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斐斐 《法制与社会》2013,(15):284-285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其必然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在信息时代,隐私权侵权现象越来越常见,侵权手段越来越多样,本文从分析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入手,对其存在的缺陷进行深刻反思,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外立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信息时代公民隐私权保护的设想和举措,使隐私权在网信息时代背景下能够得到切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信息时代,个人隐私受到侵犯的事件频频发生,对隐私权的保护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今世界有许多国家不仅在侵权法或普通法中对隐私权进行了保护,还在判例或成文法中确认了隐私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从宪法高度保护个人隐私权,而相比之下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仍不够完善,宪法中没有对隐私权的明确规定,只是间接对其进行了不完全保护。本文从宪法对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宪法法规、宪法效力及相关配套制度几方面提出了完善隐私权保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公共生活更加趋于公开化和透明化,对隐私权的保护应从法律、道德和社会多个层面来观察分析,找到众多矛盾的平衡点,进而架构一个科学有序的综合保护体系,才能更全面的解决隐私权保护这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敏 《法制与社会》2012,(6):114-115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尤其是"人肉搜索"引擎被广泛运用后,个人隐私状况已成为人们极为关切的问题,人们越加重视隐私权的保护。对隐私权进行法经济学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多个角度认清隐私权侵权和保护的内在逻辑。本文运用法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对隐私权进行法经济学分析的前提、动因进行探讨。以"人肉搜索"事件为对象对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分析,从而提出完善我国隐私权法律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隐私权以宪法隐私权为根基,属于公法权利的范畴,涉及公民人身隐私、空间隐私、信息隐私几方面的利益.不同刑事诉讼模式下隐私权保护呈现不同特点.刑事被追诉人的隐私权保护为刑事诉讼中隐私权保护的主体内容,具体包括讯问、搜查、扣押、人身检查、技术侦查等强制措施中的隐私权保护以及备存资讯保存、管理中的隐私权保护.刑事被追诉人的隐私权保护遵循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和合目的性解释原则,实质性审查、非法证据排除、国家赔偿构成隐私权保护的具体途径.处于信息时代和反恐政策下的刑事诉讼隐私权保护正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信息社会中人类生活的信息化、个人信息商品化、个人信息公用化、网络人格虚拟化等特征为隐私权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并对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挑战。信息社会的隐私权具备了不同于传统隐私权的特点:涉及范围扩充、积极权能增强、权利相对化等,因此,对于隐私权的保护也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以应对信息社会中隐私权保护所面临的隐私侵权问题严重、行为规范与伦理道德缺失等挑战。保护信息时代隐私权,既需要完善立法、建构隐私权保护的综合体系,同时还需要民众教育、技术开发、行业自律等环节的互相配合。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产生了一系列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几乎已成为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代名词。本文从民法角度,首先对隐私权的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分析了人肉搜索对公民隐私权的具体侵犯。在此基础上,文中指出了我国隐私权立法滞后的现状。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在民法体系下给与隐私权专门保护、健全隐私侵权的法律救济、注重平衡隐私权与知情权等措施来完善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8.
美国隐私权的宪法保护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隐私权的宪法保护建立在其独特的司法审查的基础上,有其独特的特色,不仅体现在通过最高法院对宪法的司法解释回应了公民权利运动对隐私权保护的要求,而且宪法对隐私权的保护具有开放性,虽然美国宪法对隐私权的保护受制于社会传统伦理道德和政府的政策,但是通过消极的个案判决方式从基本人权的角度确立了宪法对自决权意义上的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数据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充分发展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人类社会正迈向信息时代。人们在享受信息社会所带来的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也在遭受着其对个人隐私权的冲击。信息社会确实是一个“玻璃社会”,信息的透明化使得个人资料更容易暴露于公众面前并为他人所收集,于是,信息时代下的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便逐渐凸显。   一、数据隐私权的概念   隐私权理论研究肇始于 1890年美国著名法学家萨缪尔 D.沃伦和路易斯. D布兰迪斯于《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隐私权》一文,而我国则是在最近几年才兴起对隐私权的法律探讨。通常认为隐私权是指:“个…  相似文献   

10.
刘倩 《法制与社会》2011,(24):24-25
2009年通过的《侵权责任法》第一次明确将隐私权收纳进法律,隐私权从此可以名正言顺的与其他人格权平起平坐,不必担心因为隐私权遭到侵害却难以用“隐私权”进行诉讼的尴尬场面。但是纵观我国的法律,对于隐私以“权”的规定有且仅有这一条而已,用一条法条难以解决复杂的侵犯隐私权的问题,因此要对隐私权的加以分析,进行层次保护。本文正是从种类层次分析的角度谈起,探讨对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隐私权一词的产生入手,研究了隐私权在我国私法领域的发展及保护现状,并就隐私权的内容从比较法的角度进行了分析。鉴于我国隐私权产生较晚,此时我国已有相应的人格权保护框架,因此作者认为可将隐私权保护纳入人格权体系,作为与名誉权等具体人格权平行的相对独立的人格权加以保护。同时,在立法模式方面赞同三元结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华劼 《河北法学》2008,26(6):7-12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上的个人隐私权正在被严重地侵害,面对这种侵害,各国都致力于建立完善的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从比较研究的角度讨论美国和欧盟的网络隐私权立法保护模式和规则,并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余云 《法制与社会》2012,(33):14-15
"人肉搜索"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网络现象,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尤其是与公民隐私权保护间的关系备受争议。本文主要从"人肉搜索"的合理性、合法性基础上探讨其与隐私权的冲突问题,认为应对"人肉搜索"进行法律规制,从而实现权利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任洁  王碧琴 《法制与社会》2014,(11):238-240
本文针对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现状探讨了信息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对策:提出采取分类保护的方法实现信息隐私权保护的实质公平,分别对政府官员的信息隐私权保护、公众人物的信息隐私权保护、未成年人的信息隐私权保护、特殊人群的信息隐私权保护的方法进行了设想和论证;通过规范政府及优势机构对个人信息的搜集披露规则并通过行业自律规范的完善为信息隐私权保护提出具体设想。既充分保护公民隐私权,又不妨碍信息发展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常在家庭中被父母"理所当然"地侵害,这在中国家庭尤为明显。本文结合中国现行法律进行简单综合,发现目前法律并无完整的制度规范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保护,进而对"隐私"和"隐私权"两个概念进行探讨,欲从实证的角度得出未成年人所享有的隐私权的内容。最后对未成年人享有的隐私权作二分法上的分析,并得出未成年人隐私权具有绝对权与相对权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16.
网络隐私权是隐私权在网络中的延伸,当今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对网络隐私权进行法律保护的紧迫性,而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隐私权。只是通过名誉权的规定对其进行保护,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更属立法空白。因此应试着借鉴相关国外保护模式,结合我国国情,以立法规制为主导,辅之以行业自律,技术保护和政府监管,同时,树立公民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以实现对网络隐私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前隐私权在我国尚未成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对于网络隐私权更没有明确的定位,当权利人的网络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很难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本文以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民法保护为视角,通过对网络隐私权概念的阐释,以及对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行为进行重点分析,提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扬 《法制与社会》2013,(31):158-159
二十一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信息社会,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但信惠时代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人们开始担心起来,比如说骚扰电话、人肉搜索及各种诈骗信息的出现.人们电脑中的私人图片与信息也突然会被不怀好意者公开,这使人们的隐私权严重受到侵犯.尤其是对于企业高管人士来说,一些内部资料的丢失以及商业信息的泄露将为公司带来巨大损失.信息时代有利有弊,但是人们无法避免在信息时代中生活,社会各界许多人士希望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基于此,本文将从隐私权到个人信息权的发展着手,对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进行了一系列立法设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来,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和交易,成了人们的重要的活动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各种数据的搜集、处理和传输变得十分简单,所有工作都可以瞬息完成。网络的发展和电子商务这样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的广泛普及,正是网络数据自由流通的优势体现。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当人们享受网络所带来的便利时,人们的隐私权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下的隐私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20.
二战以后,西方国家广泛兴起人格运动和民主运动,隐私权就是此时确认的一种新的人格权。近年来,隐私权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而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现象也日趋增多,公民的隐私权应该怎么保护即成为一个重要论题。本文从法律的角度,界定了隐私权的概念、内容,明确了判定侵害隐私权行为的标准,划分了具体的侵犯隐私权行为的类型,提出我国法律应为公民隐私权提供以宪法为指导、民法为基础的全方位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