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前线》2017,(12)
<正>大禹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并因为治水有功而成为帝王。他的儿子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大禹的诞生尧帝时代发生大洪水,鲧盗取天帝的息壤阻拦洪水,激怒了天帝,天帝令火神祝融处死了鲧。鲧被杀之后,尸体一直没有腐烂。天帝害怕鲧复活,就派人用刀划开鲧的肚子。从鲧的肚子里飞出一条龙,直上云霄。这条龙就是鲧的儿子大禹。关于大禹的诞生有两种说法,这是其一。第二种说法是,鲧的妻子有莘氏住在汶川(今  相似文献   

2.
古代水利的三件要事说起水利,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大禹治水,会想到他的父亲鲧因治水不当、无果而终,先是被流放,后又被杀死。大禹临危受命,子承父业接过治水重任,一改其父治水理念,“因水以为师”,变堵为疏,长年辛劳,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获得治水成功,使得“水由地中行,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大禹因此成为中国治水事业的圣祖先师,受到尊崇。  相似文献   

3.
正尧舜时期,黄河流域洪水经常泛滥,危及百姓生活和生命安全。为此,尧命鲧来负责治水,鲧认为洪水之所以危害百姓,是因为没有把它管起来,所以,他管水的理念就是"堵",水来土掩,造堤筑坝,试图把洪水围住、管住,结果是洪水冲塌了堤坝。鲧管水九年都没有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后来,舜又根据百姓的意见命禹继续完成这个重大任务,禹接受鲧管水失败的教训,改管水为治水,变硬堵为疏导,顺应水向低处流的自然之理,  相似文献   

4.
《江淮》2010,(2)
<正>相传帝舜时代,天下遭遇特大洪水,鲧受命治水,采取"堵截"之法,结果堵不胜堵,水害更烈。后来禹接手治水,吸取其父治水教训,变"堵截"为"疏导",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疏导与渗透     
疏导,本是一种治水的办法。相传大禹的父亲治理洪水,堵而不疏,治水失败。而大禹继承父志,采用疏导之“妙方”治水成功,从此,大禹成为千古流传的杰出人物。 由“大禹治水”想到做人的思想工作,道理无不相似。疏导,运用到思想工作中,也将是一个极好的方法。疏导,就是疏通引导。所谓疏通,就是广开言路的基础上,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帮助人们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分析问题,把群众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相似文献   

6.
夏禹治水是一则古老的、深含哲理的传说。相传在距今约四千多年的尧舜时代,中原地区洪水为患,浩浩荡荡,漫山遍野,人民不胜其苦。尧派夏部落的鲧去治理。鲧治水九年,用的是筑堤防堵的办法,但洪水一来,冲垮了堤坝,水害反而更加严重。鲧防堵失败,他本人也遭放逐而死。舜继尧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接受了他父亲防堵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的办法,和人民一起凿山导河,开挖沟渠,引导洪水向低处流,从江河归于大海。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未入,治水终于取得成功。人们  相似文献   

7.
远古时代,中华大地曾有过一次洪水泛滥。古人形容其为“汤汤洪水方割(割乃为害之意),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面对洪水,老百姓到处逃生,甚至爬到树上,苟延残喘,等待救援。当时的圣君尧,就命大家推荐的鲧治水。鲧奉命治水,兢兢业业,用湮的办法堵水,据说还从天上偷来能不断生长的息壤湮水,可水不但没被湮住,反倒越来越凶。老百姓的痛苦未见减轻,且日益加重。尧一怒之下,把鲧殛于羽山,命鲧的儿子禹接着治水。禹临危受命,有人私下劝他,说你阿爸治水不成被处死了,你还是不要接受这个任务,免得走上你阿爸的不归之路。禹尽管心里因阿爸被处死十分…  相似文献   

8.
许多故事,都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近日出差,从杭州到绍兴,再从绍兴回杭州,听了济公的故事,再听大禹的故事,然后又听法海的故事。我突然发现,三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想为百姓、为别人做一点好事;其次,他们都有一定的“号召力”或者“法术”。只是由于每个人的认识不同、方法不同,所以做出来的效果也不同。有的千古流芳,有的万众骂声。大禹的做法是以身作则,唤起民众。绍兴有座大禹陵,陵前有这样一副对联近出了大禹的做法:“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大禹新婚四天,便离家治水,并从…  相似文献   

9.
治国必治水,千古之垂训。 毛泽乐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战略家,而且是当代之大禹,治水之元勋。  相似文献   

10.
冯玉祥有一首咏李冰父子建都江堰的诗:李冰不过一太守,治水跟着大禹走。不做大官做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作为赫赫有名的将军,能从李冰父子治水的业绩中悟出不做大官做大事,芳名千古永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价值目标之说,并称“此之谓不朽”,将其奉为人生之至高境界以追求。大禹,即是这样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当然众多历史人物不可能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样样具备,况且三者之间又存在着相辅相成和正反参差的复杂情形,如有功而无德者有之,德好而无功者有之,但大禹无疑是立德立功的楷模和典范。尽管他在立言方面并未给后人留下什么述作,但却以治水有功以及建立“有夏”而彪炳史册,家喻户晓。治水与国家的建立密切相关。马克思就曾说过,国家,特别是东方国家,作为一种公共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12.
王永孝  陈寿富 《党建》2009,(3):16-18
滚滚湔江,述说着一对羌藏连理的大爱绝唱!巍巍羌山,闪耀着一对英雄夫妻的生命之光!四川北川,治水英雄大禹的故乡,我国惟一的羌族自治县。其独特的高山峡谷气候,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原始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13.
冬花之歌     
冯玉祥有一首咏唱李冰父子建都江堰的诗:“李冰不过一太守。治水跟着大禹走。不作大官作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作为赫赫有名的将军.能从李冰父子治水的业绩中悟出“不作大官作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的道理。实在是对今人的一种引导。他的这种“作大事、留芳名”的悟性尤为值得今人去学习和景仰。  相似文献   

14.
冯玉祥有一首咏李冰父子建都江堰的诗:“李冰不过一太守,治水跟着大禹走。不做大官做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作为赫赫有名的将军,能从李冰父子治水的业绩中悟出“不做大官做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的道理,他的这种“做大事,留芳名”的悟性值得今人学习。  相似文献   

15.
禹州曾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我省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禹因治水有功在此受封“夏伯”,禹之子启继位之后,于禹州境内的钧台大宴天下诸侯,从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又有“华夏第一都”之称。以煤炭丰富著称的禹州有驰名中外的钧瓷,有国家闻名的中药材市场。故禹州还有“煤海、瓷都、药乡”之美誉。  相似文献   

16.
上古时候,沧海横流,江河无序,洪水泛滥,百姓遭殃.洪水冲塌了房屋,淹没了良田,淹死了无数人.尧帝从群臣中选择能人去治理,人们推举鲧去干这件事.鲧采用筑堤堵水的办法,堵来堵去,这儿堵了,那儿又开了,劳民伤财,一事无成.尧帝便把鲧处死了,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理洪水.  相似文献   

17.
以邻为壑     
正语出《孟子·告子下》,原谓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水是顺应水的本性进行疏导,所以大禹把四海作为水的去处。如今你治水,却把邻国当作沟壑,把灾祸转嫁给别人。"  相似文献   

18.
水患?人患!     
近日,观看影片《大禹治水》后,不禁热泪盈眶。为了根治水患,大禹尊奉父命,三过家门而不入。然而在他长达13年的治水历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却不是引流之险、劈山之苦,而是人心的焕散。为此,这位顶天立地的治水英雄也曾喟然长叹曰:水患未除,又添人患。借古察今,感慨万千。九八抗洪既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亿万军民鏖战洪魔的恢宏历史画卷,也向我们全面深刻地透视了水患与人患的辩证关系。首先,滔滔的水患其根源在于人  相似文献   

19.
昔日,禹城因大禹在此率众治水而得名;今朝,禹城因“功能糖城”而光耀世界。 2005年11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授予山东省禹城市“中国功能糖城”荣誉称号。这是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对外授予的功能糖产业的惟一一个荣誉称号,也藉此向世人宣告了禹城功能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地位。人们不禁要问,禹城为何能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20.
吴钩 《廉政瞭望》2013,(20):45-45
“司法独立”是现代西方社会普遍采用的一项分权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古代社会就没有“司法独立”的观念。中国最早的大法官皋陶曾对大禹说过一句话:“天叙有典,勒我五典五敦哉!”皋陶认为,法律与法官的司法权来自上天的赋予,而不是世俗的权力王所授予。这便是司法独立的法理渊源,从这里衍生出独立于世俗权力王的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