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玉珍 《求索》2016,(4):188-192
上古时期人们所认为的“神”的世界,其实是无比强大的外部世界和当时人力局限二者产生冲突后衍生出来的“第三世界”,只是当时人们无法自知这一点。“神”的世界主要通过宗教祭祀仪式展示出来,并非纯虚化的世界,具有实体存在的形式。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与上古神话生成的内在逻辑理路来分析,先民受万物有灵观念影响,“神”是先民根据自身“原型”,将自我形象高大化了的结果,是先民“自我”意识觉醒前的一种尝试和探索,神力主要通过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负责人神沟通的巫祝来体现。上古时期规模化的宗教祭祀活动表达先民最基本的生命诉求,其中有意识无意识地生成了上古神话中的诸多神,以祭祀活动表现人对神的依赖,神对人的护佑,人神的互化,从而成就一种神圣的人格,成为人们尊崇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试论贵州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原始宗教产生的根源的基础上,对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原始宗教在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形式上的诸种遗存现象,作了叙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原始宗教的定义及所包含的基本概念进行较详细分析说明,指出原始宗教是宗教的早期或原始形态。认为原始宗教最早始见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早期智人阶段,图腾崇拜是最早的宗教形式。  相似文献   

4.
论原始宗教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原始宗教发展可以分为三大阶段,并分析了原始宗教在其发展阶段的主要宗教形式,指出原始宗教的一般发展过程就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双方的矛盾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黎族原始宗教崇拜的成因及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思莲 《新东方》2011,(5):43-46
海南黎族的原始宗教崇拜主要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从黎族五支系崇拜内容入手,从主客观两个纬度来探讨黎族宗教情怀的成因,并分析这种宗教崇拜所深藏的文化底蕴,可以发现其哲学思想的萌芽和服饰文化的形成都与其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侗族以万物有灵的宗神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为主要内 容的原始宗教形态。指出侗族的原始宗教是其社会历史发展的反映。作为传统文化的原始宗教 具有历史的制约性和现实的直接性。在建设新文化的今天要重视传统,又必须走出传统,要吸收 外来文化,又不能盲目全盘接收。  相似文献   

7.
从原始时期起,水族乐舞文化就分作巫祭之乐和民乡之乐两种文化趋向,并由此产生出水族文化的雅俗分流,贯穿于水族历史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与祭祀、巫祭有关的舞蹈,舞蹈者一般头戴冠饰或羽饰,手执法器。其舞姿表现为双手上举,仰天敬神,崇拜上方;与生产生活内容有关的舞蹈,舞蹈者一般不戴冠饰或羽饰,不执法器。其舞姿表现为双手下垂或平伸,有时连臂环绕,多为集体舞,是水族先民娱神娱人的民间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8.
姜颖 《思想战线》2001,27(5):97-100
拉祜族的原始宗教与其传统的伦理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伦理道德中的不少内容都是由原始宗教中的信仰、禁忌所构成的,伦理道德的传承和维系也大多由原始宗教中的神秘力量来控制.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应处理好原始宗教与建设现代伦理道德的关系,改造和废除落后、腐朽的内容,弘扬和提升有益的、积极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面具艺术是一种全球性的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化现象,它是随着巫术文化而产生的,是源于原始巫术和图腾崇拜。面具上的装饰纹样、色彩与装饰的造型都是为宗教服务的,并且是随着宗教的影响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彝族地区仍保留着较完整的原始宗教禁忌习俗,同时,彝族的原始宗教禁忌也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变革.本文通过对彝族原始宗教禁忌的起源、表现、特征及在当代的演变和发展趋向的论述,以图解析当代视野下的原始宗教禁忌.  相似文献   

11.
万东升 《传承》2008,(12):108-109
当代中国彝族地区仍保留着较完整的原始宗教禁忌习俗,同时,彝族的原始宗教禁忌也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变革。本文通过对彝族原始宗教禁忌的起源、表现、特征及在当代的演变和发展趋向的论述,以图解析当代视野下的原始宗教禁忌。  相似文献   

12.
景颇族原始宗教文化,是景颇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景颇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表现形式。 景颇族原始宗教巫师(董萨),在对大自然的崇拜过程中,创造出了木代南(木代鬼)、占南(太阳鬼)、占苦南(太阴太阳鬼)等190多种有名有姓的鬼魂形象。景颇族原始宗教巫师(董萨)均为男性,一般世代沿袭,不脱离生产,多为贫寒的农民。按其对景颇族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社会经历和能力的大小分成斋瓦、嘎董萨、大董萨、  相似文献   

13.
“孕育仪式”是农耕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是许多农耕民族都曾存在过的农业祭祀。作为古老的原始宗教祭仪,它寄寓着农业民族的许多观念和信仰,在农耕社会中经历着传承和蜕变的历史演进过程,近代许多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中还有遗存。透过“孕育仪式”的文化表象,我们依稀看到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把握自然规律过程中所走过的一段曲折而漫长的经历。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多元宗教生态文化及其形成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中所体现的生态文化理念,通过制约民族地区群众的社会经济行为方式对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在对不同的传统宗教生态文化的特点进行系统归纳的基础上,我们对民族传统多元生态文化的形成特性也进行了总结,发现其在历史上从内容、功能、传承性等方面构成了一个广泛的自然生态保护体系,它的多元性不仅体现在宗教伦理观的不同,还和各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生产活动紧密联系,有很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系统的适应性特性。  相似文献   

15.
华南少数民族妇女与宗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妇女是华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社会角色。一方面,女性宗教偶像崇拜表现较为突出,形式多样。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妇女也积极参与各种宗教活动,充分发挥社会性别的功能特色。进一步丰富了华南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的发展内容与特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少数民族妇女在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直苴在村公所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地区,许多从远古时期就流传下来的文化现象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着。直苴彝族的宗教信仰具有原始、古朴的特征,其功能也具有独特规律。  相似文献   

17.
定型于农耕社会的华夏文明,其文化之根的信仰和伦理体现了农耕文明的特质。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形成的祭祀活动根源于、归结于、检验于社会生活,且以农耕时代人—人、人—天关系之体验为基础,带着虚神实祖的文化内核进入到文化这种群体免疫系统和身份认同系统。并通过循环机制促使文化的发展以及群体成员的身份认同,祭祀仪式的重复性则为文化意义的循环和再生产提供必要的外力。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在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重视对汉族及周边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吸纳,使之与自己的民族宗教文化相融合,从而创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体系。土家族的宗教信仰在不断的演进和转化中,向人们提供了积淀深厚、色彩斑澜的历史信息,并成为人们解读土家族文化的主轴和核心。  相似文献   

19.
周方圆 《传承》2009,(14):160-161
我国传统岁时节日源远流长,经历了从单一的祭祀型节日到综合的娱乐型节日的演变,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可以说是大部分传统岁时节日的最早雏形,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原始宗教信仰的淡化,为人为宗教的渗入提供契机,"人为宗教"在利用岁时节日宣传自身的同时,也对节日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岁时节日源远流长,经历了从单一的祭祀型节日到综合的娱乐型节日的演变,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可以说是大部分传统岁时节日的最早雏形,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原始宗教信仰的淡化,为人为宗教的渗入提供契机,"人为宗教"在利用岁时节日宣传自身的同时,也对节日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