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新倾向及调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发展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全面铺开及信息化的浪潮汹涌而至 ,大学生人际关系出现交往范围扩大化、同学关系矛盾集中化、同学关系世俗化、师生关系疏远化、大学生人际关系虚拟化倾向 ,因此对大学生人际关系需要从社会、个体方面加以调适 ,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
张业清  杨秋霞 《思想战线》2011,(Z2):390-391
大学生学习期间,宿舍是最重要的生活、学习休闲场所。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对他们在学习、社会适应、心理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阐述有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将从以下3方面进行阐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类型;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大学生宿舍和谐的培养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5,(6)
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伴随着大学生寝室特有的矛盾冲突,处理不好会对学生个体及校园安全稳定产生影响。根据团体心理辅导和人际交往的理论,可知团体心理辅导运用于改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楠 《青年论坛》2005,(1):44-45
互联网的形成和发展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 ,同时也对现代人际交往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人际关系的形成时期 ,网络技术促进了大学生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 ,同时也造成了某些人际关系的缺失。引导大学生确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走向社会,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会因为环境突变而面临着重建人际关系的挑战。有人说,人际关系比个人能力还重要。心理学也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持愉快心境的灵丹妙药。初入大学时,许多人就是因为未能搞好人际关系致使最初的大学生活蒙上一层阴影。因此,我认为,大学生踏进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人际关系危机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踏人大学校门后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发人际关系紧张,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本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危机的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使用箱庭疗法对一名有人际关系困扰大学生进行12次个体治疗,通过箱庭作品的分析和问卷结果,考察箱庭治疗的过程和有效性.结果发现:来访者的箱庭治疗经历关注自我、寻求帮助;复演生活经历、直面问题;转化与协调;自我接纳与成长四个阶段,人际敏感问题降低,自我认识有所提高,人际关系有所改善.结论:箱庭疗法能有效缓解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此成功个案及许多使用箱庭疗法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研究说明,箱庭疗法能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能提高,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家庭关系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和谐的大学生更容易表现出亲社会行为,而家庭关系不融洽的大学生可能表现出退缩、攻击性行为和消极情绪;师生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更深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拥有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而不良的同学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吕娟萍  卢翠花 《传承》2011,(18):40-41
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培育和谐大学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快速转型期,大学生自杀或杀人等极端不和谐事件屡屡发生。在这种形势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谐大学生就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从培育和谐的大学生人格、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及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三方面探讨和谐大学生的培养途径,以期为解决大学生的不和谐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谢迎迎 《传承》2009,(22):94-95
大学生的很多烦恼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因此,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当今社会一项很急迫的任务。本文试图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成因以及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策略着手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证调查的方法,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方式、地点、交流内容、交往对象、交往能力、宿舍人际关系等,从而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特别是讨论大学生与师长之间的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如何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一直是高等院校非常关注的课题。一项对2010-2020年我国大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元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睡眠问题、抑郁、自我伤害在大学生中较为突出。(1)另一项针对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公安院校大学生情绪困扰主要来自生涯发展、经济、人际关系和学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很多烦恼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因此,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当今社会一项很急迫的任务.本文试图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成因以及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策略着手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梁巨芬 《前沿》2008,(6):139-142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是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的包括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化、大学生角色的塑造、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调和。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出现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提出新形势下大学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以感情亲疏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青年大学生处在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正在形成和发展各种社会关系。大学生直接的密切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四种,它们都对大学生成才产生着程度不同的影响。 1.家庭关系。 大学生的家庭关系,是指大学生与父母、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它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睦的家庭关系,突出表现在:一方面,父母关心爱护子女,不仅在经济上支持子女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而且在思想上、学业上、交友或恋爱上给予关怀和指导。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晚辈,能热爱自己的父母,懂得知恩知德,以善报善,能经常想到努力为亲人做点什么,给父母带来欢乐,为他们分担忧愁和不幸。这种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  相似文献   

16.
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为工具,随机选取某高校90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诱发心理危机的应激源及应激反应强度,检验心理应激强度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应激事件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及健康。其中受惩罚、学习压力及人际关系引发的应激强度最大。(2)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应激强度之间呈显著相关。(3)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和应对方式均对心理应激强度有显著预测作用,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应激强度之间起中介效应,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问题的提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多角度分析◎对策建议一位阿拉伯哲人说过: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人际关系的质量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文  韩阳 《青年探索》2006,(3):40-43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自我评价。通过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地域、专业、家庭状况、学习状况、人际关系、课外活动、综合能力等。因此,结合研究所得我们提出了部分建议以求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9.
高霞  黄元全 《传承》2014,(4):101-103
分析大学生人际冲突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个体冲突作为大学生人际冲突的突出表现形式,越来越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视。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个体冲突,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发展新型人际关系,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20.
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客观阶层差异为不同阶层创造各自的认知模式,并影响具体的社会认知表现。本研究试图关注寒门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以发现社会阶层如何影响其认知。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N大学21名寒门大学生作为样本,另访谈9名非寒门大学生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基于情境主义社会认知,寒门大学生的自我概念表现消极倾向,社会环境感知中的“情境归因”“情绪感染”具有消极特征,人际关系策略中的“不信任感”可能是阶段性的;而社会环境感知中的“需要外部环境支持”“相信社会阶层可以流动”以及人际关系策略中的“高人际敏感度”体现他们相信或寄希望于社会阶层可以实现流动。贫穷限制想象具有阶层性、主观性及情境性。他们的社会认知有实现优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