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女性主义电视批评——经典文本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女性主义电视批评与西方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相比起步较晚 ,并在方法上对后者多有借鉴 ,但这些并不影响女性主义电视批评所取得的成果。批评者们较好地运用了女性主义各流派的多种理论方法 ,显示其批评的厚度 ,并在理论建设和批评方法上体现了创新思维 ,开创了“新女性主义”电视研究。  相似文献   

2.
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过程中的语境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入中国后遇到了完全不同于其理论源头的接受环境。这些接受环境差异包括:一、历史背景的差异,其主要表现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先“破”后“立”,而中国本土则是先“立”后“破”;二、意识形态差异,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中的民主传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权思想形成的对照;三、学术背景差异,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以反拨“新批评”的学术革命开始的,而中国本土则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批评的滋养。这些差异既决定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独特面貌,同时又呼唤西方理论本土化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美国黑人妇女缝制“拼贴被”的文化传统,女性主义者提出把女性主义内部的种族、阶级、国别和性取向的差异缝合为文化“拼贴被”的隐喻构想。本文从性别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探讨“拼贴被”的隐喻构想与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互动与影响,以求打开女性主义批评文本的外延,在性别研究、妇女文学史、文化研究等学科之间寻找一条“共同的丝线”。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有着密切的亲和力。作为弱势群体的话语,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共同目标是重新改写传统的“主体/他者”的关系。接受了后殖民主义的影响,女性主义批评最明显的发展是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的崛起。处于后殖民主义文化中的女性主义批评将在新的层次上重构自身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要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构建“双声话语”。  相似文献   

5.
“空中课堂”由“电视课堂”、“电台课堂”、“课堂在线”三部堂”、“课堂在线”三部分组成。其中“电视课堂”在完成“停课不停学”任务中发挥了主体作用,社会影响也最为广泛。评价“空中课堂”,必须充分评价“电视课堂”所起的作用,同时也应分析“电视课堂”实践中蕴含的电视教学的一般规律和要求,通过实践总结和理性分析,形成理论,更好地指导电视教学的实践活动。一、电视教学的主要优点和局限电视教学是现代远距离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电视教学与传统面授教学最大区别是教和学在时空上的分离。这种分离,一方面突破了教室局限,扩大了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西方文献中有关中国穆斯林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其特点一是研究范式呈现出从“共同体”到“地方性”的转换,强调地方性知识是主导新世纪中国穆斯林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二是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也引起相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三是面对东方主义式想象的延续,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尤其是儒家传统与伊斯兰传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使得超越“全球化”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的渗透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翻译理论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洛丽.张伯伦是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先锋人物之一,本文试图在介绍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基础之上,针对性别与隐喻,探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内涵、意义及局限性。希望能为女性主义译论研究提供资料并助于商榷。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     
<正>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将叙事学与女性主义相结合,在传统叙事学研究中增添了性别维度,又修正了传统女性文学研究中重内容、轻形式的弊端,是目前方兴未艾的一种学术新思维、新方法。本期推出的三篇论文中,《叙事学视野下的"女性声音"研究及其中国化建构》对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相关概念、研究视域、话语理  相似文献   

9.
西方父权制文化与女性主义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心理学根植于西方主流文化--父权制文化.在父权制文化的影响下,西方主流心理学遵循实证主义的研究传统,忽视文化价值因素,将女性经验无形化、边缘化及病态化,反映了心理学研究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偏见.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崛起,女性主义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女性主义心理学以女性主义立场和态度重新解读和审视传统父权制文化影响下主流心理学的科学观与方法论,着重批判主流心理学所表现出来的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的价值标准,试图建立自己的心理学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0.
顾雅婷  彭传华 《前沿》2013,(16):44-46
谭嗣同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深刻批判贬低和歧视女性的封建名教纲常与传统陋习,提出一系列旨在妇女解放,提高女性社会与家庭地位,实现男女平等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斥纲常,以达到“男女内外通”的无阶级差等思想;改婚制,主张“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情相愿而成婚”的婚姻自主思想;除陋俗,驳斥“残毁其肢体,为缠足之酷毒,尤杀机之暴著者也”的缠足恶习;正“淫”学,提倡“多开考察淫学之馆,广布阐明淫理之书”的性解锢思想。其中正“淫”学思想最为激进,是谭嗣同女性主义伦理思想中最具近代性因素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权主义”的表述渐渐隐匿到“女性主义”表达的背后,这是女性主义在后现代视野中所发生的嬗变。后现代女性主义不再以争取男女平权为主要宗旨,而是将关注的焦点从权力转向女性本身,主张消解本质主义和二元对立,承认两性差异,提倡建构一套女性话语。  相似文献   

12.
近几十年来,女性主义史学家挑战了传统史学,不仅使妇女进入了史册,而且使“性别”(Gender)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分析范畴。但是,女性主义史学在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上存在很多争议:在解释妇女在历史上缺席的原因时,如何区分性别偏见与时代局限;在把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时,应该如何认识妇女之间的差异;妇女史学在颠覆使命完成之后,如何处理妇女史与通史关系等。思考这些问题是我们研究妇女史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中国研究者越来越多地使用"女性主义史学"这一西方舶来的术语,同时又对其加以解读。然而,学者们对女性主义史学的内涵、方法、兴起的时间等方面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通过对女性主义史学与女性史学的比较,阐明了女性主义史学的研究主题、认识视角、分析方法,从而进一步明确女性主义史学并非对传统史学的彻底否定,它更多地是史学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方法与立场。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电视媒介上呈现的整容真人秀节目时,女性主义是最常被采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范式与视角。然而如果将女性主义作为唯一的范式与视角进行分析,可能忽略其他重要的思考路径,使研究陷入单一视角的绝对化境地。本文将在现代性的视角下对整容真人秀节目进行剖析,呈现女性形象的媒介生产和意义建构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侯天皓 《求索》2008,(10):161-163
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之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张以独特视角对以往的文学作品进行多维视角的女性主义解读,对男权主义文学歪曲妇女形象的事实进行批判和拆解;努力挖掘不同于男性霸权主义的女性主义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构建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书写与表达方式,关注女作家的创作心理状况;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同化和淹没,提倡一种全新的女性主义写作范式。  相似文献   

16.
李晓光 《思想战线》2005,31(2):9-12
当代西方出现的所谓"后女权主义"并不意味着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的终结,而是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转型.后现代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对传统理论的宏大叙事提出了质疑,精神分析法对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的研究,成为了传统女性主义理论从微观角度分析妇女解放问题的补充.20世纪90年代的酷儿(Queer)理论以及赛伯女性主义(Cyberfeminism)理论的提出,则是对传统的规范性形态的破译.  相似文献   

17.
由传统女性主义到新女性主义,意味着女性主义发展的范式转换.这种转换主要表现在:女性主义的平等模式由求同转向彰异;女性主义的解放模式由实践批判转向文化批判;女性主义的解放理念由寻求妇女解放到寻求全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18.
陈靖怡 《前沿》2013,(2):114-116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既是“女性的”,又是“生态的”,是女性主义和生态主义的结合.它的产生和发展既是生态危机催生的结果,也是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自身发展的的内在需求,而自然和女性之间的联系也为她们走向联合提供了可能.生态女性主义反对强加于女性和自然身上的任何压迫,希望实现男性、女性、自然的整体和谐,希望为解放女性、拯救自然和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谋求出路.  相似文献   

19.
西蒙·波娃在其享誉世界的“女性主义圣经”——《第二性》中说,女性的性别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赋予的。男强女弱、男尊女卑不是生理性别的差异,而是社会性别的差异。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对于女性的表现和描绘,极大地影响着女性的社会性别在受众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印象与理解。  相似文献   

20.
王建成 《青年论坛》2004,(2):138-141
中国传统文学中正面男主人公大都是“无性化”的英雄。毋庸置疑,传统文学中的男英雄患了“青春期阉割症”。他们清心寡欲,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志,成为地地道道的“不谈爱情”的性盲。新时期(1979年后)女性主义文学高扬女权旗帜,以决绝的反传统姿态,为争取女性话语,打破男权传统的樊篱,开启了对“英雄”的“性启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