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5年,粟裕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军衔,并排列在十名大将榜首。粟裕是一位常胜将军,每每在作战前夕,他总是彻夜难眠,一遍遍地修改作战方案。由于长期用脑过度,加上头部负伤,他患下了经常头痛的毛病,痛起来头似裂开一般,往往被迫停止思考。不久,粟裕头上忽然多了个铁帽,引起了新四军官兵和老百姓的好奇。粟裕笑着说:“我这头上的东西叫镇妖器……”不少老百姓还信以为真:“怪不得粟司令打  相似文献   

2.
佚名 《现代领导》2014,(6):44-45
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粟裕虽然上了“黑名单”,但这位开国大将却没有受到冲击。在庐山会议上他“一声不吭”,在江青面前他“装聋作哑”,这是他的机智沉着。人们更想知道的是:是谁保护了他?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与林彪、“四人帮”集团又是如何相处的?毛主席说“粟裕有战功”1958年军队发生了一次反对教条主义的运动。粟裕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撤掉了总参谋长的职务。此后他被调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这实际上是个闲职,也就是没有了在军事第一线工作的权利。到了“文革”中,在有些人看来他不过是一只“死老虎”,斗争的锋芒主要不是针对他了。更重要的是,毛主席说“粟裕有战功”。  相似文献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曾打赢了对敌斗争仗,也打赢了开发荒原仗,今天,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战场,能否打赢这场商仗呢?兵团哈密管理局柳树泉农场一班人用“负重自强,富民强场”八个字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艰苦拼搏,苦干巧干,走产业化发展之路,重铸了兵团团场的辉煌. 请看这样一组数字:1993年,无核葡萄栽种面积只有6000多亩,1998年增加到1.3万亩,平均亩产可达1.52吨多.棉花在1993年前仅  相似文献   

4.
《当代广西》2014,(7):58-58
正粟裕和叶飞曾多年密切配合,两人私交也不错。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年粟裕曾接到错误命令,无奈之下摆"鸿门宴"绑了叶飞。20年后,粟裕亲自向叶飞解释了原委,两人一笑泯恩仇。分歧很严重1935年深秋,原在浙西南坚持游击战的红军挺进师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的率领下,突破重重包围抵达闽东,与以叶飞为政委兼师长的闽东独立师会师。会师后,双方协商决定成立闽浙边临时省委,由刘英任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粟裕任军区司令员,叶飞任省委宣传部长。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临沂市一度曾被誉为华东“小延安”,战争时期,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纵队、115师司令部,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省人民政府,新四军军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等党政军机关在这里长期驻扎,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  相似文献   

6.
《春秋》1998,(4)
1984年4月1日,戎马一生、身经百战的粟裕大将与世长辞。粟裕大将在患病期门,就曾向夫人楚青交代:“自参加南昌起义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革命身经百战,有十几万的战友成为烈士,而我却幸运存下,见到了革命的胜利。逝世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到曾经战斗过的江西、安徽等省的江河大地上,和长眠在那里的战友在一起,和那里的人民在一起。”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同意了粟裕大将的生前意愿。1984年5月24日,南昌八一桥边,赣江水平静  相似文献   

7.
李乔 《北京观察》2011,(10):46-49
“层累的堆积” 顾颉刚曾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教给人们一个考察古史的全新方法。顾颉刚说:“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他举例说,舜在孔子时只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圣君,到《尧典》就成了一个“齐家而后国治”的圣人,到孟子时就成了一个孝子的典范了。这种史实“愈放愈大”的情况,可谓之史实的“层累的堆积”。这种“堆积”之史,只有原点即核心史实是真实的,放大的部分则非历史原貌,而是历史原貌的放大版。这种历史原貌的放大版,不仅古史有,现代史也有。  相似文献   

8.
一个在解放战争中打过200多次仗,负过3次伤,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击毁5辆美军坦克,获得“二级英雄”荣誉称号和“二级自由独立勋章”的一等功臣,自愿脱下军装回家当农民,毛泽东主席曾接见他并赠给他一支自动步枪。40年来,他默默无闻甘当一名普通农民,始终保持了人民功臣的英雄本色——  相似文献   

9.
《春秋》2020,(1)
正他是抗日名将,也是内战先锋;他曾在功德林接受改造,也曾致力于两岸和平统一大业。我们所熟悉的,是化装成商人的王耀武在寿光被活捉;我们不甚了解的,是戎马倥偬中王耀武的"铁血柔情"……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一次,当被问及在众多的国民党黄埔系高级将领中哪几位指挥才能比较出色时,粟裕脱口而出:"就是杜聿明和王耀武。"粟裕接着评点这两位老对手:"杜聿明只能打胜仗,不能打败仗;只能在有利条件下打仗,不能在不利条件下打仗。"——"那么,王耀武呢?"  相似文献   

10.
韩复榘背叛“山门”韩复榘是冯玉祥手下著名的“十三太保”之一,1928年被国民政府委任为河南省政府主席。别看他文化不高,打起仗来却常出些怪招,出奇制胜。冯玉祥喜欢他,便推荐他坐了河南省政府主席这把交椅,依靠他来控制中原。冯玉祥曾电令,第二集团军全军禁止军人纳妾,“  相似文献   

11.
打“人心仗”,是个通俗而形象的说法。任何一项事业,要成功,必须“得人心”。对此,中外古今先贤的语录中早多有论述,民谚俗语中也有不少精辟的总结,不必赘言。 中国的残疾人工作,从理论上说,是得人心的。而这一工作真正成为国家的事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事业,除了要纳入法制的轨道等“硬件”条件,也十分需要打好“人心仗”——做好“软件”的工作。打好“人心仗”,新闻宣传工作担负着最  相似文献   

12.
许虔文 《今日浙江》2003,(12):42-43
1945年2月,被誉为“江南抗大”的苏浙公学,在苏浙抗日根据地长兴县槐坎乡台基村正式开学。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江南创办的第一所“抗大”式学校。由苏浙军区司令员粟裕兼任校长,谢云晖为政委,江渭清、骆耕谟为副校长。苏浙公学虽然  相似文献   

13.
怎样上好政治课,把课讲得具有吸引力,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是每个教育者都必须认真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下面,围绕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认真备课,是讲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毛主席讲:“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这都是说的准备工作的重要。我们的课讲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是否认真。毛主席在延安讲哲学课,非常吸引人,不时引得听众的笑声和掌声。课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讲得那么好,他风趣地说:“我折本了,我花了四天三夜的时问,才备好了讲课提纲”。  相似文献   

14.
张雄文 《现代领导》2014,(11):41-41
一 刘少奇在新四军的时间并不长.一年后的1942年3月就奉毛泽东之命返回延安,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三位书记之一(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进入了中央核心领导层。但这么短的时间内,他就敏锐地看出了粟裕的出色才干。回到延安,刘少奇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其间,他对粟裕还赞不绝口.高兴地说在华中局和新四军工作时发现两个人才,“一是新四军四师政委邓子恢.他是农村工作的专家:二是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是新四军7个师中,打仗打得最多和最好的一个师长”。  相似文献   

15.
刘波 《同舟共进》2010,(8):40-45
长征中强渡大渡河是中央红军生死攸关的战略节点,这关键的一仗,就是在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展开的。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曾说:“泸定桥一战,在长征史上意义巨大。如果这次战斗失败,如果红军在炮火面前畏缩不前,或者,如果国民党炸断了铁索桥,那么中国随后的历史可能就不同了。”  相似文献   

16.
记得1983年2月7日上午,新华社南京军区记者站站长顾国璞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神情严肃地对我说:“2月5日,粟裕同志去世了,上海《文汇报》要发两篇纪念粟裕同志的稿件,你去组织一下。”顾国璞是战争年代的军事记者,政治上成熟、敏感,也是我从事新闻工作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06,(Z1)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政府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10月上旬,中共中央出于国际主义原则和保家卫国的考虑,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虽然毛泽东点了粟裕元帅的将,可这时粟裕身体状况很不好。毛泽东又想到了林彪,但林彪以自己“每晚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而拒绝了。毛泽东决定请彭老总出马。10月5日上午,毛泽东对彭德怀说“:我们的意见,这担子还得你来挑。你思想上没这个准备吧?”…  相似文献   

18.
彭邦富 《公安研究》2002,(5):27-29,50
文章分析了台湾地区黑社会活动猖獗及警方反黑“愈反愈多,愈反愈黑”的原因。阐述了台湾反黑对我“打黑除恶”的启示:必须打掉黑社会的“保护伞”,并严防黑社会参政;必须铲除黑社会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经济基础;必须严刑峻法,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坚持打早打小,防范黑社会犯罪升级。  相似文献   

19.
吕宁青 《群众》2007,(8):13-14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粟裕功勋卓著。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过三大决定性的贡献。第一大决定性贡献:提议发起并组织指挥苏中战役(后称苏中七战七捷)。当时粟裕是华中野战军司令员,39岁。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相似文献   

20.
吴敏 《前进》2013,(1):56-56
又到年终岁尾,总结依然少不了。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在回顾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的历程时,曾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善于总结非常重要,只有认真总结,才能“打一仗、进一步”。可是,如今一些单位和干部,误读了总结的本来意义和目的,总结工作时往往是讲成绩多,找问题少。常常找问题与不足,只寥寥几语,不痛不痒,甚至还暗示这些问题与不足是由许多客观因素造成的。这般人人皆唱“好了歌”,总结就变成“表功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