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分别属于扇头蜱属、牛蜱属、血蜱属、革蜱属和璃眼蜱属的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西藏血蜱(Haemaphysalis tibetensis)、微形血蜱(H.wellingtoni)、青海血蜱(H.qinghaiensis)、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银盾革蜱(D.niveus)、麻点璃眼蜱(Hyalomma ruf-ipes)、亚东璃眼蜱(H.asiaticum)等9种硬蜱成虫的哈氏器。在这5个属间,哈氏器在囊孔形状、前窝的形状和深浅、感毛的数目、孔毛的位置和形状及长短、锥毛的位置、基盘的数目、远端毛的数目和位置上存在着区别。在同一属内,哈氏器结构也存在着区别。西藏血蜱、微形血蜱、青海血蜱的哈氏器在前窝形状、孔毛的长短和形状以及位置、锥毛的位置、远端毛的位置和数目上存在着区别。草原革蜱和银盾革蜱的哈氏器在前窝形状和深浅上存在着区别。麻点璃眼蜱和亚东璃眼蜱的哈氏器在锥毛的位置上存在着区别。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森林革蜱Septin-2基因的结构、表达特征及生物学功能,通过对Septin-2基因进行克隆、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森林革蜱不同发育时期以及不同组织间的表达丰度。结果显示,本实验室培养的森林革蜱庆阳株Septin-2基因中最大编码区为1 281 bp,可编码大小为426 aa的蛋白,主要功能区基因大小为868 bp,与森林革蜱陕西株(KAH7952853,XP_037569269)的同一性最高,高达100%;森林革蜱Septin-2在卵巢中的表达丰度最高,且蜱饱血后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饥饿状态的蜱,Septin-2基因能够表达37 ku的重组蛋白,并能被家兔抗森林革蜱血清识别。上述研究表明,Septin-2基因在蜱饱血及卵巢的发育过程中均表达。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草原革蜱(采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和森林革蜱(采自宁夏固原)的形态结构与分子标记异同点,借助体视显微镜超景深系统观察了这2种蜱的形态结构;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了这2种蜱COX1、ITS2及16S rDNA基因序列,并通过比对这3种基因的同源性、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了这2种蜱的分子标记差异。结果显示,这2种蜱均具有珐琅斑,须肢粗短,缘垛整齐等革蜱属的典型特征。草原革蜱珐琅彩浓厚且色浅呈银白色,刻点小且分布均匀、夹杂少数大刻点,背突直而短,缘垛分布均匀;森林革蜱珐琅彩覆盖大部分盾板且色深呈深褐色,刻点粗细混杂、分布较为稠密,背突向背方弯曲,尾部缘垛较其他缘垛窄;两者具有显著的形态学差异。草原革蜱COX1、ITS2、16S 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草原革蜱基因序列的相似度分别为99.88%、99.90%、97.58%;森林革蜱COX1、ITS2、16S 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森林革蜱基因序列的相似度分别为98.64%、98.60%、99.53%。进一步对比这2种蜱的COX1、ITS2、16S rDNA基因序列,发现其相似度分别为99.76%、99.75%、98.29%。结果提示:虽然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形态学差异显著,但COX1、ITS2、16S rDNA基因序列相似度极高,两者可能为同一种的不同亚种或COX1、ITS2、16S rDNA基因不适用于革蜱属的种间鉴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布旗法与家畜体表捕捉法 ,在甘肃省 6个不同地理区划内的部分县、市、区采集硬蜱标本 ,共发现了 2 0种硬蜱 :河西走廊有草原革蜱 (Dermacentornuttalli)、银盾革蜱 (D .niveus)、亚洲璃眼蜱 (Hyalommaasiaticumasiaticum)、麻点璃眼蜱 (H .rufipes)、小亚璃眼蜱 (H .anatolicum )、亚东璃眼蜱 (H .asiaticum ) ;河西走廊南山地有草原革蜱、嗜驼璃眼蜱 (H .dromedarri)、小亚璃眼蜱、亚东璃眼蜱 ;河西荒漠高原有草原革蜱和残缘璃眼蜱 (H .detritum ) ;中部黄土高原有草原革蜱、森林革蜱 (D .silvarum )、日本血蜱 (H .japonica)、长角血蜱 (H .longicornis)、青海血蜱 (H .ginghaiensis)、卵形硬蜱 (Ixodesovatus) ;陇南山地有草原革蜱、长角血蜱、刻点血蜱 (H .puncta ta)、卵形硬蜱、全沟硬蜱 (I .persulcatus)、血红扇头蜱 (Rhipicephalussanguineus)、微小牛蜱(Boophilusmicroplus) ;甘南山地山原地区有草原革蜱、草原硬蜱 (I .crenulatus)、全沟硬蜱、钝跗硬蜱 (I .pomerantzevi)、青海血蜱、草原血蜱 (H .verticalis)。草原革蜱分布于甘肃省 6个地理区划 ,其他 19种硬蜱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烟碱对草原革蜱、日本血蜱、青海血蜱、血红扇头蜱、麻点璃眼蜱 5种硬蜱的LD50 及毒效 ,结果 :对若虫的LD50 为 1.14~ 1.75 μg/虫 ,对成虫的LD50 为 45 .3 7~ 5 7.46μg/虫。 5 0 g/L烟碱醇溶液 5mL/m3 气雾熏蒸 ,青海血蜱与日本血蜱若虫 48h死亡率为 10 0 % ,成虫 72h死亡率为 10 0 % ,草原革蜱、血红扇头蜱、麻点璃眼蜱若虫 72h死亡率为90 .0 %~ 94.3 % ,成虫 72h死亡率为 72 .1%~ 82 .3 %。表明烟碱对硬蜱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可作为环保型灭蜱药物的生物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青海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1978)和王奉先等(1980)先后报告青海血蜱(Haemaphysalis qinghainesis)是青海一些地区羊泰勒焦虫病的传播媒介蜱,随后甘肃省甘南、兰州地区和临洮县羊泰勒焦虫病流行区的传播媒介蜱亦认为是青海血蜱。有的报告认为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是疑似传播者。关于此两种蜱的生活习性,也有人作过研究。 在宁夏南部泾源、隆德两县羊泰勒焦虫病流行地区,青海血蜱大量分布;此外,疫区内侵袭羊的蜱尚有森林革蜱,在草场和羊体上出现的数量远不如前者众多。为确定宁夏疫区内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卵黄原蛋白(Vg)基因对蜱虫卵的生理机制作用,参考GenBank中微小扇头蜱(登录号:EU086096)卵黄原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血红扇头蜱相关基因,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并测序。对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序列分析,选取Vg基因的VWFD功能区设计表达引物,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Vg,并进行表达纯化。用Western-blot鉴定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获得的1 218bp的核苷酸序列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系统发生树显示,血红扇头蜱与微小扇头蜱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两者之间的同源性高达93%,其次与变异革蜱、希伯来花蜱、肩突硬蜱的同源性分别为85%、78%、62%。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含有1个由221个氨基酸组成的VWFD功能区。该功能区重组融合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51ku。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与家兔抗血红扇头蜱全蜱阳性血清、家兔抗长角血蜱全蜱阳性血清、家兔抗残缘璃眼蜱全蜱阳性血清以及家兔抗草原革蜱全蜱阳性血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经表达Vg基因VWFD区域而制备的重组抗原对于不同蜱种血清具有广谱性。  相似文献   

8.
从蜱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宿主免疫球蛋白-G(IgG)在蜱体内的代谢过程、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IGBP)的发现及其在具尾扇头蜱中的功能等方面阐述了IGBP与抗蜱免疫的关系.认为抗蜱疫苗的成功策略或许是"二次联合疫苗",而IGBP是该策略的关键成分之一.阻断蜱IgG分泌系统的功能和目标关键成分的分泌能快速杀死蜱,因而,利用IGBP研制联合抗蜱疫苗的策略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二棘血蜱(Haemaphysalis bispinosa)属硬蜱科血蜱属,寄生于牛、羊、马、猪、猫、狮、虎等动物。经观察,我市警犬也感染此蜱,对警犬危害甚重。 (一)形态 雌雄异体,虫体呈黄褐色,无眼。须肢粗短,第2节外展,超出假头基之外。螯肢略长于须肢。假头呈矩形。口下板齿式为4/4,齿大小较均一,齿列等长。盾板无花板。有肛后沟和肛中沟。体后缘有缘垛11个。足4对。  相似文献   

10.
长角血蜱雄蜱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构建长角血蜱雄蜱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获得长角血蜱雄性成蜱在半饱血状态下的特异表达基因,用抑制消减杂交方法构建以pGEM-T Easy为载体的长角血蜱半饱血雄蜱全蜱cDNA文库,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新合成的长角血蜱饥饿和半饱血雄蜱cDNA第一链为模板,用RT-PCR方法对从文库中挑选的5个表达序列标签(EST)进行鉴定.初步获得18个EST,BlastX分析显示,所得cDNA编码的功能性蛋白主要包括信号传导、组织形态形成、转录调节和糖类代谢等相关蛋白.RT-PCR鉴定结果显示,随机挑选的5个新EST中有3个在半饱血状态下差异表达.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长角血蜱雄性全蜱抑制消减杂交文库,获得了有潜在生物学功能的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