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政〔2005〕42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现就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加快建立覆盖全省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进程,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整体水平,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二、基本原则(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建立社会救助体…  相似文献   

2.
正各市(州)民政局、贵安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的统一安排,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多措并举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3.
《广东民政》2008,(11):50-51
近年来,绍兴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在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按照建立和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要求,探索创新,扎实工作.着力形成城乡统筹、政策配套、运作规范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机制,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受益范围不断扩大,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分类分层救助制度全面实施,最大限度地解决了贫困群体基本生活困难问题,确保城乡困难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总体目标,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推进各项救助制度落实、完善、衔接、配套,发挥社会救助体系的整体效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健全社会救助的协调发展机制。着眼于社会救助制度的长远构架和城乡一体化的趋势.统筹做好低保、农村五保、灾民救助和流浪人员救助,建立健全城乡”分类施保”和临时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5.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现就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救助方式为重点,以健全体制机制为关键,以优化整合资源为核心,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努力构建以政府救助为主  相似文献   

6.
吴洪彪 《群众》2008,(10):23-25
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地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社会救助各项工作,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初步构建起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灾害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为保障全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促进江苏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河北省社会救助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决策部署,从民政部门职责出发,瞄准深度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非建档立卡困难群体,坚持保障基本、兜住底线,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强化  相似文献   

8.
《江西政报》2006,(13):33-34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省政府决定,自2006年7月1日起,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扩大农村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范围,建立城市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现就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湖北省民政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社会救助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展政策有效衔接,着力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民生兜底保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是革命老区,又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困难群体面较大,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十分繁重。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  相似文献   

11.
哲民  中政 《中国民政》2010,(6):8-10
近年来,浙江省各级民政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积极探索,加快创新,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在全国实现了点的突破,率先建立统筹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提出了探索建立新型社会福利体系新目标,实现了从基本生活救济到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引领民政事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以来,湖南省先后多次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尤其是入冬以来又遭遇了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冬汛,全省冬春救助工作任务艰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安排,研究制定措施,及早部署安排,全省冬春救助工作正有序开展。一、领导重视,及时部署。2015年11月16日,省委书记徐守盛批示要求积极做好冬汛应对和因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保障工作,省长杜家毫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  相似文献   

13.
《江西政报》2015,(1):11-17
赣府发〔2014〕46号2014年12月25日各市、县(区)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三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有关规定,省政府决定进  相似文献   

14.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总体目标,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推进各项救助制度落实、完善、衔接、配套,发挥社会救助体系的整体效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正>吉政明电[2014]6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自2011年6月22日,省政府下发《关于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通知》(吉政明电[2011]10号,以下简称《通知》)以来,各地积极落实省政府要求,按照规定条件和标准,及时启动联动机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对缓解物价上涨影响、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发挥联动机制作用,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  相似文献   

16.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基础,是城乡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更好地维护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一)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要充分尊重困难群众的权利。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成员在年  相似文献   

17.
政务了望     
民政部采取五措施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民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相配套,以临时救助和政策扶持、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全方位的救助体系,多方面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困难。二、进一步完善具体的救助制度,如农村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等,尽快按照政策的要求做到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促进重庆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社会救助,是关注民生最切实的举措。通过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城乡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这对于维护城乡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策部署,加大对困难群体救助力度,确保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提标幅度和执行时间  相似文献   

20.
我省民政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参加灾区重建,努力做好灾民救助工作,完善应急救助机制,确保灾区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