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里格斯是 2 0世纪美国著名的行政学家。他从比较的角度 ,运用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发展中国家的行政问题 ,创立了新的行政理论体系 ,使行政生态学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 ,并在行政学理论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成为行政生态学、比较行政学和发展行政学的创始人。本文对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及其对我国的行政学研究的借鉴意义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
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的时间不长,尽管与其他学科相比只能算是新生代,但也应该象其他学科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理论来源.行政学研究主要的理论来源是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在此基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原则,在理论维度上.逐步深入对自身范式(官僚制行政、新公共行政、民主制行政、新公共管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自1987年产生以来,行政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中,行政学经历了多次学科研究范式的转变,从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正在向新公共服务这方面迈进。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登哈特夫妇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此理论的提出对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理论与公共行政学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生态理论引入到行政学方法论的研究当中,这本身反映了行政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理论创新和其学科体系建设中的进一步完善和一种尝试。本文拟从影响行政的诸生态环境因素着手,论述它们与行政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此来阐明行政生态学的理论范式和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5.
比较政治学是一门十分独特的政治学分支学科,其"比较"的方法使其讨论主题、理论视角、研究方法、分析技术等都与学科内其他分支学科相异。作为一门学科的比较政治学兴起于上世纪50至60年代的美国,这既与行为主义革命密切相关,也显著地服务于美国自身的战略考量。作为有影响力的大国,中国学界自然高度重视比较政治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学界在大量译介西方比较政治学经典理论的基础上,逐渐消化吸收相关范式和研究方法,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自身发展逻辑,使作为中国的比较政治学学科渐趋成熟;但不可否认,我国的比较政治研究也表现出相当的乏力和迷茫,不但面临法理——制度主义、发展主义和后发展主义的范式冲击,也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上深陷多元化讨论,还面临学科研究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矛盾。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国际合作研究呈现出几个明显的历史特征:时间上,国际合作研究主要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空间上,国际合作研究真正诞生于美国.理论载体上,国际合作研究主要存在于新自由主义理论中.国际合作研究发展的历史特征受到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历史的深刻影响,国际关系学发展历史中的"国家知识霸权"的演变、"范式知识霸权"的更替、"大争论的学科发展模式"、"着重于行为研究和语言研究的重大知识革命"对国际合作研究具有重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际合作研究为何呈现出这样的时空特征和理论特征.这种分析是从国际关系学科史的视角出发的,而且是一种单向度的分析,强调国际关系学科史对国际合作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军队政治工作学的学科定位 ,不仅关系到这门学科的发展方向 ,而且关系到这门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 ,同时 ,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这门学科的性质和地位 ,有利于在实际教学中优化这门学科的课程结构。军队政治工作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其理论体系日趋丰厚 ,并形成了多种子学科蓬勃发展的局面 ,如军队组织工作学、军队党建学、军队人事管理学、军队纪检学、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在一代代学者的努力下 ,这些子学科的基本理论得到了相当深度的研究和阐述 ,具体操作的原理和方法也得到了很好的归纳与总结 ,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在一大批硕士和博士…  相似文献   

8.
范式的形成是行政学成熟的标志,范式的转换是行政学演进的坐标。行政学在百余年的发展中经历了怎样的范式转换,是行政学人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行政学范式转换抑或演进进行了研究,但是理论演绎的多,经验研究的少。通过210本行政学教科书内容的研究,对传统行政学和公共管理学进行比较,以及对行政学的范式转换抑或演进进行经验检验,发现从传统行政学到公共管理学,虽然在内容安排上有差异,但只是在相同的"管理主义"价值观取向下进行的不同的制度安排和技术设计,行政学范式没有发生转换。  相似文献   

9.
<正> 近几年来,行政学迅速成为一门得到广泛重视的学科。行政学的深入研究导致若干分支学科。如行政组织学,人事管理学、领导学、财务行政学、行政决策学等。由于这些学科相对独立,它们为了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不断地“争夺地盘”,使行政学与其分支学科出现了较多的交叉内容。另外,行政学与原有相关学科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叉内容。如何在教学中科学地处理好这些交叉内容的矛盾,本文就此作些探讨。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既开了行政管理学,又开了以上我们所说的行政学的若干分支学科和相关学科。这样,在教学中,处理  相似文献   

10.
循着学科的定义和女性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发现,女性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在学科概念的学术层面具有合法性.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女性学目前所遭遇的是学科行政和社会合法性困境.可从三个方面推进当前中国女性学学科建设和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女性学理论体系,夯实理论基础;充分发挥女性学跨学科的特点,使女性学与其他学科之间进行跨学...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公共行政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日益显现其主导范式地位的同时,也遭到了来自多方面的质疑乃至尖锐的批评,而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种种异议中最具有替代意义的新理论模式当数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试图在承认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改进当代公共管理实践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并摈弃其固有缺陷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更加适合于现代公民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 ,面对新环境的挑战 ,公共行政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正寻求新的定位。新制度主义、网络理论、治理理论将是指导公共管理的三个主要理论 ,而行政联合将是应对挑战的新的公共行政实践。总之 ,公共行政学的这些变化使它重新找到在政治科学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公共管理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管理"并不是"重塑政府"的理论,也不是行政学发展的一个新的理论范式.在某种意义上,它恰恰是西方的工具主义精神的复辟.从学科结构上来看,公共管理的概念所表明的只是与"行政管理"、"公共行政"有所不同的研究领域.如果把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理论来加以介绍和建构的话,是有着方向性的错误的,但是,如果把公共管理的问题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探索重塑公共行政公共性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后期,随着官僚制理论征服了公共行政实践,公共性的缺失引起了行政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对其作出了严厉的批评,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重建公共行政公共性的方案。其实,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回归不是一个简单地要求公共行政重新获得公共性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对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作出重新定位的问题。从理论来看,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行政学研究的技术中心主义路线,让从属于公共性的价值统领行政管理技术。就行政实践而言,公共性的回归则意味着政府目标的重构,即从政府本位主义转向以社会为中心。也就是说,公共性的回归是治理模式的重构,是朝着建构新型民主治理模式的方向政府改革运动。对于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回归而言,无论是新公共行政运动的理论畅想还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努力都是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只有在理论与实践对公共性的共同追求中,才能有效地解决公共行政“公共性危机”的问题,从而建立起拥有实质公共性的公共行政。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治理活动中市场神话的确立,公共行政陷入了一场严重的身份危机之中。作为20世纪公共行政理论的主要贡献者,美国行政学界在这场危机中做出了许多尝试,提出了应对危机的三种途径。以黑堡学派为代表的学者群体开展了一场重建公共行政的理论运动,试图重建公共行政的宪法身份;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学者群体则着眼于公共行政的“公共”方面,试图寻找到公共行政的精神;以登哈特为代表的学者群体从公民参与的角度出发,更新了公共服务的内涵,并试图根据公共服务的概念来重构公共行政的身份。在某种意义上,这三种途径都只是对近代政治传统的简单回归,因而无法解决通过政治与行政的分离而产生,现在则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中的公共行政的身份难题。公共行政的身份危机仍然悬而未决。  相似文献   

16.
新公共行政学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第三次明诺布鲁克会议的召开以后更是将关注的重点投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而其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更是转型时期中国行政改革的最大阻力。参照罗尔斯关于公平正义的界定,从分配、起点、社会排斥的层面解读中国改革中的不公正问题,进而按照弗雷德里森关于新公共行政理论的论断,提出从制度层面解决转型期中国行政改革的不公正现象。  相似文献   

17.
理性官僚制:危机、突破与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时代的发展 ,也由于各个阶段不同的现实需要 ,以及各理论学派观点的差异 ,由威尔逊和韦伯等创立的理性官僚制在近百年中先后经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主义、公共选择理论等不断丰富与发展。特别是 1980年以来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理性官僚制进行大胆批判并欲求在理论范式上突破这种盛行于公共组织百年的官僚体制。然而 ,客观地分析历史与现实使我们发现 ,对理性官僚制的创新与挑战 ,动摇不了这一古典制度范式在公共行政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所谓突破其实在某些方面体现了官僚范式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契约精神是基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而必然呈现的一种以实现人类基本价值为依归,包含平等、自由和人权等一系列价值命题的民主精神,反映了人类理性的价值追求。当代中国由于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在公共行政领域存在契约精神的缺失,因此,把契约精神当作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理念来加以倡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公共管理的创新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西方公共部门管理研究出现了由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向"新公共管理学"的范式转变."新公共管理"既是当代西方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新理论形态,又是当代西方政府管理的新实践模式.研究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借鉴其经验教训,吸取其理论成果,对现阶段我国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