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楚国的奉使外交略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国的奉使外交略议刘玉堂贾继东春秋战国之世,周室衰微,诸侯并起。与风云变幻的政治军事活动同时,各国的外交使节八方游说,往来如梭,殚精竭虑,斡旋其间,十分引人注目。东周时期的楚国,作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七雄之长,奉使外交活动尤为频繁。研究楚国的奉使外交...  相似文献   

2.
晋襄公是介于晋文公与晋悼公之间杰出的君主、政治家和统战谋略家。晋襄公在位期间,实施对内宠功任贤、从容纳谏、奖赞臣下;对外"尊王攘夷"、抑秦服卫、避秦不战、施谋胜楚、温和礼让、收鲁联曹等统战谋略,促进了晋国内部的团结和发展,确保了晋国霸业的持续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晋”之称 ,最早约见于《战国策》。《赵策》有云 :“及三晋分智氏 ,赵襄子最怨智伯。”《史记·周本纪》也有“三晋距秦”的话。这个称谓源自春秋末年三家分晋的史实。原来 ,晋国是春秋各诸侯中最强的国家 ,《孟子》就有“晋国天下莫强焉”的论断。晋国的卿士中 ,赵、魏、韩三家最强。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前 4 0 3年 ) ,三家瓜分晋地 ,各自独立 ,成为历史上战国时期的开始。由于晋国原地主要在今山西 ,所以后人就用“三晋”指称山西。文题所谓“三晋文化” ,即指山西文化。“三晋”地处黄土高原东部 ,周秦以来就是汉民族与“戎狄”杂居之…  相似文献   

4.
魏绛是春秋晋悼公时既善治军的良将,又善理政的贤臣.他以辉煌的文治武功,为晋悼公振兴晋国霸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魏绛和戎是春秋时代晋国新田文化史上光辉的一页,对我国古代中原华夏民族与北方戎狄民族和睦相处和文化交流起了开创作用,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管仲作为齐国宰相,为齐桓公确立了王霸方略,并辅佐齐桓公首创春秋霸业。管仲提出了霸业和王业两个不同国家崛起目标的内涵、实现王霸战略的基础、建立和维系王霸之业的途径以及王霸战略的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晋阳文化是以晋阳为代表的一种区域文化 ,它是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晋阳城从周敬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 497年 )创建 ,到公元前 40 3年赵国定为都城 ,历时九十五年。本文将这九十五年称为早期晋阳文化时期。而这一时期 ,正是郭沫若所说的“太子倒霉了 ,诸侯起来了 ;诸侯倒霉了 ,卿大夫起来了” (《奴隶制时代》 1 973年版第 33页 )的“卿大夫起来了”时期 ,以赵简子家族为代表的卿大夫的崛起 ,正是早期晋阳文化的总集成、总代表。一、赵氏再兴与智伯覆灭赵简子 ,名鞅 ,又名志父 ,号简子 ,又称赵孟 ,春秋末晋国执政。公元前 583年“下宫之…  相似文献   

7.
邓中好 《理论前沿》2009,(18):25-26
为实现齐国的霸业目标,管子制定并实施了一套符合齐国实际又适应时代特征的政策、策略,走了一条具有齐国特色又符合霸业要求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在晋国由弱到强的过程中,晋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以忠义精神为核心价值的社会文化体系,亦即"忠义文化"或"忠文化"的思想体系,并且拓展成为一种社会潮流。  相似文献   

9.
商周以来,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与中原交往愈加频繁,在碰撞与融合中,楚国文化既保持了自己的特征,又显示了其与中原文化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剑文化,自古有之,君子更是将剑视为自己行动、品德的代言。西汉作为拥有中国历史上最大版图的一个时期,尤其是汉武帝穷兵黩武政策下,剑作为一种文化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的。在西汉,仍旧存在着帝王之剑、诸侯之剑、庶民之剑,它不仅影响本国的文化,在他国的文化流传中亦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孔子与山西     
孔子虽然不是山西人,也没有在山西做过事情,但在其有生之年,他通过对晋国人物和事件的关注,影响了晋国的历史走向和后人对晋国历史的认识与评价。在孔子身后,他的弟子和他的思想,继续影响着三晋历史和思想史的发展。秦汉以降,儒家思想成为"独尊",山西地区不断涌现有成就的大儒,使孔子与山西的关系达到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楚文王是春秋初期楚国较有作为的国君、统战谋略家。他在位期间,为实现其父北进中原的战略,妥善利用矛盾、纳谏改过、任用贤能、创建县制,使楚国强盛起来,为此后楚国争霸中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汉书·枚乘传》中“二十四郡、十七诸侯”的提法,对研究西汉时期政区地理的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前的研究都对此存在一定误解.二十四郡中应当包括东海与长沙二郡.十七诸侯指的则是未参与叛乱的诸侯总数.  相似文献   

14.
话“用贤”     
《国语·齐语》上说,齐桓公之所以能够成就“九合诸候,一匡天下”之霸业,其原因在于他“唯能用管夷吾(管子)、宁戚、隰朋、宾胥天、鲍叔牙之属”。 管子,乃“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鲍叔牙具有知人和自知之明,不计个人权位,真诚地向桓公推荐管子;而桓公宽仁大度,从大局出发,以国事为  相似文献   

15.
管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做过宰相的哲学家。管子学派的重要特色是将人文精神融入法家制度 ,并将王道原则融入霸业发展 ,倡导实行德法并重、强国安民 ,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儒法两家的优良理念 ,弥补了儒法两家的思想缺陷。因此 ,研究管子思想及其成功之道 ,对改善现代警察管理尤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铜器在发展过程中,有两大高峰。第一高峰是在商朝晚期到西周早期,第二高峰是在春秋中期到战国早期。楚国的青铜铸造技术,是第二高峰中的高峰。本文认为楚国社会需要的剧增、审美意识的巨变、“兼容并蓄”的精神是楚国青铜铸造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7.
楚昭王是春秋末期楚国君主、统战谋略家。他采用遣使求救、崇功任贤、固盟伐叛、舍子让王等统战谋略,不仅使楚国失而复得,而且使楚国恢复强国地位。  相似文献   

18.
晋国法制史是中国法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晋国在春秋时期进行的多次立法活动对中国法制史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对郭偃之法、被庐"大"、赵宣子之法、范武子之法、范宣子之法、铸刑鼎等立法活动进行梳理,分析了其产生的社会背景、立法的核心目的和意义,以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9.
邢台葛家庄玄鏐戈的出土可为"由于晋人助吴制楚的政治形势,晋吴两国多相交往的局面"此说之注脚,进而可确定葛家庄遗址墓葬群M10号大墓墓主当为春秋时晋国封在故邢地之申公巫臣,而非赵襄子或赵氏家臣。  相似文献   

20.
孔子生活在奴隶社会崩溃逐渐转化为封建社会的历史大变革时代。当时诸侯争雄“礼坏乐崩”“天下无道”。孔子热心救世,东奔西走,宣传自己的主张,追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乌托邦式社会。他的思想核心是个“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