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体论的逻辑形态解读试图揭示本体论四个方面、内在连贯和基本的特征“样态”,即作为“说”的本体论,作为概念、语言和符号分析的本体论,有根的本体论和无根的本体论,宏大话语的本体论和微观话语的本体论;同时考释了本体论及其在哲学史上的变形脉络;阐明本体论是哲学的“言说”方式,与自然科学类似,通过模型设计来构建哲学规则,并把这种“美的本体论”追求视为人类安身立命之本的精神家园,最终实现人类的自我解放。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的讨论中,一种观点认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表述为物质本体论,不过是重复了旧唯物主义的结论,只是强调了物质世界对人的先在性、客观实在性及其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它没有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区别,没有显示出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于当前研究思路,本文从本体论层面的最高存在、理念、终极观照三个角度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可能。并指出,从本体论层面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帮助我们在实在论层面更好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下中国社会建设,并可有效防止因丧失本体论层面的终极观照而使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趋于庸俗化的流弊。  相似文献   

4.
近代及其以前的本体论是一种显性的实体本体论,具有实体本原观的思维方式和体系哲学的方法两个基本特征。现代西方哲学试图超越实体本体论,却只是隐去了实体本原观,其哲学方法与传统本体论是一脉相承的,可称之为隐性的实体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本体论上的真正变革,既告别了实体本原观,又抛弃了体系哲学方法,是迄今为止惟一科学的本体论形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上的出发点,而不是理论推理的逻辑起点,故实践本体论仍是一种实体本体论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5.
司同 《前沿》2009,(11):44-47
"美是什么"的问题属于本体论的范畴,然而,无论是西方"肯定本体论","否定本体论",还是中国的"中和本体论"都持有一种独断论的解答。"差异论美学"认为,"发问即本体""本体即差异"只有将美学建立在差异本体论的基础上,揭示审美活动中的悖论性差异、张力性差异、多样性差异才能在追问中真正把握到美的本体。  相似文献   

6.
所谓辩证法的本质是指,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来说,辩证法的基础、本性、根源究竟是什么?是认识论的,还是本体论的?这在我国哲学界目前实际上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认为辩证法是本体论,这种本体论又是与人的实践、历史活动无关的本体论,其实是旧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它关于辩证法的典型表述是:“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宇宙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第二种看法认为辩证法是认识论,“是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7.
任何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观的指导下,对当前时代和社会根本性问题的反映.揭示科学发展观的本体论基础对于准确、深入地理解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那么,科学发展观建立的本体论哲学基础是什么呢?是自然本体论、神学本体论、物质本体论?还是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如果以物质本体论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体论哲学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发展动力和方法等问题就无法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本体论,以实践视角理解科学发展观,正确地理解了"以人为本"、发展动力和方法,才能深刻领悟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体论具有人之存在方式与时代性诉求的双重合理性。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在于抛弃那种寻求不变的实体和先验的逻辑构造,但却保留了作为寻求“解放何以可能”的本体论旨趣,在此意义上,国内学界赞成和反对本体论的观点都有偏颇之处,应该在充分理解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的基础上回应时代挑战和人类性问题,从而构建本体论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是在对传统本体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对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它经历了《博士论文》时期的“自我意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的“异化劳动”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的“实践本体论”的长期逻辑演变。  相似文献   

10.
李明 《求索》2008,(9):119-121
心本体论是唐君毅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唐氏对道德自我或超越本心这一中心观念的确立,并非以直接正面的理论思辨来达成,而是经由普遍怀疑和无限悲悯之情煎逼而出;基于从多层面、多维度对心之本体的存在及其根本特征之肯定、彰显与阐发,才得以确认字宙人生之真实性和内在价值。正是通过这种本体论诉求,表达了唐氏为“吾人之生命存在”“以立人极”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1.
《仁学》中的原道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的《仁学》具有深刻的本体论内容,表达出他对宇宙之道的强烈关注。要阐述谭嗣同的哲学本体论或道论,“仁”与“以太”显然是两个十分关键的范畴,他能颇富创造性地对其哲学意义作了新的诠释,并将二者结合起来。“仁”来源于中国的儒学,它首先是一个具有人文意义的道德概念。谭嗣同继承“仁”的人文意义,以通平等、自由等观念对其作了新的创发,使之成为对中国传统纲常名教的思想武器,然而,“仁”不仅仅体现人与人之间相“通”相爱的人文意义,又具有本体论意义,它是宇宙间天地万物彼此关联,相互感通的内在本质。仁的本体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97年6月14-15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兼评大孔子学说”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和香港中国文化研究基金会主席胡国事先生提出的“大孔子学说”,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特别是从方法论角度,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以及比较思维及其局限性作了反思。一、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及其批评的方法论思考欧阳康认为,在跨文化研究中,应注意到一种特殊的“文化口城”现象,即跨文化的隔障及其可能带来的文化误解。从本体论、社会政治学、认识论和价值论等四个方面来分析这种“文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马德宝近年来,由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引发了一场关于实践本体论的争论。这一争论的焦点是如何正确处理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的关系问题,与此相联系的是物质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哲学思维的本性的问题。只有正确地解决这三个...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以往我们把实践仅仅作为认识论的范畴,未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近年来有人把实践作为世界的本体,从中引出整个哲学体系,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不在于以实践本体论代替物质本体论,而在于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外部世界。循此思路,本文阐发了对世界的本质,对思维和存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物质概念的新探索出现不少成果。有的偏重于本体论方面,有的偏重于认识论方面。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历史观来统一本体论、自然观、认识论的,因此对物质概念的考察也应当从历史观的高度出发,特别要从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出发。笔者在《实践唯物主义:自然概念与本体论的一个考察》一文中说明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邸凯辉  ;刘叶涛 《求索》2008,(5):115-117
蒯因从其整体主义知识观和经验论的立场出发,提出了本体论承诺学,其中包括两个著名的标准:一是本体论承诺的识别标准,即“存在就是成为约束变项的值”;二是认可标准,“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本文通过详细诠释这两条标准,并沿着本体论承诺学说的识别、认可的脉络来细致建构本体论承诺学说框架和挖掘其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庆波 《传承》2011,(2):24-25
通过阐述传统哲学本体论的本质、特征及其缺陷,论证了现代西方哲学(包括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对传统哲学困境的解救的不彻底性。重点阐述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革命,此种解读消除了哲学的任何神秘性,使其回归到现实的根基,即人类的现实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8.
魏庆东 《求索》2013,(3):99-101
对于哲学有无本体论,学术上产生过很多争议。回归马克思的观点和立场上,我们认为物质第一性是马克思本体论的基础,是新唯物主义:现实的人的生命的存在、以一定的方式从事生产生活活动的个人,人们的存在,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物质生活的生产活动、物质实践、生活、生产力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马克思本体论具有集唯物性、辩证性、历史性、实践性、以人为本等多位性于一体的基本规定性。马克思本体论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对话及其对时代实践的把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解读人类本体论追求的生存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何哲学所承诺的“本体论”都只能是自己时代的产物,本体论哲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蕴藏着不同的对人类生存的最深切期望和关怀内容,而人类历史的发展又总是迫使现有的本体论哲学接受各种挑战和批判,使本体论追求的生存内涵在不断地自我反思和自我否定中得到澄明。  相似文献   

20.
将实际解释为包含事与理于自身之中的巨大螺旋结构是毛泽东对哲学理解的本体论起点;在本体论起点上,毛泽东促使哲学在中国实现了从本体论向认识论、从认识论到实践论的转向及方法论的转向;以一般和个别的螺旋为主轴的证实与发展无限循环的求是过程构成了毛泽东哲学观的不倦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