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君子是儒家崇尚的道德人格,指称有道德讲仁义之人。孔子认为君子要从仁、智、勇三个方面成其德;孟子继承孔子君子人格,又独创"大丈夫"人格,扩充君子人格的一个侧面,使之更多呈现阳刚之气。作为君子,有其特有的品格,首先君子要德以修身;其次,君子要安贫乐道;最后,君子须自强不息。君子若成人,需要修身养性,成人之道同时也是内圣之路。  相似文献   

2.
孔子一生仕途不顺,但一直不乏从政的热情,而且也做过几任官,所任最高职位是鲁国的司寇,即现在的司法长官。不管什么样的官职,孔子都勤勉自励,力争做出一些政绩;而且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不断提出一些治国平天下的良策,特别是对从政者的为政之道提出了许多切中肯綮的意见与建议,对后人多有启发。孔子认为为政者最要紧的是要有正气。季康子(鲁哀公时的正卿,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力的人)向孔子问政,孔子回答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正”,是对“政”的最佳诠释。为政者“正”是为政的首要前提。因为为政者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论语>、<中庸>、<荀子>为基本文献考察孔子、荀子的政治思想,认为二者的政治思想中有一个中心范畴,即"礼",而"礼"在理想层面能够造就一种和谐的政治秩序.但孔子、荀子的达致和谐之法有所不同,前者注重个体修身,后者注重制度规范,但从根本而言,两种路径都是"人治",即都主张以为政者为原点推动理想政治秩序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荣辱观把修身主要看成是一种培养正确道德动机的过程。儒家认为,荣辱观以修身为基础,《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要求反省内求,反省内求是知耻。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应是“行己有  相似文献   

5.
王荣发 《湖湘论坛》2001,14(2):56-60
毛泽东同志的丰富的廉政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廉政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对中国共产党廉政实践的探索和总结,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批判和继承。本文试作论述,以揭示毛泽东廉政思想与民族文化传统的渊源关系。   一、对儒家“德治主义”的改造   毛泽东青年时代就对儒家德治主义进行过认真研究,并受其影响和熏陶。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他又对儒家德治主义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清理,认为“孔子的道德论,应给予唯物论的观察,加以更多的批判”①。在廉政思想方面,他对儒家德治主义作了充分改造,就主要而言有这样几点:   1…  相似文献   

6.
文精毅 《今日海南》2011,(10):32-33
儒家思想中的廉政思想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儒家创始人孔子以及孟子等历代大儒,是廉政思想理论的倡导者,也是廉政文化的实践者。孔子"仁者爱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礼,与其奢也宁俭"等主张,孟子"君民同忧乐"的民本思想,都包含了丰富的廉政思想。而“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则是儒家廉政思想的集中体现。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7.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与其弟子们主要讨论了"信",他们从为人立身、与朋友交往、理政治国这三个方面说明了"信"的重要性,揭示了"信"的本质和前提条件;《大学》、《中庸》进一步从信的内在意念去分析"诚",指出了诚意必须明善、明善必须好学这样一条修身之路。儒家的诚信观念主旨在于如何培育诚信主体,实质上是一种道德修养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弘扬儒家的诚信观念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弘扬儒家廉政文化,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赋予了廉政丰富的文化内涵,理论贡献颇丰。其所提出的"奉公尚忠"、"以义制利"、"正人先正己"、"平政爱民"、"敬节死制"等道德原则从不同角度给予廉政主体以立身处事的理论导向,对当今社会的廉政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正"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要求大家要"正心修身",明确指出,"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从不敢、不能到不想,要靠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德是做人之本,是为政之基。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披露,中央纪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原副处长袁卫华,利用自己的权力做交易,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深刻阐明了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要、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管党治党思想在新时期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党员干部修身做人、谋事创业的重要思想方法和成果法宝,更是我们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必  相似文献   

11.
杨起林 《前进》2001,(6):47-47
“为政者多,知政者少”,这恐怕是不争的历史经验之论。“为政”者未必真正“知政”。就是说,在其位者未必善谋其政。从历史看,也确实如此。然而,“为政”者却必须“知政”。只有“知政”才能“为政”,“有知”方可“有为”。否则,何以谈“为政”呢 ?“为政”乃万端中之首端,大事中之大事,关系国之命运,民之祸福。大到朝代更替、政权倾复,小到一地治乱、事业兴衰,无不与为政者没有干系。所以,“为政”之事不是谁都可以为所欲为的。   “为政”者如何才能善于“知政”呢 ?以愚之见,举烦择要而言,善“知政者”,必先善于“知…  相似文献   

12.
我的一位同学即将走马上任当县长,同学聚会庆贺时,有的展出了寄予期望的书法作品,大多是“为政清廉”、“廉洁从政”等字样,而其中有一幅是“仁政”二字,大家看了,为之拍手叫好。近年来,“廉政”二字比较受宠,“仁政”二字则很少提及。其实,作为为政者的道德规范之一的“仁”字与“廉”字一样久  相似文献   

13.
孔子在全面继承前代德政理念基础上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德治思想,认为"为政以德"是为政之基,是政令通达和风气教化的客观要求,对于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当下积极倡导孔子的德治思想可以有效弥补法治的局限与不足,可以改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道德素养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4.
党员干部从理想信念、思想作风和道德情操等方面,不断加强廉政修养,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员干部加强廉政修养,一是要常修为政之德,做到执政为民;二是要常思贪欲之害,做到警钟长鸣;三是要常怀律己之心,做到公正清廉;四是要常谋务实之事,做到躬身力行。  相似文献   

15.
高慧 《青年论坛》2006,(6):64-66
《大学》作为儒家人格修养的启蒙著作,其所构建的以“三纲领”、“八条目”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对儒家道德人格的塑造和道德教育的实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对历代为政者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强调领导者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建设依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大学》从重视“修身”的重要性到提出“修身”的途径和方法都为我们这个课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坚决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历来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廉政准则》第四条对党员领导干部在行使用人权力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禁止。在这一要求下"不准"的行为包括:"(一)采取不正当手段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职位;  相似文献   

17.
浅谈孔子“政者正也”思想对廉政建设的参考意义刘盛蒲廉政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历代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都曾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提法倡导过为政清廉。虽然为政的内涵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内容,但清正廉洁、为政无倦,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对维护统治阶级利益都具有...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为政者十分看重道德的力量,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论语·为政篇》中说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说如果以德治理天下,老百姓就会自觉地服从,像众多的星星朝着北斗星一样。孟子说过:“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德与法就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在它们的相济互补下,社会才能有序健康发展。孔子曰“仁者爱人”,“仁爱”是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的核心。对于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讲,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就要培育个人道德魅力。历史表明,每一个时代官风决定民风,官风正,民风就淳朴。正如孔子对…  相似文献   

19.
新的道德大厦何时耸立?张华(山东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始于孔子、兴于汉儒、臻于程朱,代表了中国传统的本土文化的儒家学说,本质上是具有中国农业文明特色的社会伦理学。以“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的大学之道,目标直指以“仁”为本的人格理...  相似文献   

20.
张民省 《前进》2004,(2):46-46
所谓权力道德,是支配权力运作和行使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实践的总和。它既表现了社会对领导干部运用权力所提出的道德规范,又反映着领导干部在权力行使过程中所应追求的价值目标、道德人格和精神境界。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认为:“政者、正也”。他把公正、正直看作是统治者最高的道德规范;还指出,“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在中国古代廉洁被视为“国之四维”、“仕者之德”,其重要性被推到“为政之本”、“为官之宝”的高度。目前,在社会上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即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要消除权力腐败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