力量的重整旗鼓、社会主义国家地位的上升和全球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等诸多因素中可见世界社会主义振兴的端倪。然而,世界社会主义的重振仍面临诸多挑战。那么,这场危机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和未来走势意味着什么?以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传统左翼力量能否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成为取代新自由主义的主导力量?世界左翼及社会主义力量自身的构成特征、社会基础以及政治战略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否限制了其发展空间?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请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研究员、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秘书长林德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9·11"是当代世界历史性的大事件.它将引发世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层面的全方位变革,并将影响当代资本主义和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走势.选择以"9·11"为切入点,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进行研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以私有化、自由化、商品化为旗帜的"新自由主义",加上金融化,形成新的金融资本主义,并造成了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反全球化"和"民粹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但经济全球化毕竟符合时代潮流,经过曲折之后会继续健康地向前发展,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应对各种挑战,首先把国内事情办好。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一场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1月,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SWP)机关刊物《国际社会主义评论》(International Socialist Review,简称ISR)刊发了编辑乔尔.戈伊尔(Joel Geier)的时评,认为此次经济危机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典型周期性危机,而是一场国际范围的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在这场系统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工人的阶级意识正逐渐觉醒,社会主义左派的复兴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表明了美国金融霸权的衰落。这是美国经济霸权的危机,也是美国大力推行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即新自由主义的危机。这场经济危机显示出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特点,即金融产业脱离实体经济片面畸形发展,全球经济过分金融化,因而被称作“全球金融市场资本主义”。目前经济危机还在持续,与此同时,世界政治也开始进入一个动荡不安的高风险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行将逝去的20世纪里,无论中国还是世界,无论经济还是政治,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发生了以往一切世纪所没有过的巨大变化。就社会发展而言,20世纪唱主角的无疑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它们之间关系的阴晴圆缺是整个世界跌宕起伏的走向的主旋律,20世纪交响乐就是围绕着它逐步展开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主义”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  相似文献   

16.
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因和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科技革命、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不合理的国际关系以及蓬勃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都对战后资本主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们可以说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四大动因.虽然战后西方国家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帝国主义已经改变了它的根本性质及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历史进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全球化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趋势,就必须对其作出历史考察和制度分析.如果把全球化的研究放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制关系史的背景下来看,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同全球化密切相关.目前,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化进程方兴未艾,改革开放中的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在全球化中面临着制度和发展的双重挑战.但是,作为历史阶段的全球化,有着自己的客观发展规律.归根到底,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结果将是反对资本主义的,其前景将是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政治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它通过回顾资本主义历时数百年的演变进程,揭示了其固有的发展逻辑。"政治马克思主义"从民主幻象、政治权力私有化以及政治乌托邦三个维度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在"政治马克思主义"看来,资本主义的衰退与危机早已被马克思所揭示,虽然经历了从农业资本主义到工业资本主义、再到殖民帝国主义、最后发展为资本帝国主义的转型过程,资本主义扩张和控制世界的手段有所改变,但其追求资本增殖和利润最大化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因此,只有对资本主义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才能消除资本主义给世界带来的危机,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的复兴。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总是会出现周期性危机震荡,危机爆发导致大幅度经济倒退,克服危机以后经济重新起步前进。这种周期性危机的循坏往复已经成为一种客观规律。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至少发生过三次经济全球化,每一次都被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所打断。这与康德拉季耶夫的长周期理论相契合,并预示了资本主义世界新的周期性危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全球化进程与社会主义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全球化进程与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启动的条件,但是资本主义进程、全球化进程与"世界历史"进程并不同步.应完整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包括被恩格斯晚年放弃了的论点,而不能断章取义.应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效应与"两制"关系的新特点,只有在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深化自身的体制改革中,社会主义才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