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准 《学理论》2010,(6):75-76
互联网自诞生以来便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如今甚至已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工具和手段,成为社会绝大多数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途径。网络不仅仅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为人们提供了极为大的活动空间,各种言论、思想、讯息汇聚于此,又传播到世界各地。交流,应当是其在现代社会的最大功能。不过,网络给予人们极大自由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切身利益带来难以避免的风险,当下风行的“人肉搜索”,就是典型的例子。“人肉搜索”即是民众言论自由的体现,也对人们的隐私权构成极大威胁。对此,当然需要人们自身遵守必要的道德和法律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当特别强调社会公权力对此类新生事物所施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9,(52)
不管眼下网络是多么的热,但是它成为人们注目焦点的时间,也许比我们估计的还要短。1980年,个人电脑首次出现在COMDEX大会上,从此成为信息产业的龙头,仅仅过了不到20年,到1999年,信息产业的龙头就已经转向了网络,而网络的普及、成熟,乃至达到人们“日用而不知”的水平,会用得上20年吗?即便如此,怎样估价网络对人们的影响也都是不过分的,仅仅在下一个世纪开始的20年中,网络就将像公路、水、电一样普及和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离不开它,但不会有意识地注意到它。一无所不在的计算”和“无所不在的通讯”,就是网络…  相似文献   

3.
"点鼠标"还是"破万卷"——浅议大学生"网络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学理论》2010,(3):146-147
随着互联网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似乎也对传统生活方式提出了很大挑战。虽然传统纸质阅读仍然是当前高校中阅读的主要方式,但不争的事实,网络阅读正在慢慢地被作为知识接收者和传播者的大学生群体所接受,本文对这种新兴阅读方式盛行原因和利弊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阅读道路提出相关建议和做出预测,希望能对大学生群体以后的学习有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张平安 《各界》2008,(10):95-96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类对自身价值认识的逐渐完善.加强隐私权保护有利于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实现伞社会的安定团结,同时也有助于保护个人生活安宁,维护公民人格尊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有关网络侵害隐私权问题不断出现,因此,"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亟待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5.
林峰 《学理论》2012,(4):162-163
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普及,人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也在逐渐地提高它本身的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已经纳入到我们发展研究的视野,如何提高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网络阵地的有效性,也成为了我们当今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何频 《理论参考》2009,(8):16-18
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影响 1.网络文化促进了民主观念的发展。平等、自由是民主的本质.互联网正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发言、平等与人交流的虚拟空间。网络文化鼓励每个用户保持自己的独特个性,从而形成丰富多彩、兼容并蓄的网络世界,打破了过去那种信息垄断的局面,促成了信息集权走向分权。目前,中国内地网民达2.1亿(截至2007年12月),而且正以极快的速度增加着。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长期在网络文化中熏陶,不仅个人自由选择的空间扩大。而且平等、分权的观念得到强化,民主化的诉求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7.
马晓琴 《学理论》2010,(21):124-125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名牌。那么到底是什么吸引人们如此钟情于名牌,迷恋于名牌呢?作者以为“追求名牌”现象是非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体现。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基本的保暖和保护功能,而是上升到了交际的层面,达到交际的目的。人们期望在交际中,通过名牌传递出某种自己所希望的信息,因为名牌象征着财富资本、身份地位、品位气质等等。再加之,人们有着这样那样的心理,比如,虚荣心、从众心理,间接的自我表现欲求等。所以,人们盲目追求名牌,追求名牌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8.
论青年职业观的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职业不仅和人们的物质生活紧密相联,而且也和人们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选择职业就引起了人们,特别是刚要步入社会的青年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社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各种职业都是社会分工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人们到哪些岗位上就业,就不仅是个个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关系到整个社会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团体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古人云:“人之生也不能无群”,意即人们在各自的生活活动过程中,总要进入一定的团体。这些团体一方面决定着个人在社会活动系统中的客观地位;另一方面又影响着个人意识的形成。团体的观念、概念、规范和价值系统仿佛是一张巨大的网络,它把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加以编织。各个成员正是在其间的经纬脉络的交互作用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大学学生社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团体。青年大学生为着适应现代生活社会化、丰富化的趋势,为着满足各种层次、各个方面的需求,在参加正式群体的活动之余,还自发自愿地结成各类的社团。作  相似文献   

10.
《理论参考》2009,(8):41-43
思想解放需要发展网络民意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世界,更改变了中国。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拉平了世界,拉近了人们表达思想、传播思想、交流思想的距离,使人们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乃至政治生活的方式变得多样化起来。这是一个崭新的天地,这个开阔地带不仅对于蓬勃发展的民间社会是个考验,对于党政机构更是一个从来没有面对过的考验!忽略网络,或者对网络抱有一种敌对、拒绝、排斥的态度,网络就将以同样的态度进行回击,而网络民意的背后,实际上就是民间情绪的一种表达。这样的表达是多样化的,伤害之,难免会伤害民间各种思潮。  相似文献   

11.
彭幼华 《党政论坛》2014,(13):60-62
网络这一新媒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网络走入了千家万户,大大激发了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它也日益成为一个信息传播平台、民意表达平台和新型舆论平台,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现实社会,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虚拟社会秩序也极为重要.让网络更多释放“正能量”,无疑是一道需要求解的社会管理课题.  相似文献   

12.
试论物质利益的实现贾乃物质利益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它具有极强的诱惑力;有人羡慕追求它,也有人曾诅咒反对它。从古至今,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的活动都离不开物质利益。人类的一些发明创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虽然包含了“精神动...  相似文献   

13.
邵真真 《学理论》2011,(26):53-54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与网络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在享受网络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我们个人的隐私也在经历着被窃取和被曝光的危险。因此,相对于传统隐私权而言,网络隐私权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网络隐私权是公民在网络中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个人数据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公开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可以理解为隐私权在网络中的延伸。目前有关网络隐私的侵权行为屡见不鲜,进一步探析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不断渗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自身不断创新发展,它给组织和个人带来了危机和挑战。从雅虎的兴衰发展,从微信的成功,从余额宝引发的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运营活力与优化的关键在于创新。适应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政府、企业与其他行业必须创新理念,完善网络平台,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健全运营机制和响应度。  相似文献   

15.
一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两个维度:一是时间的维度;二是空间的维度。随着时空的变化,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方式也将发生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人们可以对时空作出选择,但是,一旦越出了一定范围,人们就无法决定自己生存的时空,相反,必须依据时空的规定性来安排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列宁的时代概念就是如此。由于时代是对人类整体状态的把握,因而,对于部分来说,时代就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同时也必然是一个空间概念。众所周知,在新的千年到来之际,人类的经济生活迈入全球化时代。借助信息与网络技术而展开的全球…  相似文献   

16.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张延祥:正确把握以人为本的思想,应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是个人需要与集体需要的关系。个人有需要,集体也有需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正确把握以人为本思想,就要看到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满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个人需要的满足是社会需要满足的必要条件,而社会需要的满足是个人需要得以满足的前提和保障。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人们理清需要关系,树立正确的需要观,消除各种错误或偏激思想的影响,在个人需要满足的同时,也必须为社会、他人需要的满足做出贡献。二是尊重个人与服从集体的关系。尊  相似文献   

17.
网络隐私权保护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我国受传统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公民的隐私权意识淡薄,对隐私权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明确规定隐私权的独立民事权利地位,关于网络中隐私权的保护更是一个新的课题。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在给人们带来繁荣、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特别是网络的公开性和易窥窃性很容易使人们的隐私暴露于天下,个人隐私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何保护好网络环境下的个人隐私权已经成为各国学者普遍关注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生产亦称社会生产,是人们利用生产工具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用人均国民收入的多少来衡量。消费是人们消耗物质资料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过程。它包括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两个部分,居民个人生活消费是其主要部分。生产与消费相互制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网络这一新媒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网络走入了千家万户,大大激发了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它也日益成为一个信息传播平台、民意表达平台和新型舆论平台,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现实社会,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虚拟社会秩序也极为重要。让网络更多释放"正能量",无疑是一道需要求解的社会管理课题。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重视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在当今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强化宗旨意  相似文献   

20.
意忘形”一词源于《晋书·阮籍传》,说阮籍“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即高兴得忘乎所以,失去常态。推及“得志忘形”就是一个人当了官,有了权,自以为“高人一等”,“老子天下第一”,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什么坏事都敢干。结果,反误了卿卿性命,正应了颠得越高,摔得越痛的道理。其实,“得志”后是否“忘形”也是检验一个人的试金石,有言道:小人得志太猖狂,就表明了人们对得意忘形者的人格鄙视。所以,我们每一个“得志”者,都要老老实实地做一个不“忘形”的人。摆正个人与党的关系,摆正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