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     
杨丽萍 《中国保安》2013,(11):74-74
掬一捧江水 洗洗眼睛 看清 醉得是自己 还是故国阳光被一枚石子投出 一圈一圈的抱负 像一只刚破茧的蝴蝶振翅 泊罗江抱紧 清白之身 濯洗 灌洗 打捞一条鱼 就是 打捞一句楚辞 一个叫端午的日子 步步逼近  相似文献   

2.
我们通过分析屈原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揭示屈原精神的科学内涵,探寻屈原精神的现实意义,深刻体会到屈原确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3.
湖湘迁谪文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只有从文学和文化关系的角度 ,从湖湘文化结构的整体网络中来透视它 ,才能从根本上把握湖湘迁谪文学发展繁荣的历史脉络及其深层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江浙文化(古称吴越文化)与湖湘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两支地域文化。两相比较,江浙文化发达较早,湖湘文化兴盛较迟;江浙文化相对开放,湖湘文化相对保守;江浙文化相对温婉而细腻,湖湘文化则相对豪放而粗犷;江浙文化更多地名于经济与学术,而湖湘文化则更多地闻于政治和军事。尤其是在反帝反封建的近百年历史上,江浙文化与湖湘文化各展其长,为中国的早期现代化事业做出过符合它们各自文化风格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5.
端午节当源自先秦的夏至节。端午节俗本以祈福禳灾为主题,以避瘟驱毒、防疫祛病等系列活动为表现形式。汉王朝确定了端午仪典,乃使端午成为全国的重大节日。至晚在东汉后期,人们过端午"亦因屈原"而致端午节俗与纪念屈原相联系。历经汉魏至唐代的节俗演变,屈原成为端午节俗祭祀的主角,纪念屈原成为端午节俗活动的主题,龙舟竞渡和吃粽子成为端午节俗的主要内容,同时端午节俗又因承了古老夏至节的祈禳传统,由此构成的端午节俗大概在唐代就大体定型。端午为屈原的节俗演变,是历史的造就和民众的抉择,具有十分重大的文化意义。其意义主要在于,一是丰富了节俗内容及相关设施,使得节日活动繁多精彩,更加能够吸引社会各阶层人士热情参与并传承发展;二是改变了端午节俗的主题,升华了端午节俗的意义,使得端午节俗具有了永恒的生命力;三是促进文化认同和民族团结,有助于国家统一富强,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琦 《求索》2011,(8):113-114,117
中国地域辽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域的文化经过的发展、变化,慢慢地形成了地方鲜明的特色。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所孕育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近代湖南人才辈出,湖南地域人格中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与湖南特定的地域环境和湖湘文化的历史传承和生生不息分不开。  相似文献   

7.
湖湘文化与当代湖南经济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罗能生 《湖湘论坛》2003,16(3):41-42,90
考察湖南近代以来的发展 ,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反差很大的现象 :一是自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期 ,湖南一直是一个得风气之先、社会变革走在全国前列的地方。这里英才辈出 ,群星璀璨 ,叱咤风云 ,功绩辉煌 ,大有“天下大势决于湖南”的气概。但近几十年来 ,湖南的发展 ,特别是经济发展却差强人意 ,徘徊于全国的中游之间 ,没有大的作为。二是湖南近现代出现了许多雄视古今的一流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创造了众多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奇迹 ,却较少出现在经济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杰出英才 ,也很少见到蔚为壮观的经济发展奇迹。这两大反差表面看来是…  相似文献   

8.
雷锋精神实质与湖湘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绍菊 《湖湘论坛》2009,22(5):72-75
1964年,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事迹家喻户晓,雷锋精神促进了一代代人的成长。雷锋是从湖南走出来的,当然其身体里也流淌着湖南人的血脉。湖湘文化就是在湖南这块土地上经过几千年繁衍滋生的文化,也就是湖南文化的精神和内涵。而从各种研究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雷锋精神和湖湘文化有着切不断的联系,甚至可以说雷锋精神也是对湖湘文化中优秀品质的传承发扬。  相似文献   

9.
湖湘文化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湖湘文化中的固守传统、缺乏创新精神 ;过于浓烈的民族情节、拒斥外来事物而缺乏开放精神 ;重农轻商、重义轻利而局限了科技工商的发展 ;自负骄矜而易于脱离现实等四个方面 ,值得我们深深反思。  相似文献   

10.
朱爱民  ;彭先国 《求索》2008,(3):227-229
湖湘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脉络相通,两者都推崇拼搏到中流击水。湖南人的拼搏精神根植于湖湘文化,随着近代湖湘人物之活跃崛起,这种湖湘思想亦耀眼于历史长河,历久不衰。湖南人懂奥林匹克,这种懂是一种大悟,是一种思想。既悟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也悟到了超越奥林匹克精神之上的东西。湖南人擅拼搏,一旦发轫就会惊天动地,历史与现实,似乎都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始源神话与湖湘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波 《湖湘论坛》2007,20(4):50-51
在始源情结或祖先崇拜的浪潮中,作为炎、舜故地的湖南借助始源神话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不仅有利于解构古代中原文化的话语权,而且在意识形态的支持下有助于"华夏同宗"爱国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吴彤 《两岸关系》2007,(8):54-54
2007年7月8日至7月18日,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与湖南省政府联合主办的"情系湖湘——两岸文化联谊行"大型交流活动在湖南省举行。其中来自台湾的文化界精英有89人,来自港澳和大陆的文化界人士55人。  相似文献   

13.
试析汨罗龙舟竞渡文化的传承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汨罗有着"龙舟竞渡,纪念屈原"的传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发展成汨罗龙舟竞渡文化,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发生演变.  相似文献   

14.
在湖湘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湖南书院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 ,书院士人的学术研究与创新提升了湖湘文化的理论思维的高度 ,使湖湘文化能够与时俱进 ,不断立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沿 ;另一方面 ,书院的普及以及文化传播活动 ,促使主流文化向边远地区不断推进及向下层民众传播 ,拓展了湖湘文化分布的广度 ;同时 ,书院的藏书、刻书事业推进了湖湘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书院的教学活动又培养造就了大量人才 ,为湖湘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一、古代湖南书院的发展概况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它肇始于唐…  相似文献   

15.
王洪强  王玉德 《求索》2012,(1):226-229
伍子胥与屈原作为先秦时期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存在一定的可比性。本文从生活背景、思想观念两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力图揭示其中的异同及其产生原因。本文认为,两人的生活背景反映了转折时期的政治格局与南方地域思想特征,两人的思想观念体现了忠君与民本这两大重要思想的早期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湖湘文化的基本要素与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湘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建构的过程,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化,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性的结构。如果对湖湘文化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它的内部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及整体功能等方面的特征。综合湖南宋元明清各代的文化思想、学术风尚、人材特色、教育实践的特点,可以发现湖湘文化包括下列三大要素。  (一)推崇理学  本来,宋理宗以后,理学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支持,在社会意识形态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推崇理学并非只是一种区域文化现象。但是,湖南推崇理学,却有区域方面的原因和特点。  湖南的学术思想、文化教育,在宋以前一直处于冷落寂寥…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羽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5):126-129
本文通过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大学文化建设的意义、大学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的核心关系的论述,强调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阐述了研究和建设大学文化,必须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髓,必须继承民族文化的传统,必须投身民族文化的实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李霁 《前沿》2009,(7):185-187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他创作出了楚辞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杜甫是唐诗中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继承了《诗经》的风格,把实现主义诗风发挥到了极致,现实主义诗风的代表者,但是他的精神与思想却秉承了屈原,吸取了楚辞的精华,成为唐诗中继承屈原的典范。本文就其爱国精神、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了杜甫对屈原精神及楚辞风格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唐浩明历史小说深深浸染着湖湘文化的内蕴。无论是从小说创作的动机 ,还是从小说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上 ,都可以看出湖湘文化之于作家的无所不在的影响 ;换言之 ,其小说本身正是湖湘文化的经典解释文本。  相似文献   

20.
赵乖勋 《求索》2011,(6):186-188
对屈原的评判,有诸多观点,学术界由于朱子对屈原的过分评论,"伤原之甚",最终引来了诸如"与班固一样,曲解《楚辞》,贬低屈原"的非议。朱熹认为"夫屈原之忠,忠而过者也。屈原之过,过于忠者也",进而提出屈原不应"故捐生以赴死","抒怨愤而失中"的观点。朱熹关于"屈原之过"的观点,是基于朱熹所处的时代背景而发的。从朱熹的"屈原之过"之因来看,朱熹身处的南宋社会内部矛盾尖锐,外又受强敌威胁,朱熹期望国家中兴,由此朱子萌生了忠君尽善尽美,从而感叹"屈原之过"。从这一层面上讲,朱熹的"屈原之过"之论也彰显了朱熹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