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但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城中村却因为他自身的特点而与城市的生态文明发展相违背,严重影响了城市化的发展。城中村的生存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很大,要改变城中村的生存方式,就要寻求对城中村居民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改变,让他们逐渐融入到现代城市的生存方式中,逐渐使城中村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理念是因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时代所呈现的生态危机应运而生,是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新思考。这一理念对人类实践活动具有重要引导作用,要求人类实现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方式、社会政治实践活动方式和科学文化实践活动方式的转向,将主体内在尺度与客体外在尺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生态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共赢,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
如何克服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消费主义具有诱惑性、象征性、浪费性和全球性等特点,不利于人类道德和社会风气的健康发展,也破坏了自然环境。生态消费是反对消费主义的有力武器,也是人类追求自身本质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人们伦理水平的提高与循环经济的发展。生态消费的养成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对消费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制,以生态化的消费理念促进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的权利观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桦 《理论前沿》2006,(9):19-20
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危机的价值根源,反思传统人类主义价值观的结果,便出现了动物解放和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人类道德共同体和权利主体的范围从人类扩展到非人类存在物,这是人类理智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面对物质层面上人与自然的生态矛盾,而且要面对认知和态度层面上人与自然的生态矛盾。思维方式转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导,推进思维方式转变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共性要求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为依据,并将其落实到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上。  相似文献   

6.
李想 《理论前沿》2009,(10):21-23
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和环境保护运动不断发展,人们将生态环境纳入到伦理关系之中,出现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理念。在这两大流派相互责难而走向整合的过程中诞生的新的环境伦理思想——“生态人本主义”,正是对这些传统环境伦理理念的扬弃。借鉴生态人本主义的环境伦理思想,对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正处在由工业文明迈向新文明的转型期,中国的快速发展遭遇了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发展理念上的一场革命。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关乎中华文明世代延续,也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积极贡献。生态文明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8.
休闲一词,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独特地位价值。休闲的历程一方面富含了个人的努力,另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象征与体现。今天,休闲作为一种消遣娱乐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接受。从哲学精神实质上分析,休闲是人们生存方式的抉择与体现,即人们面对休闲,该如何更有价值的把生活休闲方式引领至更舒适的、具有友善、和谐、良心、自我实现等生态人学思想的状态,从而达到个人身心与意志的和谐发展,显示出独特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作出的《中共南宁市委关于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决定》(下称"《决定》")提出,到2010年,我市要实现"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经济建设与人口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明显成效。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持续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市委《决定》精神,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建议,最近,我们对南宁市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只有正确把握"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发展方式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本身也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转变,生态发展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需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都是生态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把生态发展方式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研究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方式变革应该成为未来文明与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贵州国有资源型企业,是全省工业经济中高能耗、高污染的重要主体。基于生态文明视野,贵州资源型国企转变发展方式,对全省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具有极其重大意义。针对贵州资源型国企转变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对全省资源型国企的约束,促使其转变发展方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大将生态问题纳入基本国策,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明智的选择,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摈弃功利主义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观念,需要人们生态意识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需要决策层的正确引导,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女性以其自身的优势和独特的方式,在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社区为依托而建立的女性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生力军。基于对江苏省常州市女性志愿者队伍的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可以探讨女性志愿者参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分析其在节水型社区、环保型社区创建,以及宣传绿色消费、构建城市河流生态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和效能,从而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推进城市社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提出实现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五位一体战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槐荫区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建设靓丽槐荫,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证上的分析,积极探索符合槐荫实际情况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以期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必须在文明观、道德观、发展观上实现根本性转变,确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生态道德观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丁鸣  周育国 《理论前沿》2009,(23):16-18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而人类文明则体现在人的存在及其关系中。尽管我们已步入了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向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明晰与完善。历史的发展告诫人类,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作为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的价值意义日益突显出来。只有坚持社会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人类才能走出现代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的一个方面,它的提出,为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境界。只有把握好生态文明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实践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性的角度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才能理解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达到的理论高度,才能更加自觉地解决和谐社会发展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是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把人的全面解放与社会的解放、自然的解放统一起来。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否把生态文明作为自觉的理念,能否形成具有健全的生态道德人格,将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重大。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理论资源,而且是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对人类文明进入转型期的规律性把握,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性提升。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将引领人类迈向文明的新高度,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20.
构建小康社会的生态文明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人、社会、自然和谐地处在合理的生命循环之中的文明形态,是指人类以平等的心态调整人和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的尊严,与自然建立起和谐、亲密的关系。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构建小康社会的破坏因素;生态文明是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新的人类文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生态文明是构建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