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民族和宗教等因素,是群体性事件的多发地。文章对西部民族地区近年的群体性事件进行归类分析,试图找出不同类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为政府应对各种群体性事件,并有效开展公共危机管理提出可供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群体性事件频发,如何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民族地区的群体事件除具有一般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普遍特征外,还具有盲从性强、政治性强的特点。对于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处理,要充分考虑地区实际,尤其要从法律的角度去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以保障社会稳定,推动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涉及民族因素的突发群体性事件进行处置的传统逻辑是对信息进行严格控制、占领道德高地而忽视决策的形成,在规避政治风险的情况下一味追求政治稳定。这是基于一定的理论预设:民族摩擦、矛盾等同于民族冲突;事件发生影响政治稳定;政府权威不容质疑;处置行动需要集中统一领导。为恰当处置此类事件,处置部门必须正确区分矛盾性质,认识到民族矛盾与摩擦是最终实现和谐民族关系的过渡现象,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多元治理,并建立分权式的扁平化应急处置模式。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能否保持社会稳定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政治安定与社会良性运行。在我国进入利益分化与博弈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民族地区特殊的历史、文化与地域因素,辨析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性质,阐释其特点,解析其成因,并提出了预防与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社会治理成本的降低与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是影响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和边疆地区安全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民族方面群体性事件在发展上有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对抗性明显增强等趋势。对民族方面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需要遵从法治、公平、及早、依靠基层、依靠有关方面人士等原则,构筑多层次的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冲突不断。特别是发生在边境地区的民族、宗教群体性事件又对国家主权、领土安全及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损害。与一般群体性事件不同,民族和宗教群体性事件具有敏感性、复杂性和国际性等特征,其成因复杂,已成为影响边境地区乃至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对边境地区产生民族和宗教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处置原则和对策予以重视,以促进和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定团结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暴力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学术界认为当前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越来越激烈、暴力化趋向越来越明显,在个案中可能出现这种状况,但从总体上看臆想的成分大于事实根据。群体性事件参与者行为的暴力化程度可从短期伤害的显著性和暴力行动的协同程度两个维度进行评估,也可以其强度与烈度作为标准判断。参与者采取暴力行为与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诉求目标、组织化程度以及政府处置方式等密切相关,目前处在社会的有效控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
论群体性事件及其处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对群体性事件的一般理论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根治群体性事件的宏观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顾建红 《前沿》2010,(1):159-162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群体性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而每种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又都有着自身的不同成因。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目前群体性事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从社会利益失衡、社会不公平、心理上的相对剥夺感和失衡感、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日益增强与民主诉求渠道缺失、社会控制机制弱化、直接诱发因素等六个方面对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以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0.
论公安机关对群体性事件处置的传播致效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群体性事件多发,原因复杂,成为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点。传播学理论的运用可以为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提供更为宽阔的决策视野和更为多元化的处置对策。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其传播核心要素是作为传播客体的群体性事件参与者和作为传播主体的公安机关。根据群体性事件处置过程传播受阻的原因,公安机关可以从目标群体特点、传播者形象和传受关系等方面入手,强化传播致效性,发挥警察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群体性治安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社会问题——群体性治安事件,进行了扩展性的研究,对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定义进行了辨析,总结了当前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特点、社会成因,提出了预防和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现实群体性事件与网络群体性事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逐渐社会化后出现的新现象。网络群体性事件已与现实群体性事件成为可比较的两个概念、现象和模式。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现实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演化规律与干预方式都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有一定数量群众参与的,通过表情达意的形式,以期实现群体目的的信访、走访、静坐、请愿、闹事、集会、罢工、游行、示威,乃至围堵冲击党政机关、拦截铁路、道路交通等影响社会稳定的聚众性上访活动。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地区社会治安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既有奴隶社会的沉渣泛起,又有在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给彝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危害。通过对凉山彝族地区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实际情况的分析,归纳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点,分析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提出群体性事件处置措施,对于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原民族地区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除了因利益、矛盾而聚众闹事和械斗外,还有因民族、宗教问题和矛盾而诱发的闹事等。从矛盾属性上看,多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也有个别具有敌我矛盾性质,更大量的是两类矛盾交织在一起,好人坏人混杂,有存心或借机闹事的,有受蒙骗和裹胁进来的,也有纯属起哄的。可以说,事件中操纵者、动乱者、盲从者、观望者兼而有之。处置时,参战官兵既怕放纵坏人,又担心殃及好人,这就大大增加了处置的难度,稍有不慎,极易授人以柄,引起矛盾激化,甚至导致事态扩大。做好处置高原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中的政治工作应根据其特点规律,着力增强“四性”。  相似文献   

15.
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具有事件参与者的多元性、事件参与者的目的性、事件发生时间和空间的特定性、事件规模的扩张性、事件后果的危害性等基本特征。根据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影响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形势及特点,与民族、宗教问题有关的群体性事件可分为对抗性与非对抗性两大类。其发生受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  相似文献   

16.
李天明 《公安研究》2007,151(5):39-41,5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客观存在。民族问题是指涉及民族生存、发展及各种相关利益的社会矛盾,这些社会矛盾如果不能及时协调解决,在各种因素的诱发下可能会以群体性事件这种相对比较激烈的形式表现出来,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对因民族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应认真分析其规律特点,建立实施防范化解措施。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与领导干部应对能力建设论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效因应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处于一线的领导干部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本文对现阶段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态势及特点进行概括性解析,重新审视了领导干部的应对能力现状,并着重提出了新时期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及其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治理群体性事件应重视和加强情报工作:建立覆盖整个社会面的灵敏、高效的情报信息网络;完善情报信息报告制度,确保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及时、如实上报。加强对所获取情报信息的筛选、甄别和综合分析研判,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民意表达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实现公众与党政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动态.加强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郁海波 《人民论坛》2011,(10):110-111
近几年,时有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构成了风险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时,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地方政府采取一些临时措施,极少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律师作为法律素养较高的专业人员,他们的介入有利于群体性事件顺利解决,对于推动法治建设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有些矛盾集中地显现并形成群体性事件。“深入分析这些事件,基本上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非对抗性,基本上属于经济利益诉求问题,没有明显的政治目的。”[1]近年来,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大多从“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政治概念的角度,对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和对策都作过一些有益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