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课》2014,(12):16-17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无疑,我们必须加强对政府机关的监督,建立公务接待审批控制制度、公务接待清单制度、公务接待信息公开制度等显得尤为必要,让公务接待置于阳光监督之下。只有为公务接待“定好调”,才能确保“不跑调”。  相似文献   

2.
四川巴中市白庙乡政府公示了今年1月份公务开支明细表,连花1.5元购买信纸、招待上级官员烟酒等开支都悉数上榜——被网友称为“政府全裸第一例”。  相似文献   

3.
《河北党风》2003,(3):35-35
2000年以来,沧县薛官屯乡党委、政府、纪委结合本地实际,从群众反映强烈、容易滋生腐败问题的环节抓起,逐步摸索出一套以“三项改革”(改革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务电话)为主要内容的从源头上治理奢侈浪费行为的新机制、新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林洁 《唯实》2008,(1):49-52
治理公务消费是控制政府行政成本的关键点之一。通过对形形色色的公务消费的现象透视,从观念、文化、制度、监督、法律几方面深入分析了公务消费奢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靠观念“立”、文化“疏”、制度“导”、监督“防”、法律“制”来规范和改革公务消费。  相似文献   

5.
支树林 《党课》2006,(7):57-57
据报载,宁波市北仑区有个关于村级公务“零接待”的明文规定,乡镇干部下村工作,到了吃饭时间,要想让他们吃招待宴,那是不可能的,都得自掏腰包或返回本单位吃饭,因为村中实行了公务“零接待”制度。笔者看后,不禁为之击掌叫好。  相似文献   

6.
报载,五寨县委、政府推行乡镇公务接待严格实行村级“零接待”制度以来,250个行政村干部一片叫好声,他们说:“‘零接待’让我们村干部如释重负,而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1,(17):76-77
近年来,随着一些重大安全事故处理中行政问责工作的开展,社会对行政问责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日前,《北京市行政问责办法》形成。《办法》向行政机关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果断“开刀”,规定的问责范围不仅仅是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还覆盖了行政机关的所有工作人员,以及授权和委托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  相似文献   

8.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费用。“三公”经费原本是政府预算中的一种行政性支出,是否公开却关系剑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公”经费公开有利于接受社会监督、防止腐败,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形象。目前“三公”经费预算公开的情况反射出我国公共支出预算绩效管理中存住的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支出预算的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和绩效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9.
《廉政瞭望》2012,(14):66-66
近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在公务接待中推行“三严四禁”,温州纪检监察部门又制定了公务接待实施细则,被称为“史上最严细则”。细则包括:工作餐每人每餐不得超过60元,陪餐人员不得超过客人人数,禁止中午饮酒,公务接待不得食用鲍鱼、鱼翅等高档菜肴,不得提供茅台、五粮液等高档酒、各类进口酒以及高档香烟……  相似文献   

10.
韩国政府机关所用的公务车辆是严格按照“公用车辆管理规定”来分配的。其中,中央行政机构次官以上官员才享有使用专车的权利。但这也仅限于在上下班等涉及公务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默宁 《廉政瞭望》2013,(11):64-65
近来有媒体曝光,广州三个镇街的公务接待费用“竟然”与香港特区政府礼宾处的接待开支相当,引爆舆论热议,也引发外界对港府管理“三公”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三公”,即中国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三项费用之简称。民众急切地期盼着“三公”能够真正的公开透明,但是中央政府各部委却以种种理由推诿,即便公布出来的账目也是让人一头雾水,而除少数几个省市外绝大多数地方政府何时能够公布其“三公”则不得而知。“三公”支出比例之高就是中国行政成本位列为世界最高之行列的一个重要表现。治理“三公”问题,除了具体技术、规范等改进外,根本的出路在于进行体制改革,建立现代意义的民主财政。  相似文献   

13.
冯子春  吕少志 《党课》2008,(9):126-126
时下,一些党政企事业单位在公务交往中,“公事私办”的现象屡见不鲜。譬如:有的企事业单位想找金融部门贷款,如单位正常出面很难办成,但经私下“拜访”,很快达成;有的在某些违法违纪案件处罚上,如按公而断,照章行事,就要花个万把千的,可经私下“调解”,往往会只罚个“名声钱”;有的在住宅楼建筑面积审批上。若按照程序申报,超一平方米也不行,可通过私下“协商”超过的再多也照样批;  相似文献   

14.
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通过网络公示乡财政每月的公务开支明细,大到公款招待,小到购买纸杯,被网友称为“裸晒第一乡”。地方“接力”公开“三公”经费,基层特别是乡镇一级如何推进?白庙乡的做法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5.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1,(23):30-31
四川省仁寿县珠嘉乡“15元公务接待餐制度”低调运行6年后,因媒体报道而走入公众视线,“一炮而红”。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7,(5):8-8
目前,政府和公务行为的铺张浪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顾实际需要,大建豪华办公大楼和楼堂馆所,大兴“形象工程”,滥占城乡土地.甚至举债建设,形成很大的财政包袱。二是公务消费、公务接待奢侈之风盛行。公务接待不按标准,动辄“燕鲍翅”天价盛宴,出手之阔绰,甚至令外商都吃惊。三是政府采购浪费现象严重。政府采购行为中出现的一味追求高档、重进口轻国内等问题,使政府采购并未实现节约、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四川巴中市白庙乡政府公示出今年1月份公务开支明细表。连“花1.5元购买信纸”,招待上级官员烟酒都悉数公布,被网友称为“政府全裸第一例”。(据《新京报》)  相似文献   

18.
规范与改革公务招待是我国新时期政府内部反腐倡廉的一项长期任务。政府自上而下地推进公务接待制度改革,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的规定越来越细化,要求越来越严谨。但事实表明,这些规定,对遏制公务接待中的浪费和腐败并未收到明显效果。政府内部监控仍存在大量"盲区"。多年来,公务接待消费成为行政成本中一笔巨大的糊涂账,"公务接待无底洞"是个久治不愈的顽疾,这是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不规范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强公务招待"盲区"的政府监管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9.
公务公开化、透明化,给广大干部群众带来了莫大的欣喜。实行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结果、财务收支及选人用人的“五公开”制度,揭开了公务活动的“神秘面纱”,使各单位的公务运行置于组织监督、群众监督的“阳光”之下。这一“阳光工程”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巨大变化。武威地区开展的公务公开活动就是如此。武威地区是我省首家实行全方位公务公开的地区。该地区共有三县一市,应公开2987个部门和单位,截至目前已公开2626个,占88%,其中,党政机关已公开219个,占100%;企业单位已公开203个,占821%;事业单位已公开34…  相似文献   

20.
要充分认识公务职能、职权和职责的统一关系,充分认识当前中国公务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公务员依法、公正、效能地行使公务职权的影响,积极培育“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公务观,培育“责任重于泰山”的公务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