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在现代思想文化史上为中国哲学界定了研究视域、创新了研究范式、构建了范畴体系,对于引领中国哲学发展,规范中国哲学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大纲》提出的方法论原则并据此还原的中国哲学观,蕴含着张先生自己的哲学情愫及其对哲学问题的深刻思考,为其三十年代后期至四十年代正在形成的“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为一的新唯物论,奠定了理论基础。新中国建国后没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哲学综合创新之宏愿,是一代哲人的无奈,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道:“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国际友人诺尔曼·白求恩先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用自己的高超医术支援中国抗战,乃至奉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事迹因为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变得家喻户晓,至少很大一部分原因基于此。  相似文献   

3.
我的忏悔     
算起来,自己从教已有25年了,在漫长的教书生涯中,每当遥望故乡,一种无可名状的悲哀就撕扯着我的心。让我的灵魂不得安宁。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区建设是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下的产物。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的社区发展有其自己的特色,中国社区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正如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50年代以来,我国社区在权力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逐渐发展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行政形态,从改革开放开始逐渐建设新的社区制度”。本文主要分析中国国际化大都市社区发展的不同模式,并探索其发展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精神     
毛泽东在民族危难、抗日救亡之际,曾气吞山河地宣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鲁迅先生曾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有过这样精辟的论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先生还在《学界三魂》中坚定地指出:“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了,中国才有真进步。”  相似文献   

6.
李小婉 《世纪风采》2010,(11):26-29
一 1954年1月21日,美国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在美国康涅狄格电船公司的船坞下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以核燃料作为动力的潜艇。随后,苏联、法国、英国也相继拥有了自己的核潜艇。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大国的中国怎么办,中国何时也能够拥有自己的核潜艇?这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人挂在心头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每个人的梦,为中国梦奋斗,就是为自己的梦奋斗。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这样的民魂,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气神,它关乎国家成败、民族兴衰。  相似文献   

8.
王文 《前线》2023,(6):30-33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自2013年3月首次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响应。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公义、兼济天下、和合大同的优秀传统文化被不断发扬光大。在政治交往、军事安全、全球治理等领域,中国探索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崛起不同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弘扬国际主义精神,向他国分享与传授中国发展经验,让发展果实造福更多国家和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漫长且持续的过程,中国将更加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1,(15):4-4
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90年、在全国执政62年、领导改革开放33年,推动中国发生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深刻变革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从本国国情出发,依靠自己力量开辟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张映勤 《党课》2012,(18):95-97
面对莫高窟的藏经洞,我有一种莫名的悲哀。洞不大,只有丈余见方,像是老式窑洞的里外间,里面黑洞洞的,空无一物,那些举世震惊的敦煌遗书早已被搬运一空。可悲的是,五万多卷经卷只有很少一部分保存在我们自己的博物馆里,大部分被洗劫到国外诸如英法俄等十几个国家的图书馆里。  相似文献   

11.
阅读应当被看作是人类的一个文明的行为。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就是同样的历史。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迷人的、最值得赞美的、也是最经得起审美的一个姿态,是阅读的姿态。不论是你坐在桌子跟前,还是说很休闲的时候躺在床上,甚至是坐在厕所里,我都以为是人世间最优雅的一个姿态。那么,这个姿态在一个人的童年、少年时代我想他就应该有的。我们常常说,这个人有书卷气,我们在给这个人做这样一个评价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这个人是世界上最有质量的人。书卷气哪里来?书卷气就是通过长期的阅读慢慢形成的。它从人的灵魂与骨头、从人的眼底无声无息地散发出来。我在北大讲过这样一个事情,我说.如果有一些人不阅读.造物主造出的这个人质量其实是很差的。我见过许多先生.这些先生我对他们很崇敬,但是有时候我暗暗地一想,这个人如果不读书,他将会怎么样?他们长得很丑,长得很不好看,唉,就是通过阅读。这个时候他产生了一种气质。这个气质我认为是人世间最美丽的东西。这时我发现我面前站着的那个个子矮小的先生,是世界上最伟岸的人。  相似文献   

12.
戊寅春节前夕,欣闻周荣生先生被中国文联授予“97中国画坛百名杰出画家”的称号,很想去采访他,但因杂事缠身,未能如愿。春节一过,在周先生春意盎然的画室中,我采访了他。周荣生先生现任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是内蒙古文联的专业画家。他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在调入内蒙古美协前曾长期在呼伦贝尔盟工作。他自六十年代末开始绘画创作,在近三十年的艺术实践中,虔诚勤勉、笔耕不辍,善于学习,上下求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在当今中国画坛颇具声誉,是中国画创作的骨干画家和自治区中…  相似文献   

13.
姜燕鸣 《当代贵州》2010,(17):57-57
提起国酒茅台,著名的翻译家过家鼎先生想到更多的,是它在我国对外交往中所发挥的神奇作用。对此,过先生总会饶有兴致地讲述自己担任中国驻马耳他共和国大使时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14.
梁衡 《当代贵州》2007,(6):52-53
在人生的众多缘分中,情缘是最基本的,因情缘而进一步结成家庭就有了血缘,进而使民族、社会得到延续。一个人没有爱过人或被人爱。就少了一大缘,是一悲哀;有爱而无家,又少了第二大缘,又是一悲哀。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学者。他生活在中华民族历尽苦难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为寻求中国的出路而进行艰难的探索,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蔡元培先生是这样的知识分子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并具有自己的独特的  相似文献   

16.
点击假球     
郑志 《党建文汇》2002,(2):38-38
近日,广州吉利集团正式退出中国足坛。企业退出足坛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在吉利之前已有大连万达、前卫寰岛、广州松日、吉林敖东、沈阳海狮等一大批企业集团与足球说了“拜拜”。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不能不让我们对中国的足球环境感到悲哀。  相似文献   

17.
世界观形成于人从"我"的角度看待自己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构建中国哲学必须从认识自己开始。人类能够意识到自己,即获得了最具根源性的创造能力。认识自己既是人类运用、发挥这种能力的唯一途径,也是可能迷失自己、荒废自己宝贵能力的无形陷阱。精神劳动者在追问自我的精神探索中发现了真实的我,也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文化。中国文化的本体是先哲发现的真实的我——君子。中国文化的核心即中国人的世界观理论。构建中国哲学,需确立可使中国人的世界观理论跻身世界哲学学术平台的哲学观念——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形成于人在自我认知中发现的真理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快乐大叔 《党课》2009,(8):96-98
马三立先生是著名的相声大师,活着的时候,是国内“辈分”最高的相声演员。去世后,人们又把他尊为中国的“相声泰斗”。马老的相声段子,比如稻豆你玩儿》,已经成为华人世界耳熟能详的“段子”。其实,马老的一生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逗你玩儿”,在逗观众乐,在为这个世界带去欢笑。即使是在他受到不公正的迫害、事业低潮时期,他依然积极向上,以自己的豁达乐观来感染身边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9.
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文豪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百多年后,我们进入了一个励志畅销书阅读的时代。每年都有几本畅销书在读者嘴边流传,相信很多人读过《把信送给加西亚》、《邮差弗里德》。总之,这样100来页,定价在20元以内的书有很多。有这样一个感觉,这样的书看得越多,越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其实读书后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正是读书人最大的悲哀。  相似文献   

20.
反思精神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又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神内涵相一致,是我们牢同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现实参照和重要力量源泉。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认为:所谓反思,就是人类精神反过来以自己为思考对象。人类精神生活的主要部分在于认识,换句话说,哲学是对于认识的一种再认识。对于认识的再认识,就是认识反过来以自己为认识对象,这就是认识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