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犯罪问题是社会问题的缩影,治理犯罪问题和防控重新犯罪攸关社会秩序稳定和个体生存状态。由监狱押犯构成特征反观犯罪原因和重新犯罪防控对策,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预防和控制犯罪与重新犯罪的重要应对。基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呈现出监狱押犯为社会下层和底层人群这一特征,我国对犯罪和重新犯罪的社会防控也应予以适当调整,当前从完善社会保障、强化社会支持、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等层面入手,可以实现"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的理论要求和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2.
重新犯罪预防是为消除各种重新犯罪的原因和条件,动用一切社会力量而采取的防止和减少重新犯罪发生的综合防止措施.重新犯罪预防是针对重新犯罪原因与条件所采取的综合性预防措施.表现在重新犯罪预防手段的综合性,包括法律的、政治的、经济的、教育的、文化的和行政的等手段,只有采取综合性的防止措施才能够起到防止重新犯罪的目的.实践证明将罪犯隔离社会的矫正措施不能使罪犯回归社会后立即适应当前的社会生活,所以笔者试从传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与社区矫正措施相结合的方向,对重新犯罪防止措施进行探索,目的是能够为被矫正对象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再社会化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创新,是"四个全面"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而社区共同体建设,是社会治理的转型性创新。推进从"单位人"、"社会人"转型至"社区人"等治理支点的创新,以获得社区共同利益的治理纽带和有效支撑;推进从"零散性"、"偏远性"转型至"聚合性"等聚居格局的创新,以实现公共资源的配置集约化和效能最大化;推进从"线性治理"转型至"立体治理"等治理结构的创新,以便于从"人盯人"走向"法对人",实行法律之治,是其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引发了人员迁徙浪潮和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犯罪率和重新犯罪率呈持续攀升,并突破历史的高点。人员迁徙,社会管理保障不配套,引发犯罪和再犯罪;教育滞后,低素质面临高诱惑、强竞争,引发犯罪和再犯罪;道德缺位,导致亚文化盛行,行为内控力、制约力弱化,放纵犯罪和再犯罪。改造罪犯压力剧增,监狱在解决自身矛盾中工作没及时调整到位,难以有效扼制重新犯罪和大要案的发生,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突出而尖锐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建设和谐社会,尽量降低重新犯罪率是必要的。在重新犯罪中,财产性的犯罪居于首位,这是因为在监狱行刑中,服刑人员的"监狱化"以及未能在劳动改造过程中掌握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技能,使得他们在刑满释放以后不能顺利融入社会,一部分人又重新犯罪。因此,有必要从整个和谐社会刑事政策的价值追求层面,来指导监狱行刑的改革,使犯罪人在行刑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地与社会接近,尽量减少其"监狱化"人格,并且能够掌握其复归社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6.
重新犯罪作为重新犯罪问题研究最基础的一部分内容,其在概念理解上有分歧.准确界定重新犯罪的基本内涵与外延是研究重新犯罪现象的首要前提.因实施犯罪行为触犯刑律受到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被赦免回归社会后,在一定期限内重新故意犯罪并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都是重新犯罪.重新犯罪与累犯、再犯罪的概念在理解上有相似之处,极容易混淆,因此必须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7.
重新犯罪现象是困扰当今社会的主要犯罪问题,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对这一问题的防控与研究。未成年人作为重新犯罪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殊群体,其犯罪的高发率、危害的长久性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其初犯时尚未成年,影响了他们实现正常的社会化,加大了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因此,从实证研究入手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原因、特点进行科学分析,探究其重新犯罪规律,将有助于制定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8.
重新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一定的变化。本文立足于我国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到 2 1世纪初期这一特殊的社会背景 ,从实证角度描述了重新犯罪的总体趋势和主要特点 ,并侧重从重新犯罪主体和相关的社会因素两方面入手 ,剖析了重新犯罪的原因 ,提出了相应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中重新犯罪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新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一定的变化。本文立足于我国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到 2 1世纪初期这一特殊的社会背景 ,从实证角度描述了重新犯罪的总体趋势和主要特点 ,并侧重从重新犯罪主体和相关的社会因素两方面入手 ,剖析了重新犯罪的原因 ,提出了相应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重新犯罪这一社会问题愈来愈突出,已成为当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两劳”人员重新犯罪是新时期社会治安难以治理的“顽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深化对“两劳”人员重新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及治理  相似文献   

11.
国外在理解社会团结、社会整合、社会公正、社会福利等与社会和谐的关系上产生出诸多重要理论,它们与社会和谐之间存在着坚实的内在逻辑关系:社会团结既是一种社会结构状态,也是一种社会和谐状态;社会整合是社会和谐的实现过程和方式;社会公正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理念保证;社会福利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政策手段。国外的这些理论与政策实践,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农民工既是我国城市化的产物,又是我国城市化滞后的表现,成为我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这种独特性折射出农民工的非农化并没有带动他们的社会身份转变,从而使得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变得更加艰难和复杂。如果没有社会身份的转变,农民工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融入到城市社会中去。这里的关键是只有通过社会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建立统一的社会流动平台和基石,才能谈得上农民工实现了真正的社会流动,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问题频发的体制性根源在于社会控制型的管理体制。追求社会的静态稳定不仅不可能,而且客观上积压了问题,激化了矛盾,不当的社会控制机制破坏了制度化的纠纷解决机制,错位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导致了与民争利,僵化的职责同构的组织体制严重弱化了应急管理能力,碎片化的社会结构状况从根本上削蚀了社会的理性基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顶层设计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起公共治理的社会管理模式,将管理目标重设为动态稳定,将管理理念更新为公共治理,将政府角色转换为公共服务,将央地关系调整为地方治理,将社会建设为组织化社会。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主要体现在体制转轨、社会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及社会形态变迁。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社会失序表现得越发明显。主要表现在严峻的犯罪形势、公共权威的弱化、部分社会规范不能得到正常的遵守和维护及社会矛盾突出,常规社会控制手段无法运转。因此,政府应及时、有效全程干预社会秩序,保障权力的运行;加强社会秩序问题潜伏、引发阶段的社会秩序监测和预警,及时修补现有秩序的防御功能;提高社会秩序问题爆发、持续阶段的新秩序建构能力,发挥新秩序的应急功能;加强社会问题善后阶段社会秩序的恢复和重构,重新发挥社会秩序的长久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5.
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福利国家福利模式的种种弊端,使得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福利模式被世界许多国家选择和实施,我国也不例外。社会福利社会化要求社会各方共担责任,并扮演相应的角色。社会工作教育者“身在处境中,责无旁贷”,故要扮演相应的多元化的角色,即教育者、研究者、政策影响者和实务者等。而要扮演好多元化的角色,需要一定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能力作为前提条件。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多元化角色的扮演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基础作用。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存在显性的突出矛盾和隐性的制度缺失。健全社会救助监督机制,完善社会互助机制,建设完善的贫困检测网络,是实现社会救助体系科学规范运行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7.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重大意义。社区矫正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围绕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探索突破社区矫正工作的"瓶颈"、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就不可能有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是全部社会保障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具体保障项目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系统化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我国社会保障法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于探讨和逐渐完善阶段。由于所处的理论视角不同,人们构筑社会保障法体系的观点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形态,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社会转型时期,民间信仰再度出现繁荣复兴的现象,并表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征。民间信仰具有"社会安全阀"功能,但庞大的民间信仰群体同时也给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巨大挑战。由于民间信仰具有自发性、松散性等特征,社会转型使其发展具有更多不确定性。在法律制度尚不健全、信仰出现真空而公民意识却不断提高的转型社会背景下,如何应对与民间信仰相伴随的各种显性问题和潜在威胁,已经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管理创新范式:协同治理中的社会组织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管理创新就是通过更新社会管理理念,构建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形成新型社会管理格局,建立起促进和谐的社会机制。协同治理强调除政府外,市场、社会组织同样可以成为社会管理主体。社会组织具有服务多样、灵敏高效等特点,是实施政府职能的重要组织力量,又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备的支撑体系。引入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管理主体,以协同治理应对政府和市场协调的失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和保障公民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