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除了极少数国家外,绝大多数国家,不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是通过政党来进行统治和管理的。但是,社会主义政党体制与资本主义政党体制又有本质的区别。比较这两种不同的政党体制,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中坚持正确的方向,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的政党体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地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及政党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在当代世界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思潮,在不同地区和国家,各有其特点,发展很不平衡。西欧、北欧、南欧地区是民主社会主义的诞生地,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政党在这一地区普遍影响力大,国际知名度高。在其他大多数地区,民主社会主义则是拿来的"主义"。在有的国家,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影响力非常小,在短时间内很难成长为国内主要政党。有些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尽管在国内政治影响力很大,但由于国家面临的各种问题比较复杂,因而在看得见的将来很难给国家带来大的起色。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在社会主义浪潮的推动下,北非有五个国家宣布奉行社会主义。其中,埃及、苏丹、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四国颁布并适用了社会主义宪法。北非国家社会主义宪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强调阿拉伯属性和伊斯兰教的崇高地位,囫囵吞枣地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宪法,难以摆脱原宗主国宪法的影响,过分强调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权力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去世不久,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就出现了一系列改革,进而汇聚成一次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斯大林时期确立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和平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有许多不适应之处,所以,当和平到来的时候,改革就成为大势所趋。但是,苏联的国家民族主义、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干扰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而苏联国内的改革也在镇压了"布拉格之春"之后逐渐终止。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是当代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有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长期的革命实践经验。他站在时代的高度,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和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对七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经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5 0年代末开始 ,非洲一大批国家曾宣布过要搞社会主义 ,但结果总的来看是不成功的 ,突出的问题是好多国家越搞越穷。其原因主要有 :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急于搞社会主义 ;没有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没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来抓 ;盲目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进行了评析。文章认为,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表现在民主和专政问题上,就是把民主超阶级化。其思想来源是拉萨尔、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的国家观。这种国家观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思想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跨越卡夫丁峡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和对待私有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有必要根据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对此进行新的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越南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态势进行了梳理和研究,认为越南在构建法治文化价值体系、打造法治文化制度载体、营造法治文化社会氛围和挖掘法治文化动力源泉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有力推进了越南社会主义法权国家建设,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代会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决定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方位和前途命运.2021年,朝鲜劳动党、老挝人民革命党、越南共产党和古巴共产党先后召开了党的八大、十一大、十三大和八大.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四国执政党围绕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取得的成就和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通过了新的国家发展目标和全面从严治党的相关决议.当前,在全球"资强社弱"的整体格局下,社会主义国家仍面临极为不利的国际舆论和发展环境.各国党代会通过描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愿景,进一步坚定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明确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是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转折点,开启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篇章,结束了社会主义实践中"一个领导中心"、一个社会模式的局面。随后,苏东国家的诸多改革虽未成功,但却留下了宝贵遗产。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要用人类文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道路及其历史使命,不断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攻克难关,奋力前行。只有这样,才能开创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和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在社会主义改革60周年之际,本刊特邀北京大学黄宗良教授和项佐涛副教授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知名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2.
在评价民主社会主义时,应该客观全面地剖析它的功过是非。从功劳的方面来看,民主社会主义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推动西、北欧国家普遍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改善了中下层群众的生活状况,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但民主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也有它自身的弱点、不足与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曲解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道路具有若干不确定性;背叛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自己高谈的和平主张;在殖民主义问题上言行不一。  相似文献   

13.
"第三条道路"与全球治理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条道路"对西欧社会党国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一个世纪以来,西欧社会党的国家学说经历过几次重要的发展变化.1 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处于转折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拉萨尔和费边社国家理论为源头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学说开始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分离,伯恩斯坦在国家学说方面更从内部"修正"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现存国家的政治制度框架内,通过议会斗争和选举活动逐渐增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有现实可能性的,现代工人阶级不应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持敌对态度,无产阶级利用资产阶级共和国就可以实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开创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抗资本主义统治、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百余年历史进程。苏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和失误,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和本质属性,党的领导是其本质特征和优势所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最终要靠制度优势,通过成功实践不断证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于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实践中显示出的个性和特色,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可成为供其他国家分享的经验和政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5.
超阶级性和人性化是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的两个显著特征.民主社会主义对国家性质的分析,是以他们对现存资本主义国家的认识为基础的.在关于国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上,法国社会党力图突出它和英国工党的区别.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表现在民主和专政问题上,就是把民主超阶级化,认为民主和专政是两个相互排斥的政治范畴,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妨碍了人性的自由发展.民主社会主义还认为,国家和公民社会应当开展合作,每一方都应当同时充当另一方的协作者和监督者.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萨松教授于2008年6月4日在中国社科院马研院的演讲.本文指出,讨论社会主义的含义,有两种方法:本质论和历史的方法.从历史的方法出发,社会主义者由于在工业化国家和欠工业化国家所面临的任务不同,奉行社会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两种社会主义.前者在19世纪末区分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选举的胜利,社民党逐渐放弃了其长期目标.社民党在欧洲取得胜利与后来失败的原因是相互关联的,即把民族国家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管理者.并成功地使其民主化.而当资本主义从各个方面向全球扩张时,这种国家为主导的战略就失效了.社会主义继续存在的唯一条件就是,现实中的任何重要政治力量愿意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相联系.  相似文献   

17.
论国家核心价值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是这个国家和社会的主导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核心价值的本质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国家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实践维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并增强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过程中的历史经验教训证明,搞好社会主义不仅要有硬件,更要有软件.一方面要摆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解放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的落脚点是实现、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学者的眼中,吉拉斯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人物异化的典型,吉拉斯提出的“新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异化的标本。因此,西方学者长期以来非常重视对吉拉斯及其思想的研究,发表了大量论著。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但是,这些文献对于我们反思苏东剧变的深层原因、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作为"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其建设所遵循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是破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然而现实的社会主义更多的是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合力作用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两者有必然联系又有关键区别;前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实践进程中出现的挫折与失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经典社会主义的三大特征来指导现实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厘清了两种社会主义建设路径的异同,开创了一条建设现实社会主义的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路径解读对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