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把有条件的中心镇培育成为现代化的小城市,是浙江省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上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完善省域城镇体系布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引领全省其他小城镇建设以及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作为一项全新的探索与实践,试点镇在小城市培育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及时配套各种有效的政策措施,以推动培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而城镇化滞后主要表现在小城镇发展滞后。以"镇改市"为动力,把一大批县城镇、特色镇、重点中心镇建设成为功能完备、产业发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个性独特的中小城市,从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性基础平台全面崛起,这对我国城市化进程来说,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天水城市化的发展 ,应坚持大力发展中心城市 ,合理发展小城市 ,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的发展思路 ,逐步建立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 ,以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镇域经济形态城市化是都市圈背景下城镇体系圈层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心镇自身向小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以中心镇城市化开展最早且最有成效的浙江省为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要素制约、产业人口集聚慢和管理体制不适应是制约镇域经济形态城市的主要难点。当前镇域经济形态城市化进程与都市圈背景下城镇体系完善以及中心镇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实践中应重视城市化质量提升,推进产城协同转型,着力多元破解素瓶颈,构建四级联动共抓落实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超大城市中的小城镇发展具有什么特色,很值得研究。以天津市为实例作一初步的分析,有以下三点:一,超大城市的城市化的速率应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天津市城市化速率低于全国的水平,原因是大城市的极化效应和小城市发展战略不当。应从两个方面加大城镇发展力度;二,超大城市小城镇的发展战略应是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天津市具有这样的支持条件。三,超大城市的小城镇应加速升级,在空间上应形成大都市城市圈带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6.
织里镇的小城市社会因童装产业而内生,因改革创新而发展,其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既有一般小城市的特点,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织里镇以"小城市培育试点"为契机,提升产业层次,发展民生事业,整治城市环境,加强社会治安,创新行政体制,形成了良好的治理局面。针对织里小城市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创新织里小城市社会治理,应坚持"治本为首、法治为重、标本兼治"的治理思路,推进产业升级,创新打造"童装织里";推进依法治理,重点打造"法治织里";强化社会共治,合力打造"和谐织里";发展民生事业,升级打造"幸福织里";增强体制整体性,统力打造"城市织里"。  相似文献   

7.
统筹区域发展,构建全省“双三角”的区域发展格局:“两点”带动,强化“一脊”;产业拉动,扩张“西翼”;生态优先,保护“东翼”;南北联动,东西和谐。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全省“双带两群”的城镇体系:优先发展沈阳,大连和沈大鞍城市带;优先发展大连,丹东、锦州沿海城市带,共同构建大连航运中心,提升锦州.丹东的区域地位,完善辽西和辽东城镇群:依托“四线”建设新城;以都市区建设为突破口,重视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小城市小城镇建设,强化城乡规划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发展现代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广东实施"双转移"战略的关键。金融在宏观上对现代产业发展起到资源配置和要素集聚的作用,并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现代产业的发展高度。广东金融发展模式正处于由商业信贷聚集基础设施与技术的第二阶段向资本市场聚集人力资本与创新的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构建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核心的地方特色金融体系是广东发展现代产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必须高度重视小城镇发展,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具体表现在生产要素加速向小城镇集聚、产业发展具有新的有利条件、制度创新空间将进一步加大和原有的管理体制受到挑战四个方面,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还存在全域性规划编制相对滞后、人口集聚功能仍较薄弱等问题.因此,要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应从加快构建镇乡一体的小城镇规划体系、合理进行小城镇的区划调整、进一步强化小城镇的选择性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城市群体空间是经济和城市自然演化的必然结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市群体空间呈现三大发展趋向:大城市的深度拓展与中、小城市的强势整合;城市群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并行不悖,交错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由纵向的中心地模式向对等结网的网络城市转化。当前加速我国城市群体空间发展的关键在于,发挥城市群规划对其发展的指导作用。以城市群体总体规划为基础,从调整结构和强化联系两个层面加强空间管理,加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小城市培育和"镇改市"的实验,必须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原则,在制度上理顺小城镇和"镇改市"与上级政府的权责关系,进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人文地理环境,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城镇规划,积极培育优势特色企业和社会组织,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强化市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职能,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农民的日渐富裕和乡镇企业的成长壮大 ,中国众多的小城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 ,各地因地制宜 ,探索了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 ,河南省濮阳市通过发展以工贸业为主导的示范区 ,走出了一条内陆平原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成功之路。一、因地制宜 ,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模式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濮阳市 ,是个内陆平原城市 ,也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市。濮阳市委、市政府认识到 ,要全面振兴经济 ,改变落后面貌 ,必须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他们大胆探索 ,启动了以小城镇为载体 ,以发展工贸业为主导的…  相似文献   

13.
对国内外高技术园区发展基本规律与趋势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国内外高技术园区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3个时期。按照高技术园区发展的空间布局划分,国内外高技术园区主要分为"原址"型、"副中心区"型和"新城区"型。国内外高技术园区发展的基本规律,主要表现在:以科学理念编制发展规划;以协调机制提高资源效用;以优惠政策吸引要素集聚;以超前设施构建完美环境;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国内外高技术园区发展趋势主要有:由园区模式向新城模式转变;由产业主导向产业集群转变;由以业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由数字化向网络化转变;由政策扶持向自主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14.
大城市化道路和小城镇战略是两条基本的城市化道路,其产业基础都是工业化.济南市北园镇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城市化,称之为实现城市化目标的第三条道路.其实质是大城市周边的乡镇,通过产业基础转变,优先和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城市化目标.北园镇的城市化建设实践,是对小城镇战略和城市化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创新和完善,能够对城郊型小城镇的城市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5.
当前重视发展小城镇对于解决陕西“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意义尤其重要。我国各地小城镇发展的现状也反映了地方政府推动型模式的积极作用。陕西地方政府必须通过狠抓产业支撑、强化管理、经营小城镇、创新制度等,推动陕西省小城镇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关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城市化与城乡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并就如何促使城乡协调发展提出了三点见解 :一要重点发展城市 ,以城市发展影响、带动和促进乡村的发展 ,从而缩小城乡差距 ;二要在发展城市的过程中 ,应坚持“适当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方针 ,使我国的城市化稳步向前 ;三要积极大力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17.
建设“镇级市”: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镇级市"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了城市化发展模式非常科学的空间布局结构,是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镇级市"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模式,是从根本上破解统筹城乡改革发展难题的科学壮举。"镇级市"同现行的"小城镇"有着质的差异,建设"镇级市",规划起点必须是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充分体现以城市化带动现代化、社会化的标准制定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城市和小城市都具有较高的人口增长率,而中等规模城市(100万左右)增长相对缓慢;中等规模城市"塌陷"导致我国城镇体系不够协调。不同规模城市增长差异的理论解释为:大城市超常增长是由于交通通信技术进步、政府撤县(市)设区的政策支持和自身的集聚效应;中等规模城市"塌陷"是由于市场区位优势弱化、产业关联性不强和公共服务相对不足;小城市快速崛起是由于"借用"(分享)大城市的规模优势及产业转移中的区位集聚。未来我国城镇化战略重点是推进一批中等城市崛起,"承上启下"地促进城镇体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建设与产业集聚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小城镇作为产业集聚的载体,能够为产业聚集发展要素。产业集聚作为小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能够为小城镇建设提供动力支持。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要处理好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的关系,坚持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支撑,推进产业集聚与小城镇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河北省产业发展以资源性产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对制造业升级的支撑能力相当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河北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迈进。因此,从优化体制政策环境、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创新产业组织模式、加强品牌运作和自主创新、促进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等诸多方面,分析加快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