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袁洪英 《求索》2006,(3):58-61
社会公平是现代公共行政的首要价值选择。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中,其价值诉求发生了显著的阶段性转换,它逐渐突破了狭隘的工具理性层面跃升到更具伦理色彩、以社会公平为核心的终极关怀高度。公共行政以社会公平为其价值诉求,一方面社会公平是现代公共行政的首要价值选择,这由政府的公共性所决定;另一方面也只有政府才有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政府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力量依托。实现公平行政,既是一个建立公正制度体制的过程,同时亦是一个哺育、塑造与提升公民的德性精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政治公平在实现社会公平过程中具有核心价值地位。它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公平的核心调节器,是社会稳定的价值轴心。  相似文献   

3.
论当代中国政府行为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珍  李世祥 《理论月刊》2007,5(5):85-87
现代市场锻造了新型的社会关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自然要由新的价值来实现,当代中国政府行为的价值选择也随之变得多样化。本文论述了在新时期,当代中国政府行为的价值取向,那就是公正公平、公开透明、依法行政和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4.
王学川 《长白学刊》2011,(2):127-131
社会包容是指社会的制度体系对具有不同社会特征的社会成员及其所表现的各种社会行为的吸纳和认同。社会包容是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全球化时代对执政党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减缓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一条重要途径。社会排斥是威胁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危因素之一。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来看,社会排斥有悖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取向;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来看,社会排斥有碍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从共产党执政规律来看,社会排斥不利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和提升。要真正实现社会包容,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个人都还要做出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范式变迁下的中国政府改革价值取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浩 《理论月刊》2008,(8):133-135
不同的行政范式蕴含着不同的行政改革与发展的价值观和取向。西方国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及改革体现的是对传统官僚制行政的反思,各种治理实践的发展标明了其向多元化、复合交叠民主制行政的回归。当下中国政府自身特定的行政发展阶段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国家行政范式和改革模式,吸收公共管理与民主行政范式中的有益部分并将两者整合起来是当前各项行政改革的内在价值取向,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平问题一直是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 ,各种社会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出现 ,导致社会心理的不稳定 ,也为社会的不稳定埋下了隐患。在这种情况下行政组织日益意识到对社会公平问题所应担负的责任。对现代行政组织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与方式进行阐述 ,以探讨追求社会公平对行政组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按照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有关社会公平的表述,一个教育公平的社会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使人享有教育平等的机会和权利,怎样才能使这种平等的机会与教育的差别原则得以维持,并在此基础上体现教育的自由、效率和福利优先的原则,除非存在一种教育权利的分配有利于最缺乏教育者。这种教育公平的价值观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观。当然,这种教育公平的价值观是教育公平的比较理想化的状态,实现它,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我们现在急需要解决的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怎样才能使人享有教育平等的机会与权利。教育的不公平状态与社会公平在某种…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人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但收入差距令一些人诟病。人们并不愤怒市场经济,而是愤怒权钱交换的市场关系。市场经济需要竞争,需要有结果的不平等。但如果说竞争是社会这艘船前行的引擎,那么公平就是这艘船的压舱石。用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的话说,这就是"公平的正义"问题,正义是一个社会合作体系里的最高价值。这里的正义主要指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划分方式,也可称作分配正义。社会不平等的合理存在,但这个不平等必须是可控的,符合社会整体的合作发展的。对此,不应只是考虑让权力退出市场,同时还应发挥政府对社会再分配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性别平等的现代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沁芳 《理论月刊》2005,(12):96-98
男女平等,是现代社会两性关系的发展目标,且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男女平等的实质涵义是什么?现实中的男女平等又应把握怎样的尺度?此类基本但却十分重要的问题,常常困扰着现实中的两性关系,进而影响着社会生活状况。本文在厘清男女平等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现代社会性别平等的价值取向,明确两性关系的合理定位,以寻求一种和谐的两性关系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0.
执政成本观是执政党科学执政必须高度重视的新课题。执政成本与科学执政相互依存,统一于执政整个过程。注重执政成本,落实科学执政精神,必须以科学理念规范执政成本运作;整合优化执政资源;建立健全科学的执政成本评价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必须确立公平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功成(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在《南方周末》2003年1月1日撰文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必须确立公平的价值取向。文中指出,自1986年以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有17年,1998年以后,这项改革更是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作者作为这一制度变革自始迄今的见证人和研究者,对此项改革的独特价值有着切身的感受,总的看法是,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巨大成效与诸多问题并存,整个制度的改革方向至今仍处于政策选择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府必须遵守WTO有关协定的规定和我国在签订多边协定时作出的承诺,保证WTO规则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中国政府要给自己一个明确而合法的角色定位、转变现行的职能。需要明了实施WTO规则的权利与义务,厘清实施WTO义务的原则与范围,转变宏观经济调控方式,调整微观规制,为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传统伦理性社会的‘人治’特征使司法在结构和职能上都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报复性价值理念和阶级镇压的惯性思维主导了对监狱价值及其社会职能的分析和认识.阻碍了监狱价值利用和社会职能的全面发挥。要适应社会要求,监狱必须把履行社会职能作为监狱存在意义的根本所在,构建以促进罪犯安全回归社会为核心价值的罪犯教育改造体系.实现当代监狱维护社会和谐的最终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骆娟 《青年论坛》2007,(1):69-71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国公共政策都应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重点学校制度、教育政策中的“城市取向”以及教育腐败都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机会,需要对我国教育政策价值取向进行调整,做到公平与效率并重,真正实现我国教育政策的大众取向;做到城市教育反哺农村、均衡分布教育资源以及建立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第三部门: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现代社会,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是人们活动的最主要的三大领域。相应的,社会组织可以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三大类别,它们分别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主要组织形式。社会领域的状态如何主要取决于第三部门的状态。第三部门是来自西方社会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第三部门有不同的称谓,如:“独立部门”、“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免税组织”、“公民社会组织”等等。一般来说,第三部门是指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部门组织,它既不归属于政府公共部…  相似文献   

16.
<正> 雷锋,作为新中国树立的第一个完美人格型的道德楷模,曾在六十年代产生过极其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反响。进入改革开放、讲竞争、重效益、追求生活质量、关注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新时期,以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艰苦奋斗和甘做“锣丝钉”等内涵构成的雷锋精神,是否仍能为全国亿万人民从内心上认同,将是我们今天重倡学雷锋能否再次取得成功或达到预期社会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价值取向的嬗变与社会协调发展黎民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正在经历着极为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许多改革以前被认为天经地义两倍加珍视的价值观念,已从根本上被动摇,大幅度被修正,甚至完全被抛弃;许多过去从未出现、不敢问津、或者不屑一...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的起点,发展均衡基础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基本取向。《义务教育法》从1986年实施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义务教育的现实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城乡教育经费投入悬殊,在“以乡镇为  相似文献   

19.
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华。由注重"物"到注重"人"是当代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白茫茫 《云南人大》2007,(11):39-39
司马文渊先生的《不可或缺的程序法》出版于2003年6月(北方经贸大学出版社),不过我是最近才读到它。说起来很偶然,那天,因事拜访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位资深法官,看见他的书桌上放着一本装祯精美的书,便好奇地拿起来翻看。老法官告诉我,这本书写得不错,他已是第二遍读它。还说我是学法律的,又在立法机关工作,不妨一读。于是我借回来从头到尾认真读了一遍。感觉很好,感想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