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当代广西》2004,(7):17-17
东南亚各国民族众多,长期受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中国文化、西方宗教文化等外来宗教和文化强劲的影响,所以其文化是多彩多样的。如果从宗教和文化传统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东方的儒家传统文化。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4个国家,地理上它们连成一体,均是以佛教为主的国家。11世纪上座部佛教从印度、斯里兰卡传入缅甸,再到泰国、老挝、柬埔寨,大约在13~15世纪上述国家完成小乘佛教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二战前的马来亚,无论是华人还是印度人,他们对自己的祖籍国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认同,在政治意识上更加倾向祖国并受祖国政治运动影响。总的来说,二战前,马来亚的华人和印度人总体的政治意识并不高,但祖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和革命宣传的影响,对马来亚华人和印度人的民族意识觉醒与政治意识萌发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相对而言,在二战前的马来亚,华人政治比印度人政治更为复杂多元、积极活跃乃至激进成熟,华人普通阶层整体参与政治活动的程度也高于印度人。  相似文献   

3.
自19世纪华人下南洋达到高峰后,一部分华人选择留在马来(西)亚世代繁衍扎根,构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华人社会与文化.华人迁移到马来亚之初,也把中华的传统文化移植到当地.除了华人移民,来自印度南部的印裔移民也迁移到马来亚,同样将他们的文化移植当地.华人迁移到马来亚后,必须面对当地原来的文化以及其他外来文化,并在各种因素如历史背景、政治立场、经济利益等的影响下,与各种不同的文化产生冲突与矛盾.经过长时间生活在多元族群和多元文化的社会之中,马来亚华人在文化认同上也会受到主流文化——马来文化的影响.华人一方面维护自身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也吸收外来文化,以适应居住国的风土与文化.这样的文化融合与调适,在马来亚于1957年独立前后更成为华人社会的重要议题.马来亚华人的国家认同、文化身份和语言教育等,都决定了当时马来亚华人的未来.作为20世纪50年代活跃于马来亚文坛的马华作家,鲁白野以跨文化、跨族群和跨语言的文化书写,对马来亚当时的多元文化作出相应的思考与回应,继而对自身的华人文化观作出调适与转化,充分展现了他及当时马来亚华裔文人在文化认同上的开放性、包容性和融合性.  相似文献   

4.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着广远而深刻的影响。至于这种作用是正面还是负面、是积极还是消极,则需要从其历史实际发展和评论者所处地位及立场来看,不能绝对而言。一般来看,一种宗教的特色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特色,其作用亦看其对这一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所能产生的意义和影响,当然也包括对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宗教与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存在有许多本质联系,这种社会自身的发展演变为其宗教提供了生存形式和发展空间,而宗教反过来又影响并制约到这一社会形态的现状和前景。因此,宗教与社会的…  相似文献   

5.
拉什迪基于本人身具的印度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多样化的文化背景,对南亚次大陆从英国殖民地向独立国家转化时期人们在多种宗教文化共存环境里的精神矛盾,及印度社会不同族群之间宗教和文化的冲突进行了深刻的表现,以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后殖民时代"东西方文化在多维世界的交汇、碰撞。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语言学与宗教学的结合主要基于以下原因。首先,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语言和宗教学研究的客体宗教(包括自然崇拜、原始宗教)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们又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尽管二者属于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其次,宗教的产生、传播、变异既影响并促进语言的扩散、发展、变化,又往往在语言中保留它的遗迹。此外,历代语文学者对宗教学的发展以及宗教学者和宗教人士对语言学的发展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语言学和  相似文献   

7.
前些日子,我到新加坡考察旅游业,拜访了宗乡会馆,参观华文学校和文化单位,接触亲朋及各界人士上百,参阅了一些华人社团的刊物,有一些印象记述下来。 国家意识 从无到有 新加坡于1819年成为英国殖民地。在过去一百多年中,无论从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亚去的移民,一般都只把新加坡当作谋生寄居的地方。由于种族、宗教、语言和文字等方面的差异,各族居民虽然混杂和谐相处,实际上日常还是以种族区分相对地在一定的圈  相似文献   

8.
罗争玉 《湖湘论坛》2003,16(5):85-85,91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有人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作过统计 ,共有 180多种 ,许多文化学者和管理学者对企业文化都有自己的定义。综合来看 ,目前学术界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广义的企业文化 ,认为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 ;一类是狭义的企业文化 ,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笔者认为 ,企业文化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形成的与企业物质系统、行为系统、制度系统密切相关的企业意识形态。企业文化从属性上看属于意识范畴 ;从形式上看与企业物质系统相对应 ;从内容上看反映企业行为 ,是企业现实运行过…  相似文献   

9.
金克木先生走了 ,不见了一位特立独行的智者的身影 ,我忽然觉得幽静深遂的未名湖畔少了些什么。因为金先生的一生实在多姿多采 ,他的最高学历不过只是小学毕业 ,然而却以认真的敬业精神 ,殉道者的悲壮境界 ,对信念的宗教般的执着追求 ,在对印度文化的探求上独开蹊径 ,自成大家。卓尔不群成大业绩1912年出生的金克木是安微寿县人 ,在这个至今仍不通火车的小县城里 ,先生经历了新旧时代文化的撞击 ,对外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以后他不断探求 ,穷其一生精力钻研印度文化 ,以小学学历成就了大学者的事业 ,成为当代真正懂得印度文化的极少数…  相似文献   

10.
王积龙 《思想战线》2006,32(3):71-74
在信息时代,具有一定宗教背景的媒介受众通过特定的媒介信息来维持宗教信仰;媒介控制者根据自己的宗教信仰来制定信息的议程和框架以达到预定目的;新闻从业人员依赖自身的宗教信念选择报道内容。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媒介具有宗教性。从生存环境来看,媒介具有一个宗教皮肤,就能吸引相同宗教背景受众的注意力,且受众对这一媒体具有极高的忠诚度;宗教是本体,文化是表现形式,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深层上是不同宗教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徐凯 《求索》2013,(1):65-68,75
不同学科对宗教的理解不同。心理学与宗教的关系经历了从不融洽到融洽,特别是James对宗教的界定和分类影响并指导随后心理学对宗教的理解。随着宗教逐渐成为心理学界的热点领域,精神性成为宗教的替名词,在不少文献中混淆使用,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不同理解,但其实质是延续了心理学重视个人宗教经验的传统。而心理学对宗教的研究和理解,则需要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6,(2)
牟宗三对宗教的基本立场:一是不希望中国耶稣化,认为基督教不能作为中国文化生命之动力;二是他对佛家与道家的立场是不辟佛老;三是主张儒佛耶相摩荡。他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道德的责任,却不注重人对神的崇拜;从理与事两面来看,要辩证看待儒学是否是宗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午夜的孩子》中,拉什迪描写和展示了印度独立前后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等不同宗教文化的相互影响,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民众的共处与宽容,语言在“去殖民化”中的相融,并把多种宗教文化典故纵横交错地融为一体,从多角度表现了他追求文化相融的观念和理想。  相似文献   

14.
列宁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深入研究。在列宁民族文化思想、教育科技文化建设思想、思想道德建设理论、知识分子理论等问题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从当前研究现状来看,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学术界继续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公超  付少平 《前沿》2013,(2):117-119
与西方文明相比,中国人对宗教并不十分热情.这主要是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与核心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但对于儒家文化是如何影响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的,学者们存在很多争论.实用主义是解决这些争论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本文从儒家文化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宗法性传统宗教,与佛、道两教的关系入手,分析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宗教领域中的影响,认为我们无论认为儒家文化是否是宗教,儒家文化在宗教领域内所起到的主导作用是无法否定的.  相似文献   

16.
王春梅 《公安教育》2012,(10):32-35
<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民族真正实现了民族间的团结融合和平等发展。但是,由于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仍然存在,宗教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磨合尚没有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相互交织影响,加之,当代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因此,从民族宗教的角度来看,我国治安形势依旧比较严峻,公安工作也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民族宗教问题视野下,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少数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的智慧结晶。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通过其载体进行传承,从载体的形式上来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载体主要包括民歌、器乐、歌舞以及戏曲等四种形式。从内涵来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思想性和民族性。在此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阐释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载体,并分别从社会功能、宗教、地域等角度剖析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将文化定义为生活的样法,而生活中的意欲态度则具有根本性决定意义;中西文化具有不可调和性;超绝与神秘的宗教作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本质为其出世倾向,并且宗教具有永存的可能性;世界文化的发展,应先走西方的,其次为中国路向,最后才为印度方向。  相似文献   

19.
宗教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就我国来看,不仅有从外国传入的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宗教,而且有我国本土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道教,还残存着不少民间宗教以及许多少数民族的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传统宗教信仰。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的特点。目前,我国信  相似文献   

20.
对于企业文化这个概念,中外学者及企业家从不同角度做了许多解释和论述,这里不一一引述。但就企业文化的性质而言,可以归结为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是一种管理文化;第二,是一种经济文化;第三,是一种微观组织文化;第四,是存在于民族文化之中的亚文化。这就引出了企业文化的民族性问题,国内外学者一致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