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给中国与东盟国家全方位合作的带来了新的机遇。福州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核心区的战略枢纽城市,通过仔细梳理面向东盟的文化资源,推动与东盟国家在语言、教育、旅游、科研以及文化产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面向东盟的海丝文化软实力建设,以实现民心相通和价值共惠,为与东盟国家的区域合作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是福州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2.
福建与东盟友好往来的历史悠久,东盟各国既是福建传统的合作贸易伙伴,也是海外华侨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核心区,可以借鉴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发挥华侨华人优势,推动福建与东盟国家在教育、旅游、科研以及文化产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北方航线,也是中国与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列岛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涌现出了一批质量上乘的著作和论文。这些优秀的研究成果标志着学界对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通过对已有学术成果进行梳理总结,有助于全面把握学术界对此课题的研究现状,能更好地推动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海沿岸地区的文化与东亚其他国家关系极为密切。生活于这一地区的吴越民族,经常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渠道,将自己的文化形式与文化习俗东传到日本、朝鲜、韩国等东亚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促进这一地区与东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的因素,主要有移民、商贸、外交等等。在历史上,这些活动都曾对中国与东亚各国沿海地区的文化交流起过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广西加强文化交流的平台建设,通过社团交流、科教文卫交流、公共媒体交流等方式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扩大了中国在东盟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在面向东盟文化交流与海外统战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出访期间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后发展成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海上丝绸之路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也不例外,学术界对其形成与发展、演变与作用、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保护与开发等方面研究均取得了丰硕硕果,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期更好地推动此问题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凭借陆缘、临海、华侨和文化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和文化交流一直领先于中国其它省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出台后,福建、广东、海南和云南等省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和文化交流突飞猛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广西在陆缘、临海和华侨等方面的优势被不同程度削减,广西-东盟贸易在整个中国-东盟贸易中的相对地位持续衰落.目前,广西在文化产业方面尚独具优势,广西对接东盟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将决定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层次建设进程中能否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广西必须在准确认识对接东盟文化产业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广西对接东盟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西要发挥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是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对广西未来发展寄予的厚望。  相似文献   

9.
明代妈祖文化传播与传承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一方面,修建妈祖行宫成为海内外妈祖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妈祖文化发展成为朱明政权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同时,伴随着明代大规模的海上外交活动,妈祖文化逐渐得到海外各国的认可,并在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确立了地位,使妈祖文化走出了国门,融入了世界,逐渐演变成为世界海洋文化。  相似文献   

10.
泉州曾经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如今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先行区、海丝申遗团队的牵头城市,在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助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责无旁贷地先行先试.泉州利用海丝文化遗存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可激活、延伸、拓展海丝文化旅游线路,带动“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并延伸拓展成“中国海丝文化旅游”,对接联合国旅游组织推动的“国际海丝文化旅游”,开展中国沿海、东亚、东南亚、中亚、东非、北非,乃至欧洲的海丝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政策、战略与丝绸之路的部分资源、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古丝绸之路与新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多元化综合价值,必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增长路。不可想象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我国深居内陆的地区推向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一经提出来,就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欢迎、追捧,主要原因是其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同的利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国家战略的落实,必将会对我国及其相关国家乃至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又被称为"佛教之路"。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包括汉传和藏传两个语系,传入的途经、与本地文化的交融,诚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丝绸之路上的佛教传播历史折射出文化交流、经济发展,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是宗教中国化的生动体现。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背景下,增进各国在宗教、文化、学术领域的对话交流,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跨国联合行动,建立海外道场和文化传播中心等方式,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人员往来,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让"一带一路"成为一条充满文化活力与和谐精神的人类文明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3.
泉州曾经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如今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先行区、海丝申遗团队的牵头城市,在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助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应该先行先试。泉州利用海丝文化遗存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可激活、延伸、拓展海丝文化旅游线路,带动"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并延伸拓展成"中国海丝文化旅游",对接联合国旅游组织推动的"国际海丝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内涵的地域概念和文化载体,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沿线各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合作共赢的文化交流带和经济发展带。陕西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文化元素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符号和典型代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陕西应该采取文化先行战略,如出台文化发展规划与扶持政策,推动文化资源旅游的整合开发等。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是我国打开国际政治、经济新局面重要战略布局,同时给广西带来了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外贸易、提速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才培养与交流等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但广西在政策执行力、基础设施、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要充分利用政策红利、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中国—东盟自贸区,把广西打造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相似文献   

16.
妈祖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行善救困、舍身取义"的大爱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真善美的化身。妈祖文化的丰富内涵,不但为中国历代执政者所需要,也被海内外广大普通百姓所认可。妈祖作为古代航海者的保护神,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开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人员往来和文化融合。妈祖作为世界海洋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仍然有着积极的作用,大力弘扬妈祖文化精神,促进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融合和政治互信,对于推进我国"一路一带"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明确提出福建省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这是福建发展的又一历史机遇。我们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省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精神,高扬嘉庚精神的旗帜,加快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拓展福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与海丝沿线地区开展广泛的教育、文化、旅游合作,把福建建设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文化合作的多个中心复合体,推动货物、服务、资金、人员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增强福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关联度,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回顾西瓜从非洲经西域向中国内地的传播,分析沙漠绿洲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互作用。评价三条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中所发挥的立体化与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币贸易圈主要由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新兴贸易大国所主导,以人民币为主要贸易结算、储备与投资货币,以西太平洋、北印度洋、地中海和西大西洋沿岸各国之间的海上贸易通道建设为条件,以沿路各国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为基础,沿路各国共同参与构建区域商品贸易体系与金融市场体系是其基本要求。中国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主要发起国、出资国、经济大国、贸易大国和货币金融大国,能够为沿路各国专业化分工与区域合作提供人民币交易工具与平台,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币贸易圈的主要推动者、获益者与公共产品及相关制度安排的主要提供者。人民币贸易圈的形成与发展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及亚非欧国际贸易、金融与政治格局的重大调整和转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和越南关系的正常化和深入发展,中越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文化交流机制,文化交流在党际交往、教育合作、民间沟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进一步深化中国和越南文化交流,助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