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宪法和行政法的精神实质都是制约政府权力以及对公民权利进行保护。文章通过对宪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行政法的有效运行来改善目前宪法实施遭遇的困境,探索适合宪法实施的行政法路径。通过行政法的运行来贯彻宪法,主要途径是行政诉讼、依法行政,以及在实践中行政法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宪法是我国法律的基础,行政法作为我国诸多法律的一种,是宪法的分支。从宪法与行政法的发展关系来看,行政法不仅丰富了宪法的原则性,补充了宪法的缺口,并使得宪法得到了具体化的实施,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推进着宪法的完善与修改。  相似文献   

3.
经济行政法涵义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经济行政法的概念存在不少问题,未能全面揭示经济行政法的性质。基于分析经济行政法的性质,本文认为,经济行政法是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法治国环境中,以经济宪法为基础和指导,通过规制行政权与经济权益的相互关系,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法的总称,及其运行所形成的法秩序。它的现实形态至少可以分为四大类。  相似文献   

4.
诚信不仅适用于民商法 ,在公法领域也同样适用。宪法中应该坚持诚信原则 ,制定宪法要诚实 ,实施宪法要守信。诚信是刑法的内在道德要求 ,在刑法中通过一系列原则规定、制度设计、罪名安排等得以体现 ,并且刑法通过特有的内容和手段 ,推动诚信在全社会的建立。随着行政法的发展 ,诚信也逐渐成为行政法的一种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行政法学界从哲学认识论和价值取向上概括出调整行政权的三种理论模式,即控权论、管理论和平衡论。本文研究行政权的运行模式则是在此基础上,从哲学方法论和宪政制度上探讨行政权由静态划分(宪法定位)到动态运行(行政法调整)及其司法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三种不同制度模式、运行方式以及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门中敬 《求索》2015,(2):91-95
关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进路,即透过行政法基本理念确定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借鉴移植外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采纳某种标准并用涵摄的方法确定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这三种研究进路各有其优点,而其共同的缺陷是割裂了行政法与宪法的内在关联性。为使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研究在价值层面回归宪法的轨道,应重视宪法规范分析方法在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上的运用。以依法行政原则为例,现行宪法不仅为其提供了规范依据,而且还在权力机关的政治控制、法律优先或法律统制、司法救济和监督控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制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民主国家的行政法原则是以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的宪法原则为基础的,反映了现代行政法的以行政法治为核心理念和理论基础的内在性规定;决定于宪法原则的法治行政是推动现代行政法及其现代行政法学健康、正常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要通过私法制度对无因管理行为加以界定和规范,但这远远不能解决当今社会频繁出现的公民在行政法上的无因管理行为问题。而要解决这一困境,需要寻求其在宪法上的合理性。因此以行政权归属和公共利益性为分析视角,建构公民行政法上无因管理行为的宪法理论支撑,将对我国行政法学的研究和行政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罗淼 《人大研究》2002,(9):29-30
宪法 ,是一国的根本大法 ,是法治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所在。可以说 ,一国宪法的实施能否得到切实的保障是该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能否正常运转的重要标志 ,也是一国法制完善与否的重要体现。因此各国均对宪法的实施给予高度的重视 ,并且努力在制度上和法律上给予充分的保障 ,通过对宪法实施的监督来防止违宪行为的发生。当前 ,我国正朝着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迈进 ,如何维护宪法权威 ,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宪法监督制度已刻不容缓。因此 ,极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一、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  相似文献   

10.
熊威 《人大研究》2020,(1):9-14
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实施的法律依据与职能职责(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实施的法律依据,宪法第六十二条第(二)项规定,全国人大“监督宪法的实施”;第六十七条第(一)项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监督宪法的实施是为了保证宪法的实施,依照宪法通过对违宪行为与违宪活动进行审查、纠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于监督宪法的实施,主要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检查宪法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1.
张艳 《前沿》2006,(2):128-130
现实生活中,宪法实施的广泛性给如何完善宪法实施评价体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明确宪法实施评价的范畴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必然选择。可以说,不论对我国宪法的有效贯彻实施还是对我国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而言,研究宪法实施评价的范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提出宪法实施评价范畴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宪法实施主体资格评价、宪法实施行为评价以及宪法实施结果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设立"宪法日"与确定宪法宣誓制度。这是建党以来第一次通过仪式的表达来体现宪法文化,在全民族层面上培育宪法精神和树立宪法权威。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标志着中国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实施宪法宣誓制度。法律仪式能够强化宪法的神圣性,增强宪法认同感,推动宪法信仰确立。因此,需要规范法律仪式,普及法律仪式,创新法律仪式,以此培育宪法信仰。  相似文献   

13.
与1986年通过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较,2005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从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不仅是一部规范和约束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行使警察权力的“控权法”,更是一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人权法”,它体现了制约行政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现代行政法理念,更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可以说,充分体现人权精神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一大亮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权精神首先体现在总则上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由此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每一个国家机关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对行政垄断的产生、运行以及规制的法律规范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行政垄断的产生是行政权力交易的结果、行政垄断的运行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以及行政垄断规制法的行政法属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刘岩 《中国发展》2007,7(2):44-47
比例原则被誉为行政法的“皇冠原则”,是行政权运行的一条重要原理。文章分析了行政比例原则的渊源、内涵以及该原则在国外行政法中的适用。在此基础上,与合理性原则作比较,论述中国行政法引入比例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法治博览     
《人民政坛》2013,(4):46-47
宪法实施到底实施什么范进学在《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1期载文《宪法实施:到底实施什么》认为,"法律实施即意味着宪法实施"的观点是错误的;法律实施不等于宪法实施,法律实施也不是宪法规范实施之全部。宪法权利不是国家或政府赋予的,也不是宪法自身创设的,其义务主体是国家或政府。法律权利实现的义务主体一般是自然人或法人。法律实施与宪法实施采取不同的进路,仅仅通过法律实施无法涵盖宪法权利规范实施。"国家机构规范实施即是宪法实施"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它否定了宪法关于基本权利规范实施的必要性。基本权利规范的实施才是宪法实施的本质与目的。  相似文献   

17.
邓蔚  ;王学辉 《求索》2008,(5):140-142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行政法治下的政府在“卡拉OK版权费风波”中对著作财产权保护的实际作用,揭示传统行政法观念下的行政法治已不能适应当今财产权保护对现代行政的新要求。需要从功能主义视角对行政法进行重新定位:行政法应以公众福祉的“帕雷托改进”为价值原点,保证公共行政的高效运行;在因财产权而起的利益冲突中,行政法构建的基础性机制应保证政府仅处于市场机制补足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比例原则起源于德国。近年来在世界各国得到不 同程度的实践。广义的比例原则包括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 则和狭义的比例原则。其重点是对具体法益的衡量。在我 国,比例原则备受行政法学界重视,但是对该原则在宪法中 的运用却少有问津。本文旨在通过对该原则的简要介绍和 分析,论证这一行政法上的“帝王原则”为我国宪法所采用 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正3月29日下午,吉安市人大常委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组织市、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机关干部,乡镇(街道)人大(人大工委)主席、副主席(主任、副主任),部分市、县人大代表共计1100余人,参加了新修订的宪法学习辅导讲座,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法学教研室主任、宪法与行政法博士饶龙飞作了专题辅导报告。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  相似文献   

20.
树立人大权威是宪法实施的基本保障温守信,李金龙我国第一部宪法自1954年颁布实施迄今已整整四十年了。四十年来,宪法的实施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建设成绩斐然。宪法实施的实践告诉我们,宪法的实施离不开多方面的保障,而树立人大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