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分层带来的复杂趋势的加剧,我国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必然要承担起危机管理的责任。政府在危机公关这一过程中,将新闻发言人制度化,对于公开信息,化解危机,设置舆论议程,塑造政府形象,满足公众需求,保持社会正常运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建立政府与媒体的良好互动关系,起到化危机为转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高校统战工作的现状与特点 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统战工作重要阵地的高等院校,也同样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1.社会联系日益广泛,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化,高  相似文献   

3.
危机状态下的政府行为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转型期间 ,“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功能性弊端日益显现 ,伴随着入世带来的冲击 ,国内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将日益突出 ,各种矛盾的交织激荡引发各类危机的可能性加大。危机带来的终极后果不是取决于危机本身 ,而是取决于对待危机的态度和行为。各级政府必须注重危机管理工作 ,这是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塑造新时期政府形象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责任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如何应对公共危机成为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公共危机的特性和政府的公共性使得政府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主导功能.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处于非常规状态下的危机情境中,政府的危机治理能力面临着现实的困境:危机预警意识淡薄、法律体系不健全、信息机制不完善、社会整合能力差.这些问题影响着危机处理的效率和效果.为此,要增强危机意识、健全危机法律体系、完善信息机制、动员社会力量,提升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导致心理危机日益增多。大学生正处在情绪体验比较强烈的时期,而人生经验又相对较少,心理危机也就成为这个群体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校园频频发生的大学生杀人、自杀、暴力伤人、网络成瘾等现象,都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外在表现。因此,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的干预也成为了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公共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巨大压力。在新时期如何界定二者的关系显得日益重要,本文通过对政府和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探讨了目前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和媒体关系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到政府与媒体共同应对公共危机管理的一些启示,构建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公共关系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社会分工以至与此相联系的社会劳动分工的细化,社会组织之间、社会团体之间、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公共关系作为协调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愈益重要。那么,在公共关系的活动中,公关工作者应具备些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公共危机频发的外在压力、政府危机决策系统完善的内部动力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使得提升我国政府危机决策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彰显。笔者主要从危机决策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制度安排三个角度分析了提升我国政府危机决策力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与区域化趋势的明朗化,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社会、文化分工也越来越细,闲塞的地方单位无法在孤蔽的环境下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社会发展的需求刺激不同地方政府之间拓展不同领域的互动与合作,以实现减低成本、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致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然而实现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并非易事,尤其是与美国相比,我国地方政府间关系在制度、合作动机、内容和主体等层次都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分析两者之间的差距对于促进我国地方问合作关系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与区域化趋势的明朗化,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社会、文化分工也越来越细,闭塞的地方单位无法在孤蔽的环境下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社会发展的需求刺激不同地方政府之间拓展不同领域的互动与合作,以实现减.低成本、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致最终实驭赢的目的。然而实现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并非易事,尤其是与美国相比,我国地方政府间关系在制度、合作动机、内容和主体等层次都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分析两者之间的差距对于促进我国地方间合作关系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