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传承》2012,(15):98-100
广西铜鼓数量最多,分布量最广,类型较全,实为全国之最。而且数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对外交往礼仪中,都用我公司生产的铜鼓作为赠送贺礼。  相似文献   

2.
张俊 《当代广西》2011,(9):56-56
“镇寨之重器、传家之至宝”,这说的是壮、瑶等少数民族传承了两千多年的铜鼓。在全世界现存的2400多面传世铜鼓中,河池就拥有1458面,占世界传世铜鼓的60%以上,在东兰县就有传世铜鼓612面,占世界铜鼓藏量的四分之一,占中国馆藏量近一半,被誉为“世界铜鼓之乡”。  相似文献   

3.
叶之声 《创造》2021,29(10):82-84
铜鼓起源于云南.2000多年来,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以及东南亚国家,都有使用铜鼓的习俗.我国共出土了2000多件铜鼓,它们被分为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和西盟型8个类型,其中除了北流型和灵山型,其他类型的铜鼓在云南都有发现.  相似文献   

4.
鸟居龙藏是日本著名的民族学先觉者,1902年10月至11月曾到贵州调查。本文是他对在贵阳附近收集的布依族铜鼓的研究报告,采取与西方学者对华南地区和东南亚铜鼓的研究成果而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自己收集到的布依族铜鼓属于晚期类型。译者指出: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鸟居借比的铜鼓原形资料,经当今学者研究均属次生形。  相似文献   

5.
程木 《当代广西》2010,(16):54-54
旧州镇位于灵山县西部,距县城61公里,曾是隋至宋时的钦州治地,因此得名旧州。旧州镇历史悠久,至今还保存“钦州故城”遗址,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的铜鼓岭曾出土多面“灵山型、”铜鼓,铜鼓岭也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6.
董迅 《今日民族》2006,(2):41-42
云南是铜鼓之乡,在岁月的长河中,云南出土了许多造型各异,制作精美的铜鼓。其中,铜鼓图案也各不相同。船纹在铜鼓图案中占主导形式,如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战国铜鼓青铜器,铜鼓上船纹装饰布局形式多样,技法上变化也很大。并非所有的铜鼓上都有船纹,它只出现在“石寨山式”的一部分铜鼓中。所以被称为石寨山式,云南晋宁石寨山的古墓群出土的这种铜鼓数量最多。船纹流行的年代,开始于战国后期,极盛于西汉时期,到了东汉以后,便衍化成一种抽象化的图案——变形船纹。铸有船纹的铜鼓,出土的地点计有云南的晋宁、江川、文山、广南、云县、腾冲等地。船…  相似文献   

7.
1902年,奥地利学者F.黑格尔首次将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古代铜鼓分成4个类型.1993年,日本东京大学今村启尔教授将黑格尔第Ⅰ类型铜鼓分成石寨山系和东山系两个亚型.现在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依据器形和花纹的区别,将黑格尔Ⅰ型铜鼓分为石寨山式、文山式、东山式3个亚型,并讨论3个亚型的源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对黑格尔Ⅰ型铜鼓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彝族是制造和使用铜鼓的民族一员。不仅在彝族聚居的地方发现有铜鼓的考古资料,而且在彝文文献里有制作和使用铜鼓的记载。彝族在历史上曾经是使用铜鼓的民族,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滇、桂边境的彝乡村寨,铜鼓礼俗还保存在节日文化和“腊摩”的彝巫文化之中。彝族英雄史诗(铜鼓王)的发掘、整理和公开问世,更有力地证明彝族是使用铜鼓的民族。  相似文献   

9.
铜鼓     
《今日广西》2010,(5):52-53
广西是古代生产和使用铜鼓的重要地区之一,壮族先民“濮人”是铜鼓最先的铸造者和使用者。“濮在周等爵称子,与楚同一等级,地位不低。”在花山壁画中,图中人物举手向上敲打铜鼓的图案出现多处,说明铜鼓早已在壮族先民的心目中有了重要的地位。铜鼓的历史已有2000余年,铜鼓的品种有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它们都是铜鼓工艺的精品。  相似文献   

10.
在莽莽罗霄山脉北端,铜鼓,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赣西北这片广袤的绿色林海中。铜鼓,曾以自己辉煌的历史名垂史册,彪炳千秋。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亲自在这里点燃过“秋收起义”的圣火;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一度成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大革命前期,铜鼓有人口15.9万,而到1949年,全县人口已不足5万,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英雄的铜鼓人民奉献了一万八千多优秀儿女的生命,占江西全省在册烈士的7%,而更多的则是长眠于这块土地上的无名英烈。  相似文献   

11.
陈黎明 《当代广西》2014,(22):58-58
正11月11日晚,随着阵阵悠扬的音乐声响起,为期两天的第十届(2014)"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以下简称"红铜鼓"展演)落下帷幕。本届"红铜鼓"展演被文化部列入2014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系列活动之一,参赛节目和获奖节目的数量均是历年之最,共收到参赛节目544个,比上届的171个增加了373个,同比增长3倍左右;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书法、美术、摄影等艺术门类,通过4个板块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参与院校的艺术教育成果。经过专家评委的认真评选,最后评出三等奖37件、二等奖65件、三等奖90件,同时评出了一批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  相似文献   

12.
水族的铜鼓及社会功能浅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水族现存铜鼓的分布特征、来源、型制、纹饰,文章认为铜鼓作为水族人民崇敬的器物,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器和财富的象征等作用。文章还对水族铜鼓的演奏方法、铜鼓舞蹈的演变、表现形式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侗族与铜鼓     
铜鼓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打击乐器,多在节日或某些隆重的场合使用。铜鼓体如圆墩,平面曲腰,中空无底,两旁有耳,花纹奇异。铜鼓也是西南少数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物。自从汉代伏波马援将军征战骆越获得骆越铜鼓以后,西南地区屡有铜鼓出土,文献对铜鼓的记载也不绝于史。直到现在,西南的许多民族在节日集会时还使用铜鼓,珍贵铜鼓。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铜鼓之海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鼓是我国古代西南民族的文化特征。它不仅在国内多有发现,而且曾经传播海外。研究此项问题,不仅涉及中外文化交流史,而且与我国古代航海史有关。所惜资料极少,目前研究者不多。本文试就铜鼓外传地区、航路、族属与航船及其影响,提出一点极为粗浅的看法,以作引玉之砖。地区与航路铜鼓海外传播的国内出发路线。考古发现证明,源于云南西部地区的铜鼓,当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纪要认为,在古代铜鼓研究中,综合性研究与理论性研究有所增强;铜鼓文化属青铜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铜鼓文化研究应与现代民族民俗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正>行走西南大地,总能不期而遇一种古远宏壮的金鸣之声,振振于山川湖泊、城市乡村,仿佛穿越时光而来。这是铜鼓金声。历经2000多年,铜鼓俨然成为西南各民族的一个文化象征。尤其在广西河池西部、南部的红水河流域的壮、瑶、苗族村寨,铜鼓更是伴随着多彩的民俗活动成为广西独特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7.
魏培 《传承》2011,(8):70-71
广西是中国发现铜鼓最多的地域之一,且这些铜鼓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其中尤以蛙类纹饰最为引人注目。通过分析蛙类纹饰在铜鼓上出现的情况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入研究广西各民族先民的艺术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8.
石磊 《传承》2011,(22):70-71
广西是中国发现铜鼓最多的地域之一,且这些铜鼓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其中尤以蛙类纹饰最为引人注目。通过分析蛙类纹饰在铜鼓上出现的情况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入研究广西各民族先民的艺术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9.
壮乡铜鼓     
龙符 《今日民族》2003,(5):44-45
铜鼓,壮语称为"音东".壮族的铜鼓,既是乐器,也是礼器,又是法器.古代战争敲铜鼓宣战、助战;祭祀时敲铜鼓,以示祀礼;节典要敲铜鼓,丧葬要敲铜鼓,开春播种时,亦要敲铜鼓.壮族把铜鼓当重器、宝器、神器崇拜,世代传承.可以说,壮族铜鼓,是壮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和结晶.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跨国多民族共享的区域文化,其研究是一个国际性、综合性的重要研究领域,中国学者应该与时俱进,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铜鼓学,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亦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和需要,有助于突破和超越该研究领域西方视角的局限性。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铜鼓学不仅必要和重要,而且可行,因为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的主体自古至今在中国,中国已掌握了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研究的主导权,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铜鼓学不是要自我封闭,建立一个自说自话的体系,孤芳自赏,而是要超越西方话语体系,摒弃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桎梏,因而,要坚持国际视野、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的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