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次区域经济的深入发展,提出了法律服务人才的适应性问题,现行的法律人才结构远不能满足中国-东盟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缺陷源于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缺陷。为此,应该对我国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以培养适应性的、实战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广西和东盟的人才交流将会促成广西一东盟人才的一体化,人才的一体化对广西人才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仅将广西的人才系统与东盟中的马来西亚进行比较,为广西人才合理有效快速地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全面经贸合作的建立、展开与勃兴,为法律服务人员尤其是广西区的法律服务人员提供了前景广阔的施业舞台。在这一广阔舞台上为东盟经贸合作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的专门人才,应该是复合型的法律应用人才,该类人才应该具有独特系统的法律知识结构、特定专门的职业技能素养和鲜明广博的对应背景知识。广西区高校法学教育应在面向东盟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方面勇挑重担。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为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广西非公有制经济统战工作的核心是在国际统战理论的指导下加强经济统战和涉外统战力度,切实推动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在经济统战方面,统战工作要优化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引导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向海经济"发展;在涉外统战方面,统战工作要构建广西非公有制经济的东盟渠道,打造非公有制经济的东盟民心工程、引导民主党开展东盟政党外交、构建广西—东盟非公有制经济统战智库。  相似文献   

5.
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广西在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具有显著的地理区位优势、合作平台优势、人文交流优势、优惠政策优势。当前,广西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广西与东盟互联互通水平;充分利用现有平台,深入开展与东盟经贸合作交流;推进民间交流往来,向东盟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广西故事;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在与东盟合作中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6.
钟畅姿 《人事天地》2011,(12):11-13
崇左市是建市仅8年的广西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建市之初,百业待兴,发展建设任务相当繁重,更加需要培才引才聚才促发展。近年来,崇左市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等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为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新兴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证。  相似文献   

7.
《人事天地》2012,(7):49-52
根据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要求,为加强农业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广西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12月,广西制定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一、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区农业农村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人才队伍总量大幅度增加,人才结构进一步改善,人才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给广西带来了发展机遇 ,如何推动广西与东盟的经贸发展是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题。本文从分析广西和东盟国家的经济状况和产业构成的角度出发 ,主要从贸易、投资和服务领域的经济合作模式上进行了分析探讨 ,以推进广西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步伐。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特别是中国一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后,广西从一个相对封闭、边远的民族地区,一下子变成我国向东盟开放的前沿地区,广西国际化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紧缺的矛盾骤然显现。而广西毕竟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加之长期处在保卫祖国的前线,历史上留下来的可承接高层次人才的载体不多。缺乏在国内外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凝聚高层次人才的优势。广西如何寻找突破口,破解高层次人才凝聚难题?人才小高地建设有些什么现实意义?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自治区人事厅厅长李康。  相似文献   

10.
行业动态     
《人事天地》2009,(13):11-11
《人事天地》人才资讯旬刊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事厅主管,广西人才资源研究所主办,中国广西人才市场、广西人才服务行业协会联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事人才服务杂志。它立足广西,服务全国,面向东盟,为各类人才、各类大中专学校学生,  相似文献   

11.
《人事天地》2015,(1):7-13
前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任何区域和组织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内外发展的经验表明,人才资源始终是第一生产力。2004年3月,为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对广西现实条件的客观分析、理性认知和积极借鉴发达地区人才开发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和北部湾经济区的确立,广西的高等教育迈入国际化的进程。凭借着广西的文化传统优势与区位优势,广西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交流日益频繁。优化面向东盟国家的广西高等教育资源,深化与加强和东盟各国的高等教育合作,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人事天地》2010,(31):19-19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广西现代农业产业化标兵”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兴农强农战略,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农村实用人才技能,优化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4.
人才的挖掘和合理使用应通过工作实践来衡量和评判,南宁市作为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城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具有足以构成吸引人才的优势。发现人才,留住人才,任用人才,制定出一整套完整有效的用人机制,是判断一个部门是否有光明前景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人事天地》2010,(23):19-19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广西现代农业产业化标兵"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兴农强农战略,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农村实用人才技能,优化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一、围绕产业目标,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机制2008年,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到来宾考察时,要求把来宾建设成为广西现代农业产业化的标兵。为此,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培养措施。一是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农村实用人才工程建设的意见》等政策。二是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相似文献   

16.
法学课程是法学教育的核心,其设置直接影响法律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涉东盟法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广西相关高校在法学课程设置方面应当科学解决下述突出问题:其一,合理确立法律外语课程性质,解决传统外语教学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听、说、读、写、翻译能力不均衡发展的问题;其二,在考虑法律服务需求,结合国别、区域及高校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东盟法学课程内容;其三,完善教师激励制度,多渠道培养和引进法学教学人才;其四,完善课程体系,协调教学容量,合理解决教学容量和教学时间的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CEPA的实施和中国-东盟经济圈的建成,各行各业都亟须素质全面的人才,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也要与之接轨。以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为导向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教育、人才、产业多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凭借陆缘、临海、华侨和文化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和文化交流一直领先于中国其它省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出台后,福建、广东、海南和云南等省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和文化交流突飞猛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广西在陆缘、临海和华侨等方面的优势被不同程度削减,广西-东盟贸易在整个中国-东盟贸易中的相对地位持续衰落.目前,广西在文化产业方面尚独具优势,广西对接东盟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将决定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层次建设进程中能否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广西必须在准确认识对接东盟文化产业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广西对接东盟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钟海青 《人事天地》2010,(22):19-19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钟海青认为,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工作重要思想,明确了建设人才强国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总体部署、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是我国打开国际政治、经济新局面重要战略布局,同时给广西带来了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外贸易、提速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才培养与交流等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但广西在政策执行力、基础设施、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要充分利用政策红利、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中国—东盟自贸区,把广西打造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